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一军事奇才“闪电伯爵”-曼施坦因

说起德国的军事将领,我们可能会知道大名鼎鼎的隆美尔、装甲之父古德里安以及我们今天的主角“闪电伯爵”曼斯坦因,德国在二战时能够纵横欧洲,打遍天下无敌手,不仅仅因为当时德国工业发达,战时国家动员能力强之外,还在于德国当时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的军事指挥官,凭借他们高超的指挥艺术,结合德军优秀的单兵素质,让德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动整个国家的资源,高效、快速有效的投入战争,使自己始终保持着不败地位。

德国第一军事奇才“闪电伯爵”-曼施坦因

德国闪击波兰的装甲部队

今天说说德国二战初期的闪电战创始人-曼斯坦因,在他开创性的战略理论下,德国多次采取闪电战策略,其实践理论果实有:四个小时征服丹麦、五天征服荷兰、十八天征服比利时、二十三天征服挪威;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39天拿下法国,德国人当时绕开了欧洲著名的马其诺防线,这条防线是法国历时9年完工,耗资2000亿法朗,长达200公里的现代化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法国专门为了应付德国高速机动的坦克部队在平原上的巨大优势而建造的防御堡垒,整个防线由钢筋混领土建造而成,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内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而法德边境的平原除了有这条防线阻挡之外,在它的北部是阿登山,阿登山区峰峦峻峭,森林密布,不利于德军机械化部队行动,所以法国在这条防线上的驻军兵力相当少,仅仅部署了两个正规师,基本没有配备重型武器;所以,战前德国的军事指挥中枢的决策者们,经过分析与讨论以后,认为阿登山虽然给德军装甲车运动造成不便,但是此地法军的防守薄弱、易于突破,而且德军善于快速突袭,在马其诺防线方向,英法联军早已枕戈待旦,正面交战即使德军能取得突破,那么也会造成大量的伤亡,而此时已经失去了突袭的意义;最终在元首的拍板下,德军采用了曼斯坦因方案,从阿登山方向向法国进军。

德国第一军事奇才“闪电伯爵”-曼施坦因

德法战场态势

长期采取绥靖政策的英法联军,在消极防御政策面前,许多一线的英法联军守备松弛,认为在如此坚固的防守堡垒里面,任何来犯的侵略者都将无功而返;但是德国想要的就是英法的这种轻敌态度,虽然马其诺防线不是德军的进攻方向,为了吸引英法联军的注意力,所以德军仍然派遣了相当一部分部队进攻马其诺防线,而法国果然中计,将国内的大部分部队派遣到了马其诺防线上,殊不知此时的德军A集团军的7个装甲师,正分三路纵队跨越阿登山地区,而法国安排在阿登山防守的两个师在德军的突袭下,瞬间被击溃;当法国最高统帅收到阿登山方向的敌军进攻消息的时候,他们还坚持认为这只是德国的一小部分兵力而已,所以也仅仅是增援了两个师,但是这德国的7个装甲师在德国空军的掩护下,瞬速推进到了法国境内,而当法国人醒悟过来的时候,早已为时已晚;此时正在前线马其诺防线作战的英法联军,在得知自己被前后夹击的情况下,军心早已溃散,德国在法国境内的装甲师向德法边境上的马其诺防线及其延伸地带发起了进攻,在内外夹击以及德国空军的配合下,耗时多年、耗费巨资的马其诺防线被撕开了整整60公里的大口子,此时的法国再也无法阻挡德国的钢铁大流,德国装甲部队在短短一天之内就向法国境内突进了200公里,在追击的途中,法国安排的阻击部队往往是一触即溃,德军在虎式坦克大军的掩护下,短短6周左右,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大国的法国,就这样被德国占领,而英法三十多万联军也被赶到敦刻尔克的三角地带,在多方营救下才退到了英国本土。

德国第一军事奇才“闪电伯爵”-曼施坦因

敦刻尔克大撤退

此战曼施坦因元帅一战成名,整个二战期间,曼施坦因-因为他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始终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一元帅,由于他出色的战略谋划能力,成为了德国第一军事天才;而且他不仅仅在战略上有过人的天赋,在战术指挥能力上也有惊人的表现,苏德战场的后期,德军在正面战场的部队都节节败退,但是曼施坦因指挥的部队是唯一一支能抵挡住苏军进攻的部队,并且发起反击取得胜利,以至于后期苏军总司令朱可夫元帅也对这位对手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