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1331工程”助推高教崛起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寫好教育“奮進之筆”特別報道 山西篇

“圍繞我省‘十三五’期間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新興技術,著力打造10個優勢一級學科,支持150個左右一般性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建設20個左右國內知名特色學科群,建設10個左右學科專業群。”

“支持高校建設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力爭1—2個高校重點實驗室進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重點培育建設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水平創新團隊。”

……

2017年3月1日,在山西省政府召開的實施“1331工程”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動員部署會上,山西省委、省政府為山西高等教育發展擘畫藍圖,提出實施“1331工程”,強調按照“山西急需、國內一流、制度先進、貢獻突出”的要求,推動高校真正成為解決山西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問題、實現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的生力軍,促進山西高等教育振興崛起。

“1331工程”實施兩年來,有力地推動了山西高校“雙一流”建設,促進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領域全面發展,推動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區域創新融合互動,為山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高素質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支撐,在提高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省委、省政府主導,與高水平大學戰略合作不斷深化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推動全省高校‘一校一面’特色發展;以‘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創新團隊’為著力點,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以‘協同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產業聯盟’3個平臺建設為路徑,促進科技一體、產教融合協同發展;通過3—5年努力產出一批標誌性成果。”這是山西賦予“1331工程”的內涵。

201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力加大對“1331工程”投入的同時,還安排了近70億元政府債券資金用於置換高校債務,支持高校發展和“1331工程”建設,這是迄今為止山西省委、省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最大規模投入。

“高等教育無‘高原’更無‘高峰’。”由於歷史的原因,山西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相對薄弱,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不足。此外,山西缺乏領軍型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發展不足。“1331工程”正是瞄準這個“痛點”,明確要以一流高校為榜樣,通過戰略合作“引援強身”,推進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兩校率先發展,高位拉動山西高等教育提升發展質量,更好助推山西經濟轉型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先後召開與C9高校戰略合作座談會、山西省與高水平大學戰略合作座談會,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省長樓陽生均出席了這兩次會議。會上,山西省政府與11所高水平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北京大學支持山西大學建設與發展實施方案》和《清華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深化合作協議》雙雙簽約。同時,一批校校合作、科研合作、育人合作項目也簽約落地。

目前,山西與一批國內著名大學開展合作項目146項,涉及生態修復、新材料、新工藝、工業智能等多個領域。不僅如此,“1331工程”實施以來,已有1236名來自“雙一流”高校以及國際知名高校的博士、碩士到山西高校工作,山西著力實施的一流人才政策正在高校開花結果。

“國內高水平大學將成為山西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發動機’,成為推動山西創新轉型發展的‘智慧庫’,成為山西引進高端領軍人才的‘活渠道’。”駱惠寧表示。

堅持內涵式發展,高校學科專業“瘦身強體”

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高校專業設置“錯位過剩低質”問題凸顯,嚴重製約高校發展。山西省教育廳將學科專業優化調整作為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和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一步,按照“餘量消減、存量升級、增量優化”的部署,全力推進高校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工作——

將專業總數由81個減少到60個,調整比例達25.93%,其中工科專業由原來的53個減少到42個,在學校學科總數中的佔比由原來的65.43%提高到現在的70%,專業優化調整後的中北大學以工科為主的辦學特色更加突出;

停招與辦學定位不符、就業率偏低、培養過剩的眼視光學、醫學實驗技術、英語等6個專業,減招13個專業,專業調整優化率達65%,山西醫科大學正在內涵式發展道路上輕裝前行;

堅持破立結合,太原科技大學撤銷了與社會人才需求脫節的4個專業,停招11個本科專業,同時根據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培育和增設若干個新興、交叉和新工科專業,學科建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不斷提升;

山西財經大學在撤銷3個專業,停招4個專業,清理3個專業方向的基礎上,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今後每4年對所有在辦本科專業進行一輪評估,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更加科學有序。

截至2018年7月,山西已撤停、間招、緩招“錯位過剩低質”專業232個,佔原專業總數的16.7%,同時新增新興急需應用型專業66個;主導撤銷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對33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進行整改,佔原學位點總數的14.4%,同時新增1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2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實現零的突破。

山西高校學科專業此番“瘦身強體”,使得全省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轉型綜改需求的契合度大幅提升,大大促進了山西高校向“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目標邁進。

為夯實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基礎,山西從今年開始組織實施“一流專業建設計劃”和“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特色專業(群)計劃,力爭到2023年,全省高校建設300個省級一流專業,其中不少於20%的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引領支撐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100個特色專業(群),能夠直接服務,甚至引領地方產業發展。

