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明成祖朱棣作對造反的巾幗英雄—唐賽兒

大明建文元年(1399)八月,濱州蒲臺縣西關大寺旁的唐堯舉家裡生了一位千金,因為老年得此獨女,父母願她勝過男兒,故取名賽兒。此女自幼聰慧,5歲即讀女學,10歲就能賦詩, 11歲涉獵兵書,卻從來不習女工。13歲定了娃娃親,男方是濟寧府林參政的三公子林三,兩人同年同月生,只是林三比賽兒大幾天。不久,唐堯舉老夫妻相繼去世,林三之父也在京師病亡。林三回家奔喪後,兄弟三人即行分家,林三分了個當鋪, 繼而遷往蒲臺縣西關,一對無爹無孃的孩子於次年二月完婚。不幸八月間林三一病夭亡,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與明成祖朱棣作對造反的巾幗英雄—唐賽兒

唐賽兒忍悲含淚請了和尚道士超度亡靈,十一月擇吉安葬。爾後賽兒遁人空門,就在西關大寺旁出家為尼,成為白蓮教徒,自號“佛母”,外出佈道,人稱仙姑。唐賽兒出家的第二年,蒲臺縣久旱不雨,“佛母”祈雨,天降甘霖,縣知事送“仁民遺愛”匾,以示敬慕。此舉雖屬迷信,卻增加唐賽兒在鄉間的威望。這時,濟南知府聞其色藝雙絕,又系新寡,欲聘為繼室,但賽兒志在釋道, 斷然拒絕。濟南府尹羅京不識趣,慕其色以萬金為聘,又遭白眼。羅京惱羞成怒,派家丁前來搶親,賽兒略施小計,金蟬脫殼而去。唐賽兒生活的年代,正值燕王朱棣為爭奪皇位與建文帝互相爭鬥的戰亂年代。先是朱棣舉兵發動“靖難之役”,山東是主要戰場,深受戰亂創傷。朱棣奪得皇位後,永樂四年,即營建北京,橫徵暴斂,重搖酷役,大興土木。先後在濱州、青州等地徵調數十萬之眾,逼得人們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唐賽兒恨透了貪官汙吏,恨透了大明王朝,遂有發動起義之舉。蒲臺縣地處平原,無高山密林之險。唐賽兒佈道青州時,看中了青州西南山區的卸石棚、石匣峪等四個村莊,進可擊、退可守,又處諸城、安丘、營州、即墨、壽光等地中心,四周道徒多, 群眾基礎好。

與明成祖朱棣作對造反的巾幗英雄—唐賽兒

起義在永樂十八年(1420)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舉紅旗為號,揭竿而起。教徒2700多人,戰馬30多匹,人多勢眾,浩浩蕩蕩往卸石棚寨集中。所路過的州縣官民都信為是鬧元宵,還爭相傳告:“今年正月十五真熱鬧哇!”“旱船、高蹺、大刀、長矛,辦雜耍的真不少哇!”曹州董家莊的董彥果之女名巧姑,在白蓮教中是唐賽兒的師妹,為了響應起義,董家父女驟聚5 0 多人,人夥卸石棚。青州衛指揮使高鳳,偵知卸石棚起事,急率官兵前往鎮壓,孰知立腳未穩,就遭義軍夜襲,高鳳當場被擊斃,官兵折損上千人。義軍旗開得勝, 聲名遠震。明成祖朱棣聞訊大驚,急命安遠侯柳升、都指揮使劉忠兩員大將率京營兵馬將卸石棚寨團團圍住,柳升狂妄地稱義軍為“疥癬之疾,不足為患”。唐賽兒利用官軍驕傲輕敵的弱點,派耿童兒到敵營詐降,謊稱寨內缺水,義軍正集中力量與東寨門搶水。柳升信以為真,即調兵遣將扼守東門,妄圖把義軍困死在山上。賽兒見官軍中計,趁夜從西南面發動猛襲,大敗官兵。劉忠中箭而死,義軍安全轉移。這時,義軍賓鴻部正強攻安丘縣城。縣無駐軍,臨時組織人員抵抗,知縣張與戰死。營州、即墨萬餘義軍趕來助戰,併力攻城。

與明成祖朱棣作對造反的巾幗英雄—唐賽兒

當時官軍都指揮衛青屯兵海上備樓,聞報急率騎兵晝夜兼程馳抵城下,激戰一天多,義軍敗績,賓鴻逃遁。與此同時, 官軍鰲山衛指揮王真,尾追義軍董彥呆部於諸城,大戰六場, 義軍終因勢寡而敗,起義遂平。唐賽兒卻被群眾掩護起來, 不知所終。唐賽兒起義失敗後,朱棣認為山東布政使、按察使及有關州縣的地方官“ 縱賊為亂、知情不報”,處斬12人。唐賽兒的家鄉西關被夷為平地。唐賽兒的遠親近族全部處死,禍滅九族。由於唐賽兒曾為尼姑,朝廷推測她兵敗後可能尼匿民間,於是下令在魯、京境內大肆搜捕,拘尼姑、女道士數以萬計,嚴刑拷問,終無所獲。唐賽兒起義為歷代史家所推重, 其事蹟多見於《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紀綱目》,就連今天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也有記載。歷代人民群眾也廣為頌揚。

與明成祖朱棣作對造反的巾幗英雄—唐賽兒

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蒲臺人立“千古一人”石褐,同治二年(1863) 青州人立“千古不朽”碑,而今濱州人除立銅像外,更於蒲湖島上(原蒲臺西關舊址)立唐賽兒紀念祠,供後人瞻仰,以示永久的紀念。唐賽兒起義前後僅60天,為什麼在浩瀚的中華史冊上和廣大的人民群眾中享有這樣高的地位和讚譽, 筆者分析主要有三。其一,明初戰亂頻仍, 加之遷都大興土木,民不堪負。唐賽兒起義有力地打擊、震撼了通過農民起義取得政權的朱明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統治者不得不對農民的壓榨、剝奪做一些讓步。據明史載,“是月,娠青、萊飢”;第二年(1421),成祖“詔罷不便於民及不急諸務;鐲十七年前道賦,免去年被災田糧”。這種當月就販災青州、萊州,隨即罷免搖賦及受災田糧的舉措, 無疑是唐賽兒起義對統治階級打擊、教訓的結果,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進而促進了仁、宣之治的形成。其二,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甚多,但女性為領袖者珍若鳳毛。唐賽兒以年輕女子掀起萬眾義舉,屢敗官兵,聲震朝野,失敗後又不知所終,增加了人們對她的敬慕和神秘感,其組織才能、軍事才能令人刮目相看,更提高了她的歷史地位。其三,唐賽兒利用白蓮教發動起義,上承元末韓山童、劉福通,下啟明末徐鴻儒、清乾隆劉之協、清嘉慶林清、李文成,直到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仍屬白蓮教系統。

與明成祖朱棣作對造反的巾幗英雄—唐賽兒

可見,唐賽兒起義承前啟後,是中國農民戰爭史鏈上的一環,以宗教撒播農民起義的火種,為後人研究農民起義和白蓮教的關係,留下重大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