水稻分櫱不夠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哪些辦法能促進水稻分櫱?

狗貓烏托邦


根據我種植水稻的經驗來分析,栽插後水稻分孽不夠的原因有多方面:移栽前秧池田的苗小、苗弱;大田基肥氮磷鉀等撒施不足;栽插秧苗後長時間連續低溫陰雨;秧田水勢過深或乾旱未及時補水等,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秧苗早發青和分孽。



如何讓秧苗早分孽和壯秧?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培育壯育並適時移裁,移栽前一星期施一次送嫁肥,撥秧前一天噴一次農藥,帶藥移栽可減少大苗秧苗病蟲害的發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病蟲害的效果;


其次,合理基肥,搞好測土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堅持氮磷鉀和有機肥結合,以利秧苗對不同肥料的需要,可促進秧苗健壯生長;


三、搞好水漿管理,栽插後的水稻對水較為敏感,深水活棵,淺水發棵,返育活棵後的秧苗水層應保持在3cm左右,天氣乾旱應及時補水;


四、結合大田除草,在栽插秧苗4~7天左右,每畝用尿素5公斤混合除草劑撒施,秧苗分孽期視苗情及時追施分孽肥尿素(或45%高效複合肥)10公斤左右。

只要能做到以上幾點,同時注重防治水稻病蟲害,避免秧苗弱小分孽少,秧苗長得健壯,水稻豐收才有保障。


和風細雨言


水稻分櫱,說白了就是水稻上的分枝,有人形容,把主莖上的分枝稱為一級分櫱的話,那麼分櫱後的分枝,在進行分枝,就是二級分櫱,分櫱的多少,和最終的產量是有著很重要的關係的,所以,本篇文章小幫手就說說影響水稻分櫱的因素以及怎麼樣能更好促進水稻分櫱的辦法,來說說的自己的見解。

首先說說影響水稻分櫱的因素有哪些,也就是說,在什麼情況下,有利於或不利於水稻分櫱:

1、秧苗

從剛開始的育秧到移栽這段時期,對於水稻分櫱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秧苗屬於那種弱苗,等到生長到該分櫱的時候,生長會受挫,該分櫱的時候不分櫱,出現休眠狀態,所以秧苗的好壞,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溫度

水稻生長期間,最適合分櫱的溫度為30度左右,過高或過低,對水稻分櫱都有著不利的影響,比如低於了20度,或者是高於了37度左右,就不會正常進行分櫱,如果溫度再低,比如低於了15度左右,水稻分櫱就會停止進行。

3、光照

光照對於水稻分櫱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按照正常情況的光照來說,水稻移栽返青後的3-5天,就會開始分櫱,但如果光照不強,比如陰天什麼的,就會延後,根據天氣的具體情況,如果一直陰天的話,就會拖到10天左右開始分櫱,所以,晴朗的天氣還是比較適合水稻分櫱的。

4、水分

說到水分其實也就是墒情問題,分櫱的時候,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來保證,如果水分不足或者出現乾旱的情況,那不用多說,不僅分櫱不好,嚴重的還會導致稻苗乾枯致死。

以上4點,是影響水稻分櫱的主要因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這裡就不多了,知道了以上4點因素,大家也有了一個注意的方向,而下面說的這3點,是能夠促進水稻分櫱的措施,一起來看:

1、追肥

在返青期到分櫱期的時候,追施分櫱肥,能有效促進水稻分櫱,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後的3-7內施用,不僅能夠促進分櫱,對於後面的成穗率,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這裡也需要注意一下,追肥不要過量,否則造成旺長,引起後期倒伏就不太好了。

2、灌水和曬田

水稻在分櫱期間,可以進行灌水,也不需太多,3cm就可以,目的提高地溫水溫,使分櫱處的光照和氧氣充足,以此達到促進分櫱的作用,而在分櫱快要結束的時候,對其進行曬田,目的是減少無效的分櫱,同時也能防止後期的倒伏現象。

3、病蟲害的防治

分櫱期的水稻是比較敏感的,這時候如果感染了病蟲害,不及時防治的話,就會影響正常分櫱,比如病害有稻瘟病、白葉枯病、褐斑病等,蟲害有二化螟、稻薊馬、卷葉螟等,所以,一旦發現有病蟲害的跡象,及時打藥防治。

關於水稻分櫱期的一些事,小幫手就先說這麼多,由於裡面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有些方面只是大概說了一下,沒有詳細說明,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下,如果你對某個點比較感興趣或者想了解具體的內容,可以在評論中說出來,然後詳細再講解下。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瞭解更多水稻種植相關知識,可關注查看哦~】


