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長期利好

談股論市

12月5日,深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正式開通。深港通的開通,無疑對國內股市和香港股市是一個利好消息,其不僅表明中國政府對資本市場開放的決心,也開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更為大陸資本市場走向世界資本舞臺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然而,從深港通“開車”首日表現看,交易平平,深股通使用額度27.11億元,遠不及兩年前滬港通開通首日的熱鬧非凡。再從這幾天深港通股票交易情況看,似乎成交量也沒有多少放大,資金同樣出現了“南冷北熱”的局面。首日資金“南下”遠多於“北上”資金。於是,證券業內開始有聲音質疑,稱在人民幣持續走弱的情況下,港通只會造成大陸資本市場資金外流,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起到活躍大陸股票市場作用。

對於這些聲音,筆者認為有必要回應一下。

首先,以深港通為標誌,上海、深圳和香港的三個交易所形成的互聯互通平臺會成為一個新的共同市場。我們知道,港股通股票共417只,包括恆生綜合大型股100只、恆生綜合中型股193只、恆生綜合小型股95只、不在上述指數成分內的A+H股29只,約佔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市值的89%。

三大交易所連通成共同市場

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共同市場”,是因為在深港通的政策框架下,延續了滬港通主要的交易、結算、監管的制度,但是還有新的突破,即取消了總限額。再加上互聯互通從原來的上海延伸到深圳,實際上把三個大中華地區的交易所聯繫起來,成為了一個事實上的共同市場。因此,深港通可交易的股票基本覆蓋了兩地市場大多數股票。這對繁榮兩地股市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這種互聯互通的股票交易機制能夠為國內外的投資者創造機會。“深港通”開通後,超過80%的A股可以在此機制下供境外投資者購買,而且不受額度和資本賬的限制。這兩個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內地A股將來被納入MSCI或其他全球股市指數的機會。顯然,深港通不僅將有利上海、深圳兩地股市投資者有更多的投資選擇,而且還將能夠吸引大量資金進入中國股市,讓海外的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成果,並通過海外投資者來影響中國股市價值取向,改變中國股市的文化。從長期來看,它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最為重要的一步。

再次,在互聯互通機制下,無論是持有上海還是深圳賬戶的投資者,在通過港股通買賣港股時都是經過專門賬戶進行交易和結算,不存在資金交割後可以外幣形式轉作他用的情況。內地投資者在沽出香港股票後,資金便立即轉換成人民幣,並非以港幣的形式保留或停留於香港。所以,真想把資金外流出去的,以深港通渠道是很難辦到的。

大陸市場結構性問題仍在

當然,深港通的開通並非意味著大陸資本市場的萬事大吉。大陸資本市場長期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我們也需冷靜分析股票市場本身存在的發展規律和投資習慣。

由於深圳市場股票的估值明顯高出歐美及香港股市,再加上外國投資者對國內市場瞭解不多,對外國及香港投資者來說,是否願意馬上借道深港通進入大陸股票市場,或許是立竿見影。

更何況,隨著美聯儲加息信息不斷明確,美元走向強勢,美國對製造業重塑的信心日漸加強,人民幣匯率弱勢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外國投資者不會輕易進入中國股市購買貨幣正貶值的資產,持幣觀望可能最能反映目前外國投資者的心態。

當然,價格高估並不等於不會有交易。只要我國未來繼續保持中高速經濟增長,保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外國投資者就會看清市場,下注投資大陸資本市場的。

再從純技術層面看,深港通開通的概念已經炒作了一段時間,兩個市場投資者早有所佈局,前期已有一定程度的消化。加之快到年底,許多投資者開始準備收金過年,調整下一年投資方向。因此,深港通股票交易不會太過活躍也在情理之中。

由此,大陸資本市場對於剛剛開通的深港通還需理性看待,不能奢望股市指數會立即飆升。兩地股市繁榮是需要一個逐漸消化的過程,作為一種長期發展戰略,它的影響與作用是長期的而非短期作用。猶如滬港通一樣,深港通同樣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要有一個理性的市場反應,這才是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的應有狀態。

□顧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