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建筑鸟瞰 © Iwan Baan

/ / 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 \ \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在台湾省高雄市,坐落着一栋造型奇异、规模宏大的建筑。俯瞰镜头远远望去,这座建筑的屋顶仿佛一片起伏的海浪,又或是绵延的远山,更有人说像外星人的飞船。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来源:一起设计 ID:together-design

据说这是台湾 40 年来最大的文化建设项目,耗资 23 亿人民币,前前后后花了 15 年时间才建设完成!由于占地面积过于庞大,它同时也被称为“全球最大单一屋顶剧院”,甚至还拥有全亚洲最大的管风琴。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它被命名为「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由荷兰Mecanoo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法兰馨·侯班担纲设计。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法兰馨·侯班(Francine M. J. Houben)

几个月前,这个被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大型建筑,在人们的翘首以盼中正式开幕。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开幕盛况

01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艺术中心原本是一片空旷的军事训练基地,周边被郁郁葱葱的亚热带公园景观包围着。平时人们就在大榕树下散步、活动,将这个荫蔽而宽敞的地方作为公共空间使用。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后来法兰馨·侯班就从当地的榕树及其巨大的树冠中受到启发,以枝桠纠结、根须盘错的老榕树群为灵感,将建筑的整个屋顶和墙面打造成一个波浪状的弧线结构,从而赋予了卫武营极具穿透感、能够自由呼吸的有机造型。

卫武营的构思过程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最终,这栋建筑的外立面全部采用纯白色的材料,结合起伏有致的曲线结构,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亚热带气候,开放式的结构能够让微风自由地穿过榕树广场。室内和室外空间的无缝衔接为正式和非正式的表演活动提供了交织和互动的机会。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建筑师表示,希望这座由独特钢表皮屋顶打造而成的巨大流线型建筑,为台湾提供一个旗舰型文化场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和观众。

屋顶细部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外观细部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起伏的屋顶看似简单,但由于项目本身采取的是钢结构的工法,而且为了呈现足够自然的曲线形状,设计采用了 3D 计算的方式,模拟出「自由曲线」的形状。如何用钢结构实现建筑屋顶和榕树广场内流畅的弧度是一个大难题。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整个建筑屋顶由4560块不规则形状的金属板片组成,而且据说为了达到最好的隔音、降噪效果,屋顶内部又有 10 层结构。在这漫长的 15 年里,由于受到不规则曲线结构的限制,整个施工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设计团队向当地船舶厂讨教经验,以卫武营的空间尺度,对应到造船语境之中,并结合风力与抗震力度的测验,打造出了无缝连接的钢表皮结构。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02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主要包括4个现代化的艺术表演空间(歌剧院、音乐厅、剧场、演奏厅),以及1个从屋顶嵌入地面的半开放式露天广场。

建筑室内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树洞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曲面回廊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核心空间通过屋顶内的门厅形成连接 © Iwan Baan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门厅空间 © Iwan Baan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音乐厅」共有 2000 个席位,以金碧辉煌的格调为特色,打造全亚洲第二个体量巨大的葡萄园式设计。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步入其中,你会发现无论是座位的高度分布,还是天花板及墙面的材料运用,都是经过严格考量的。这样的特殊设计让不同高度位置的观众,同样享受最佳的声音与视野,照顾了每位观众的感受。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 Iwan Baan

围拢状天花板可以自动升降,起到聚拢声音的强大功能。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舞台的墙面材料也饱含细节,他们采用不同纹路的“音效反射板”,使之同时发挥吸音和反射的双重功效。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面积最大的「歌剧院」,主要作为大型歌剧、戏剧、舞蹈等舞台表演场地使用。整个设计酷似一个特殊的“马蹄形”,可同时容纳 2260 个观众就坐。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 Iwan Baan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一眼望去,红色的座椅依照曲线结构一字排开,再加上顶部光线的衬托,巧妙地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剧场氛围,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戏剧院」的规模则略小一些,共有 1254 个席位。它的设计风格融合了各种元素,打造出既华丽又现代的舞台氛围。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当天花板上亮起灯光,整个场馆瞬间变得美轮美奂,每一条过道,每一处座椅,都闪耀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演奏厅」是整个艺术中心最小的场馆,主要作为室内乐、独奏及其他小型表演类型使用。采用不规则的设计,对观众席和表演区进行划分,确保每一位观众无论距离远近,都能清楚地欣赏到演奏家的精彩表演。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而且根据多类型演出,厅内吸音值可跟着变化。表演厅上半部穿孔木板后方,环绕着活动吸音帘,依演出类型决定使用面积,提供最佳的声学效果。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03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屋顶露天剧场 © Iwan Baan

表演中心外面就是半开放式的「榕树广场」,以天空为幕,曲面结构从地面延伸至屋顶,并将风向与景观纳入设计思考。无边际的曲面线条与座席,是让众人欣赏更多元化演出的剧场空间。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考虑到当地的亚热带气候,设计师特意采用了半开放式结构,一方面让各个空间保持连续性,另一方面又便于采光和通风,让阳光微风自由地穿过广场空间。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广场内部的走廊位置,以及一些人流量较多的角落,也被恰到好处地利用起来,并定义为自由创意空间,为更多艺术团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机会。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室内观影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到了夜晚,外面的露天剧场更是热闹非凡,流光溢彩的灯光设计与迷人的夜色交织在一起,为人们奉上一场无与伦比的音乐盛宴。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置身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与建筑和谐相融的美妙,也会被各种各样的表演艺术所震撼。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整个建筑的布局、设计、选材乃至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凝聚了许多人的心力和巧思。历经 15 年的辛苦打磨,「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终于闪亮登场,一起拭目以待其绽放更多魅力光彩。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 END ·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者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及资料来源:微设计、一起设计、建筑师疯人院、行走中的建筑学、建筑设计、深圳观筑

造价23亿,5年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