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迷信”真面目

在我讀中學的時候,往返於家和學校的那段路程大約十分鐘,雖然挺近但中間有一段路要繞道。有一天我發現途徑的一家商店兩邊各有一扇門,我從一邊的門進去然後從另一扇門穿出來後就差不多直接到學校了。這一“抄近道”的行為我屢試不爽。可是好景不長,之後有一次我依舊試圖穿過時被店裡一位高大威猛的男人給粗魯地阻止了,他不但要把我趕出去而且還動手推了我一下,無奈我只能灰頭土臉地退出去了。走在路上的我對那男人的行為感到越來越生氣,我開始在心裡罵他詛咒他。就在這時我突然踉蹌了一下,差點摔倒。可是回過頭去看看地面平整乾淨什麼也沒有。頓時我心裡有了一絲害怕,好端端的走在平地上怎麼差點摔跤了?該不會是我罵他導致老天的報應?但後來我笑我的愚蠢,事實不就是因為我糟糕的情緒導致我走路分了心,分心導致走路踉蹌嘛!像我一開始這種用詭異的思維方式去解釋一個現象是一種“迷信”。那麼人是怎麼會有迷信思想的呢?這種帶有“超自然”的、和“老天”扯上關聯的思想有時候和宗教的一些思想也有些相似。那麼迷信和宗教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我們又該如何用科學去看待、去解釋迷信呢?

“迷信”一般來說是貶義詞,是一種非理性的、超越自然的信念或者實踐。例如出於無知對科學的誤解;對命運和幻術的堅信;對未知的恐懼等等。通常迷信充斥著帶有運氣、預言、神靈成分的東西,迷信者特別相信未來能被那些之前出現過的沒有關係的事情所預知。就像未卜先知那樣。有些人把迷信看成是一種“民間的信仰”。常見的迷信有,我們眼皮跳動了,一些人會覺得這是一種交好運或者交惡運的預示;又如有人覺得月亮也是國外的圓。

宗教可以認為是一種文化體系,這種文化體系具有明確的表現、行為、倫理道德、世界觀、聖地、信條、組織,它往往把人類同超越自然的、超越經驗的以及精神層面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就有點類似於舊社會里家族中的“族規”,有一套完整的複雜的嚴格的思想、行為準則、禮數、禁忌等等,無論從意識上還是行為上,“族人”都要遵從。以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伊斯蘭教為例,該宗教以《古蘭經》為經典,以“六大信仰”作為基本綱領。信仰該教的人常見的禮儀習慣有:圍繞清真寺而居,敬茶、端飯、握手均用右手,用左手被視為不禮貌,不食豬肉禁飲酒,婦女須帶面紗、蓋頭等。

由兩者的定義可見,他們都是超自然的,往往都和“神”有關,都是唯心主義論。而他們的區別則是,宗教是個複雜的文化體系,它包含了(類似社會的)制度,也包含了道德、禮儀層面的很多內容,而迷信思想顯然不成“體系”;迷信多是負面的,而宗教不能用“負面”來表示,不能簡單地用“好”、“壞”、“對”、“錯”來評判;就“道德”方面來說,我們多少都聽說過一些宗教都提倡“善”、“禮”、“戒”等正面的思想理念,以佛教為例我們有時候會看到一些佛教信仰者在路邊發放勸人行善的書籍資料,而迷信既然多是負面的,那麼自然也談不上什麼“道德”了。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狄德羅表示,任何超越宗教的即被視為迷信。在當今的天主教看來,迷信是非道德的罪孽深重的行為,它是非正常的超越宗教的;是對上帝諸神的不信任;是在感知上和實踐上對宗教的偏離或違背。從我國社會的視角來說,我們是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就算我們不信仰宗教我們也不能歧視信仰宗教者。而對於迷信,我們當然是要堅決反對的。當然有些宗教會包含或者會被認為是迷信,某一宗教的信仰者會認為其他的宗教是迷信;有些無神論者會認為宗教也是迷信。

科學是怎麼看待迷信又是如何解釋人會有迷信思想的呢?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迷信屬於一種“部分強化”心理產生的結果,即無論我們在做何種期望得到“強化”的行為的時候,就算該行為在當時沒有產生結果,也會使我們產生一種想持續做下去的感覺和意願,而一旦該行為在某刻得到了反饋或者結果,那麼我們會在反饋和行為之間建立某種(因果)關係,這種關係即所謂的迷信。在斯金納的“鴿子實驗”中,一開始只要鴿子做了某個特定的動作時(例如轉圈、搖頭等),就有食物被投到籠子裡給它們吃。長此以往形成“習慣”後,每當鴿子想要吃食了,他們就會做那些固定的動作(轉圈、搖頭)以試圖得到食物,即鴿子在“強化”這些行為。鴿子把這些特定的動作行為同“能得到食物”建立起了聯繫。而實際上在實驗的後期“投食”這個行為是隨機產生的,但即便如此,鴿子一看到有食物就會立馬做起那些固有動作,類似一種“儀式”。這個實驗表明了鴿子的迷信,即“只要做那個動作我就有食吃”,雖然實際上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

有種觀點認為,人們把那種不可能發生但卻真實發生了的事情歸為迷信。而且這種已經發生的事情越是難以用自然、用理性去解釋,越是不可思議,則越會被認為是迷信。人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是植根於“動機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有一種本能的對環境進行控制的渴望,如果自然現象無法解釋而迷信思想可以解釋,那麼這種迷信的解釋可以給人們一種“控制感”。還有些人則把那些消極的、負面的事情歸咎於迷信,心理學上稱之為“負面偏見”。人們往往對負面信息更加敏感。這兩種觀點倒是挺能解釋我的那次迷信思想的。

簡單來說,廣義上,任何非理性的固執己見都可以看成是“迷信”。這麼看來我自己身上依然還是存在 “迷信思想”的。

初識“迷信”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