農民的小幫手


我講一下我家是怎麼管理水稻分櫱的,家在東北白城,希望可以幫到你。

1 我家耙完地,摟完頂上飄得草沫子,就晾一晾乾,露旱地就可以了,然後上水悶藥,十天後插秧。

2 我家這是機插,你也許是人工的,無論什麼都要淺插秧,秧後放水就多放一些,插完秧3到5天是返青肥一晌地兩袋尿素,看情況揚不揚農藥,我一般是7天左右單揚藥,有時候不分櫱是藥把苗藥著了。

3與返青肥間隔七天,揚分櫱肥一晌地3袋尿素兩袋複合肥,一直保持淺水到7月15號,田地在晾一次幹,讓稻苗停止分櫱,因為在分櫱秋天上不來。

4 在此期間主要就是防水稻的二化螟,一般在出苗床時噴上樂果就可以防止二化螟了。

有促進水稻分櫱的藥,去當地農資店就可以買到,但是打藥千萬不要打過量,我家在20年前有打的過多,秋天還分櫱那,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過去那麼好使的了。

歡迎 大家 評論 交流


田俊超白


水稻分櫱不夠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哪些辦法能促進水稻分櫱?

水稻分櫱是指水稻在主莖基部發生的分枝,分一級分櫱、二級分櫱、三級分櫱等,促進水稻分櫱是增加水稻穗數、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實際生產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分櫱不夠,主要有 : 一、秧苗素質低。主要是播種密度大、通風練苗不及時,或者氮肥過大等原因,秧苗徒長、莖稈細弱、根系不發達,導致秧苗素質低。培育壯苗標準是莖稈粗扁矮壯、根系發達、苗床帶櫱,秧苗有彈性。

二、插秧密度大。理論上講,插秧密度越稀分櫱數越多,但也要綜合考慮,採取適宜的插秧密度,才能獲得更多的有效分櫱。所以插秧不要太密,要根據當地有效積溫確定插秧密度,一般插秧密度為20~25穴/平方米,每穴3~6株基本苗為宜。


三、施肥不合理。合理追施櫱肥對於水稻生產十分重要,一般分兩次施入,第一次在插後5~7天,施用櫱肥用量的50%,促進早分櫱、快分櫱,爭取低位分櫱;第二次在插後3~4周,作為分櫱調解肥施用。四、水層管理不到位。科學的水層管理有助於水稻分櫱,一般插秧後要保持水層為苗高的三分之二;返青後,水層保持3~5釐米,有利於提溫增櫱。當然影響水稻分櫱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氣溫、光照、品種等都會影響水稻分櫱。總之,增加水稻分櫱,主要從選擇分櫱率強的水稻品種、培育壯苗、適宜密度、合理施肥、科學控水等方面著手,促進水稻有效分櫱,達到豐產的目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瞭解更多技術問題,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本號!謝謝大家!


三農廣訊


水稻的產糧由平方米有效穗數、穗粒數、穴穗數、千粒重和結實率構成,而有效穗數是由有效分櫱決定的,所以,有效分櫱的多少與秋季的產量息息相關。那麼水稻分櫱數量少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邊就我在黑龍江墾區工作得到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1、水整地過晚,沉澱時間不足。一般來說,水整地之後需要有10-15天的沉澱期,一般都是在15天左右。經過沉澱後,土面泥漿指劃成溝後可以慢慢合攏,這種狀態最好。如果沉澱時間不夠,插後秧苗下沉過度,深度過大,影響後期的分櫱。
2、秧苗素質差,返青慢,分櫱能力差。


秧苗素質差可能與澆水過勤、通風量小有關。素質差的秧苗最直觀的表現是葉片鮮綠、植株外觀感覺交嫩,有機物質積累少,植株細弱。這種秧苗下地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返青慢,分櫱能力差。素質好的秧苗在下地之前應該是植株莖杆較有韌性、葉色深綠、莖基部呈扁狀,這樣的秧苗返青快,成活率好,分櫱快切分櫱能力強。

3、水分管理。插後扶苗水追的不及時,秧苗活力不足。自然生育進程就減慢,相應的分櫱時間也會推遲。

4、肥料施用。底肥不足或者櫱肥施入過晚,底肥不足秧苗返青慢、分櫱時間推遲;櫱肥施入晚,分櫱盛期沒有達到最大肥效,減少分櫱數量

少;磷肥表施,磷肥表施易引起水綿爆發。水綿爆發,降低水層和田面泥漿泥溫,根系生長慢,分櫱差。

這是我在黑龍江農墾工作總結的一些經驗,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