“1331工程”實施兩年來,山西不斷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集中配置優勢資源,推動高校學科、科研、人才三位一體發展,“雙一流”建設實現了提質增效。

山西大學新一屆黨政領導班子按照“2+4+X”的建設思路,將物理學、哲學作為率先發展的兩個學科,挑起衝擊“一流學科”的大梁;將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體育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4所學院的相關學科作為重點發展學科,逐步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學科建設生態。2018年,山西大學極端光學協同創新中心成為首批部省合建協同創新中心,實現了山西省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零的突破,“電煤煤質激光在線檢測技術”在多家企業轉化應用,有效提高了燃煤效率。

太原理工大學以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為主幹學科,整合部分優質學科,組建了煤炭綠色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學科群,推動“雙一流”和“1331工程”建設。目前,該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層氣製備金剛石”技術已在陽煤集團落地轉化,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該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成功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最近一期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數據顯示,山西高校ESl全球排名進步明顯,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中北大學4所高校進入ESI前1%,全省進入ESl前1%的學科數達到7個;“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建設計劃”基本覆蓋了全省轉型發展的各主要領域,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目前,“1331工程”已支持建設了34個重點學科,56個重點創新團隊,43個重點實驗室,統籌支持了32個協同創新中心,2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3個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在第四輪高校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山西高校33個學科排名明顯前移。

山西省教育廳廳長吳俊清表示,“1331工程”使國家“雙一流”建設方案在山西落地有了重要載體,使中央關於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在山西推進有了可靠保障。

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三全育人”紮實推進

山西在實施“1331工程”過程中,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高校積極部署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全省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得到有效落實。

“我這裡就是一個小型工廠。”走進太原理工大學“曉明研究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齊擺放在工作臺上的各類機器、工具、素材。

常曉明是機械設計專業的資深教授、學生眼中的“全能王”,他向記者介紹,凡是進入研究室的學生,每人必須至少完成一個實驗、寫一份材料、做一個PPT、做一次演講。對於這4個“一”,常曉明的要求十分“嚴苛”,“每一個數據必須要有引用來源,來不得半點偷懶和弄虛作假。”常曉明認為,研究室培養學生不是大學課程的彌補,而是對人的全面挖掘和培養。多年來,從他的研究室走出來的學生大多成為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大型企業的“搶手貨”。

她的手機永遠是“待命”狀態,她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只要學生需要,她就會出現,十幾年如一日,從不停歇……她就是太原理工大學“愛心家園”的創始人之一、被學生稱作“劉媽媽”的公寓中心副主任劉玉花。

“愛心家園”是一個以服務貧困大學生為主的師生志願者公益組織。當年,學校來了一名兒時因車禍失去下肢的學生,從上大學第一天起,他就成為劉玉花的重點關注對象,劉玉花在公寓樓前給他修了一條特殊的路,並給他洗衣、打水打飯、換藥,在她的感召下,同學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這名學生完成學業並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已成為一名公務員。

“愛心家園”創辦十多年來,向貧困學生捐助390餘萬元,捐贈書籍7萬餘冊,向在校學生及社會提供衣物16萬餘件,提供勤工助學崗位9000餘人次,家園註冊的志願者也從最初的18名,增加到了現在的1.8萬名,在山西多地建立8個“愛心驛站”,開展志願服務達5萬餘人次。

多年來,太原理工大學通過推進“全課程育人”改變教與育分離,形成育人協同效應,湧現出一批像常曉明、劉玉花這樣的教書育人楷模,思政教育成為有深度、有廣度、有力度、有溫度的育人工程。

太原理工大學是山西高校立德樹人成果的一個縮影,而眾多各具特色的立德樹人典型的湧現,則展示了山西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全貌。

主動回應“未來中國誰來種地”的命題,山西農業大學通過構建“專業實踐”“雙創實踐”“扶貧實踐”的實踐育人體系,培養了數以萬計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主力軍;

連續23年派出44批45000餘名大學生,深入本省及省外的700餘所農村中小學,進行扶貧頂崗實習支教,一批批為基礎教育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優秀教師從這裡走出,忻州師院由此獲得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山西高校以實實在在的育人成果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如今,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已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三全育人”試點校和試點院系,山西大學“‘礪心、勵志、力行’精準資助體系”等6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項目獲評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

吳俊清介紹,下一步,山西各高校將按1∶200配齊專職輔導員,按1∶350配齊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建設思想政治課教學名師工作室,著力提升隊伍素質能力,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強大的師資支撐,進一步促進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全面開花。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3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