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幾天,我相繼走訪了河南、河北、天津的頭部通訊零售商,在深度交流和探討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對於現實的無助和未來的焦慮


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 傳統手機零售商的焦慮

1、高達60%以上的關店率

運營商政策收緊,面臨高企的房租成本,不得不關閉不賺錢的店鋪(越大的連鎖關店越多);業內同病相憐的老闆們一見面就問:“你關了多少家?”

2、品牌集中化,帶來的“站隊選擇”

隨著廠商話語權的越來越強,零售店不得不被要求“站隊”(做A品牌,就不能做B品牌);其實這是品牌集中化的必然結果,現在,你沒有太多選擇。

3、都知道Iot是未來,卻不知從何下手。

5G和IOT物聯網生態,運營商在推動,零售商卻戰戰兢兢,不敢,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4、5G一定會爆發,但能否活到那個時候?

各大廠商都在佈局5G,運營商也說要5G補貼,現在這種狀況,不給錢,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為未可知。

其實,通信零售沒有那麼悲觀

在我們瞭解到的信息顯示,凡是提前有危機意識,已經開始常識以“零售思維”進行精細化管理和適度創新的零售店;雖然,也關閉了不少門店,但整體效益還是不錯的。比如:

1、客單價上揚,毛利率上升:

受益於華為資源及手機周邊品牌的機會把握,在去年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2、佈局創新型融合店:

具有前瞻眼光的零售連鎖,已經開始嘗試佈局科技零售創新集合店,也得到運營商的認可;得到運營商政策的扶持,不減反增。

3、不盲目學習,而是自我優化:

不再盲目參加無效的通信商學院培訓班,而是帶領團隊從門店零售本質優化,持續迭代,以實踐替代理論學習。

無論是自我優化,還是消極觀望的手機零售商們,都不同程度地有個疑問:未來的手機零售店,該向何處走

綜合各種信息和資訊及對趨勢的判斷,大叔這裡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認為這四種業態,將是未來的方向:

一. 本地TOP3通信連鎖巨頭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只要手機品類尚存,每年四五億的手機增量需求;都會確保本地級手機連鎖寡頭的地位,況且,無論是廠商還是運營商,這些承擔每年60%以上的巨頭們,都是它們終端落地的核心力量;當然,政策和資源釋放,是必然的。


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 本地TOP連鎖仍然是中堅力量

只是,這些本地連鎖的排序,在這兩年會出現大變化:

老大,可能被老二、老三超越;或者一些名不見經傳,你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後起之秀,可能會和你坐在一起,參加運營商和廠商進行政策性周旋。

雖然,本地TOP級大鱷們不至於立即出局,但由於長時間被廠商和運營商綁架所造成的“後遺症”,將使他們痛苦不堪。

①、只會賣手機,別的賣不了。

這是這兩年來,手機周邊、服務及生態鏈產品賣不動的核心根源;品類,不止是手機,是所有本地大連鎖從戰略上進行經營定位的重中之重。

②、從“渠道思維”向“零售思維”的轉化

不僅是老闆,操盤、店長都要進行思維轉化:記住,你不僅僅是“產品的搬運工”,也是“品牌與服務的締造者”。

③、沉澱用戶,激活用戶

未來,客戶就是生產力,購機後,顧客去哪兒了;進店的人,那個是新客戶,那個是老客戶,都無法辨別。哪能和將客戶運營做到機制的社交電商們比,甚至,我們對會員畫像的識別,還不如電商。

所以,本地寡頭死不了,但如果不升級思維及戰術,即使活,也會被扒下一層皮!不過,說過實在話,每個地級市的手機連鎖,都有一家已經行動,嘗試性做創新型“科技零售”融合店。

二. 一線品牌專賣店

手機品牌越是集中,專賣店的機會越大

很顯然,如今的手機零售市場,華為、蘋果、小米、OPPO和VIVO五大品牌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近九成以上;這就意味著,上游廠商一定會通過自建(或加盟)模式,掌控市場話語權,進行“渠道扁平化”建設。


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 鋪天蓋地的華為專賣

哪個品牌強勢,哪個品牌專賣店多,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看看,從前幾年的蘋果、OPPO和vivo鋪天蓋地,到如今的華為地毯式專賣佈局,就是例證。

品牌集中,對於綜合手機零售店,不是好事兒,但對於專賣店,則是趨勢;所以,一線品牌專賣店,在未來兩三年間,將是手機市場相當分量的零售業態模式。適時佈局,和搶佔本地專賣店資源,是大叔給手機零售老闆的真切忠告。

但是,也有不利一面,廠商在渠道壓貨方面,不會絲毫手軟;你的專賣店,也將承擔提貨與庫存的強大壓力,如果沒有自我零售和渠道“飛貨”能力,將對自己是一汪泥潭,不可自拔!

三. 科技生活社區店

其實,在社區店的佈局,運營商一直沒有放棄過。

只是,被不少運營商和手機零售商把“經”給念歪了。社區店的核心在於服務,而不在於賣貨。數年來,手機零售商的核心就兩點,一是賣手機、二是套政策!現有人以“零售思維”做服務者,這恰恰與零售商的本質相違背。


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 不溫不火的運營商社區店

我認識天津某縣市區專做社區店的零售商老闆,他摒棄“賣手機”主業,把核心精力用於社區家庭的網格化寬帶及套餐升級業務;通過聯合區域物業,將社區寬帶預裝與積分兌換,這兩項業務,每個月店面營收純利從沒有低於過十萬。這才是社區店的運營,以服務,替代賣貨!


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 服務型社區活動

如今,5G帶來的“萬物互聯”家庭應用,遠大於手機;帶來的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出行及智能生活”的應用普及,而集科技生活場景、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線下社區零售終端,必將迎來新的機會。

運營商,也將重點扶持社區5G服務終端,這恰恰與運營商的戰略佈局是吻合的;如果你認真做規劃,並尋求運營商支持,那是非常容易的。

四. 科技零售融合店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中國移動5G的這句SLogan,恰恰說明了5G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機會;在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合社會,商業領域處處瀰漫著”融合“的味道。無論是餐飲、酒店、數碼,還是快消、百貨、旅行,都試圖跨界我們曾獨霸天下的”手機“品類。


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 全季酒店大堂的數碼潮品店

無論其他業態,如何跨界我們,但作為根紅苗正的手機零售具備天生的自然優勢。運營商的扶持,和與手機商的貼身共舞,在”科技與生活“的IOT萬物互聯佈局及應用上,無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我認為,隨著5G的普及,及行業”新零售“的變革趨勢,這種集手機、數碼、周邊、潮品、快消及IOT為一體,甚至融合美妝、母嬰、烘焙等的新型科技零售業態,將越來越多。因為,科技與生活的邊界已經被打破,手機品類單一化運營已經不現實,融合跨界已成為零售難以逆轉的潮流。


再談談手機店未來,恐怕就是這四種出路了 !


△ 扁擔客設計的安陽樂風好物

如今,類似”樂風好物“、”奇客巴士“、蘇寧極物等一些新型科技生活融合業態模式,在全國席捲開來,大有烈火燎原之勢;再加上運營商和廠商的推波助瀾,兩年內,這樣的零售業態我判斷比例將會突破30%以上,一定會五萬家(是當前的數百倍)。

趨勢,很多人都懂,也看到了

但真正有決心和勇氣去迎合,去行動,卻只屬於少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