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入海口,波涛汹涌,帆影苍茫,舟楫相望;高耸的城墙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城郭外更有一马平川的沃土,万顷棉田奔入画卷……

这是200多年前,一群英国人在宁波看到的繁荣图景,并将其绘于笔下。

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天生贸易(源自河流的宁波)苦竹斋收藏

那一年,乾隆给英国的皇帝回了一封信;乾隆时期的宁波也第一次清楚形象地展现在西方世界的面前。

1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9月,北京热河行宫来了一批不速之客——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率领600多人的使团以给乾隆祝寿(当时乾隆八十大寿已过两年)为名,向大清帝国提出通商请求,其中就包括“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

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万树园英使觐见场景

这是有史以来,欧洲国家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意义之重大,足以载入史册。

当时傲慢自大的清政府要求英国使臣行三跪九叩之礼,由此引发史上有名的“礼仪之争”。

面对英国送来的大量图书、军用品、车辆等600多箱礼物,乾隆在给英吉利国王回信中写道:

“天朝德威远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

这两段话大意是:“我大天朝疆域辽阔,要什么有什么,你们送来的东西,我不稀罕。你只要好好体会我的意思,好好干,永远对我们顺从,我就能保证你们能够一起共享太平之福。”

在此之前,马戛尔尼使团从南中国海一路沿着中国海岸线北上航行,并于1793年1月间选择在宁波和舟山海域附近登陆。

随马戛尔尼同行的,有一位叫威廉·亚历山大的画家,毕业于英国最有名的皇家美术学院。他在旅途中对中国的山水、人物、建筑、礼俗、军队、交通等做了大量的素描和绘图。

后来,英国著名画家、英国皇家协会会员、建筑师协会创始人托马斯·阿罗姆参考了19世纪初居住在广东的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的画稿,通过自己想象,重新编绘了威廉·亚历山大的原稿。

阿罗姆绘本一经发行,“中国风便席卷欧洲,风靡一时,成为欧洲人认识中国最有名的图画本中国历史教科书”。

其中,有数张表现宁波这座城市的版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西洋写实画法的宁波远景图之一,并配有文字说明。

英国人叙述和描绘的见闻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感,有些细节,甚至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未曾关注到的。显然,对他们来说,宁波无疑是个丰饶而神奇的地方,又是一个重要的贸易良港。

2

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宁波万顷棉田 (苦竹斋收藏)

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1928年,劝业银行发行的纸币

“离舟山群岛约12英里,在大河(或称金河)的左岸,矗立着被城墙围绕的宁波市,欧洲人以前称之为liam-po。它位于大河与姚河交汇处,地理位置宜人,交通便利,与日本的贸易往来一直很活跃。”“宁波城被一个非常平坦的平原环绕着,一马平川延伸出许多英里,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盆地。远处有高耸的山脉,它突然升起并遮挡住了视野。许多城镇散布在这肥沃的土地上,那里饲养着大量的牛,并且种植了大量的水稻、棉花和豆类作物。”

这是其中一幅《宁波万顷棉田》(苦竹斋收藏)版画的文字说明。

宁波风光秀美、物产丰饶,以致在半个世纪后中英护卫舰“摩底士底”号指挥官森汉姆司令见了也禁不住惊叹:“宁波的风景——是我们在中国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这幅版画的图案,还被1928年劝业银行(天津) 发行的一角、贰角纸币采用。

而在《源自河流的宁波》和《宁波港湾》的图说里,作者更是按捺不住对宁波港口的赞美之情。

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宁波港湾(甬江镇海口)苦竹斋收藏

“甬江入海口,大小船只争渡,手摇小舢板背后是一艘相对巨大的清代‘绿眉毛’,风帆半降,在蓝天碧海间停泊着。在水一方,遥望宁波,青山下,水面上倒映着红瓦白墙的民居。云雾浓处,引人无限遐想。”

马戛尔尼使团成员在从舟山到宁波的航行途中,一路赞美,这一段航路上的风景,无法形容出多么优美动人的了。

“停在此处的大约有一千只各种大小的船,很多在打渔,大一点的船在装运木材和其他货物。有些船并成一行,有些绑在一起装运巨大的木材。所有这些船的帆都是席子编织的,不是用帆布做的。船上用的人比欧洲装载同等数量货物的船所用的人多。”

3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宁波因开放而兴,历来商贸繁荣。

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早在14世纪,意大利人鄂多立克在他的《东游录》中讲到了一个名叫“Menzu”的城市,其中记载道:“此城中的船只,恐怕比世上任何其他城市的都要好、要多。”“Menzu”就是是明州的音译。

根据现有文献,这是欧洲人对宁波的最早记述。

1375年,《加泰罗尼亚地图集》首次在欧洲出版的地图上标注了“明州”这个地名。

从15世纪末期开始,欧洲掀起了海外探险热潮。从此,宁波开始频繁出现在欧洲人的记录当中。

“古老甬城,风景之精美叹为观止,令人骄傲万分!”意大利文艺复兴国际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黄瓯先生说。

自2018年从佛罗伦萨回国,黄瓯常往返于杭州宁波两地,逐渐喜欢上了宁波。当他听说2019年文博会将意大利定为主宾国时,就参与策划了“致敬达芬奇—跨越500年的艺术对话”。

“如何体现宁波这个城市在漫长‘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中独有特色的思考,如何与500年这个伟大的时间点对接的思考……这是一个蒙太奇式的思考旅程。”

最终时间的标签落在了1793年!

如今,英国特使觐见乾隆时沿途的风貌早已面目全非,但在热河行宫大殿上“马戛尔尼之跪”引发的中西文化之辩,至今仍旧发人深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黄瓯说,只有开放的、深入的国际交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这些图景中,不仅可以获得迈向未来的信心、勇气和力量,还可以获得经验、教训和启迪。我们坚信,宁波作为“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在未来世界各国记录的图景中,宁波的形象会更美好。

1793,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宁波美得令他们窒息……


文字:王心怡 编辑:诸新民 美编:周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