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瓷”最后的官窑?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在袁世凯短暂的83天皇帝生涯里,景德镇曾马不停蹄地烧制了一批御用瓷,后来者将其统称为“洪宪瓷”。

关于“洪宪瓷”,流传最广的历史版本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定国号为“洪宪”(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亦仿效清朝制度,设御窑,曾派古玩商人郭葆昌到景德镇监制,具体操作的陶艺师为鄢儒珍,地点为湖北会馆。

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晚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珐琅彩料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即成。

 因中华民国总统府设在中南海,袁世凯居住的地方为中南海的居仁堂,所以所烧瓷款为红色篆书"居仁堂制"和"居仁堂"。

“洪宪瓷”最后的官窑?

但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短短的当了83天皇帝。所烧的"洪宪瓷"不多,留传下来的就更稀少,可谓凤毛麟角,也成为一部分瓷器收藏家寻觅、收藏的目标。"洪宪年制"款为此工场名师利用所余瓷土所制,历时近两年,存世较多流传有限仍属珍品,改革开放后还是有大量仿制的。

特 征

洪宪瓷以粉彩和珐琅彩为主,其中珐琅彩是以前清宫造办处引进的西洋珐琅料,在白瓷上作画后入炉烧制而成,后又加入了适量色素,因此不同于其他瓷器,这是洪宪瓷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

“洪宪瓷”最后的官窑?

 早期仿洪宪瓷的特征为:胎白釉净,无橘皮纹,彩色明艳丰满,人物脸部有阴阳块面,花卉用没骨法画就,器物成对,画面左右对称,这些虽为托古所仿,但仍为当时没落官窑优质胎土和制瓷名家的上乘之作,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郭世五督理景德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等"洪宪年制"款洪宪瓷 御瓷烧制,仅做了83天的皇帝。所以,现在见到的"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却属于官窑民窑精品。

另有洪宪瓷,色彩明艳丰满,画工精细传神,器底题有"居仁堂制"红色篆书落款,实为民国时期瓷器之上品。

“洪宪瓷”最后的官窑?

 鉴别

鉴别真、伪品时,应特别注意到凡署"居仁堂制"款的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等均有工细的特点,并且是小件器物多于大件,而仿品往往是"款"十分相象,其余的都很粗糙。

价值

这批瓷器工艺水准完全达到清朝官窑的工艺水平。由于烧制时间短、存世量较为稀少,拍卖会上更是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价为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是收藏及拍卖的常青树。

你们有关于洪宪瓷的其他的见解吗?来跟小编探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