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有兩千萬光棍,為了娶媳婦,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找得到”還要“娶得起”

早在2007年,中國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根據出生人口性別比推算,到2020年,20-45歲段人口中的男性會比女性多出約3000萬。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的劉燕舞博士,結合實地調查和數據估算,中國農村光棍數量在2000萬左右。即使是這個保守估計的數字,已約等於澳大利亞全國人口總數。將這2000萬人口平均到中國68萬個行政村,每個村就有近30個光棍。

一方面,性別比例失衡與巨大的女性缺口,對男性婚姻構成巨大擠壓。而打工經濟興起的背景下年輕女性資源的外流則進一步增加了農村男性的婚配壓力,導致農村光棍現象更為嚴重。如何解決婚戀問題,成了很多農村光棍無力面對卻無法逃脫的宿命之問。

具體而言,這種宏觀和中觀的原因造成三個方面的後果:

一 是農村男性的婚配對象愈發稀缺。在當前人口城鄉流動和娶低嫁高傳統背景下,結婚成為女性改變生活狀況的重要手段,年輕女性可通過婚嫁實現更好的生活,因此出現山區女孩嫁到平原地區、農村女孩嫁到城市、中小城市女孩嫁到大城市的總體趨勢。在此背景下,類似 M村這樣的普通村莊,就成為女性資源流出地。M 村農民過去二十年開始大規模外出打工,與之伴隨是光棍現象的集中爆發。

二 是“找得到”是成功婚姻的前提條件。在開放的婚姻市場中,過去由家庭主導的“父母之命”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婚戀能力的要求。在當前背景下,年輕人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在婚姻市場上“找得到”對象,這是婚姻成功的重要前提。在婚姻市場中,戀愛成為一種重要的技能與本領,那些處於婚戀劣勢如身體、言語性格或者是戀愛能力都比較差的男性將會處於被女性挑選的狀態,時刻面臨著戀愛失敗的危險。

三是“娶得起”是婚姻必不可少條件。在婚姻性別比例失衡的背景下,女方掌握了婚姻市場的要價權,性別資源的競爭帶來了婚姻的競爭性消費。為了增加子代在婚姻市場中的競爭能力,男方父母則主動承擔起婚姻消費成本。一些農村將彩禮數編成了順口溜,如“萬紫(10000 張 5 元鈔票)千紅(1000 張 100 元鈔票)一片綠(若干張 50 元鈔票)”,有的地方聘禮要求“三斤三兩”“六斤六兩”“八斤八兩”(百元人民幣紙鈔,每斤 5 萬元左右),還要“一動不動” (“一動”是指小汽車,“不動”是指樓房)。許多人家都是借債操辦婚事,“辛辛苦苦攢十年,一娶回到‘解放前’”成為不少農家借債娶親的真實寫照。

中國農村有兩千萬光棍,為了娶媳婦,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圖片無關

在1985年至1995年年間,中國共有1068萬本該出生的女嬰,憑空「消失」了。

小易是個90後,大姐嫁去外地,生了三個孩子,二姐經媒人介紹,和鄰村一個男孩結了婚。父母生他時繳納了不少超生罰款。九十年代,是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最嚴格的時期。在被重男輕女和傳宗接代思想控制的鄉村,抓住這僅有一次的生育機會生一個男孩,是擺在每一個家庭面前的頭等大事。他們怎麼確保生下來的是男孩?

“什麼辦法!都用喝藥的,找人算命的......”。小易的父親說真正保險的辦法,還是在產前性別檢查。這樣的檢查雖說被嚴格禁止,但那時候,給醫生塞一個紅包,就能偷偷做檢查 , 發現是女孩就打掉。

美國學者赫德森和鄧波兒,在2005年出版的《光棍危機:亞洲男性人口過剩的安全啟示》中,結合官方公佈的新生兒性別比和男女出生人數推斷,在1985年至1995年年間,中國共有1068萬本該出生的女嬰,憑空「消失」了。

這些被消失的女孩帶來一個顯而易見的後果 —— 性別比例失衡。中國從1982年年開始出現性別比失衡。最初,高層認為性別比失衡是因為存在女嬰漏報,並未重視。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當年鄉村地區15到19歲的男女性別比為110.47:100(國際公認理論值在102-107之間),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如今的農村適婚年紀。而且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新京報”整理的數據顯示,2015年,農村地區0-4歲幼兒的男女性別比已經達到122.8: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其中第三胎的性別比甚至達到146.3:100。

娶妻眾生相

M村是鄂西的一個農業型村莊, 村裡共 113 戶、405 人, 村莊位於海拔 500 米的半山腰上, 以種植糧食作物和少量經濟作物為主。本村共有 44 例年齡在 28 週歲以上的大齡未婚男性, 佔該村總人口 10.8%; 若這些未婚者最終淪為光棍, 那麼光棍發生率( 每一百戶家庭中光棍所佔比重)將 達 38.9%。

38歲的老梅, 初中文化,家中獨子, 目前和朋友合夥開小型理髮店, 長相端正, 還有一輛幾萬塊的小汽車。父母均60 多歲, 但依然拼命掙錢。母親常年在宜昌餐館裡洗碗; 父親在家種田, 還種有三四畝核桃, 捨不得吃, 全拿去賣。老梅去年談的女朋友看到老家平房後很不滿意, 明確提出只有在縣城買了房才考慮進一步交往。因此,梅紹光父母湊錢給兒子在縣城買房付首付, 由此, 兩人關係才趨於穩定,下一步打算結婚……

六娃小學沒上完,在家裡幹了幾年農活之後,就去外地打工了。不料去年父親突然去世,身為獨子的他,只能留在家裡照顧有精神疾病的母親。“這些年也不是沒人介紹對象,但你看看我這條件,沒啥存款,在家守著我媽,不能出去賺錢,也不會跟妮兒們說話,上哪兒找媳婦去?就算找到了,人家要彩禮,在縣城買房,我能買得起嗎”六娃說道。

小石今年28歲,按說條件不差,家裡房子蓋得寬敞,買了車,彩禮錢也出得起。今年大年初二,有媒人上小石家說親,說鎮上有一個女孩不錯,年齡也合適。路上,媒婆說自己也是經了好幾個人的口才知道這個姑娘,所以要再接兩個中間人。這一來二去,小石去相個親,光媒人就有三個。

到了地方,其他人都下車,留小石和女孩在車裡單獨聊天。聊了沒多久,女孩就說,覺得小石還不錯,可以交往,這大過年的,按照禮數,小石得包600塊紅包給她。

小石給了紅包,這次相親就算是成了。後面的事情,就不歸媒人管了。按村裡說媒的規矩,小石還要給每個媒人100塊錢“充電話費”。相了次親,花了小一千塊錢。 這在村裡不算小數目 , 2017年,縣裡農村居民的年均可支配收入,也才9000多塊。沒承想,到了大年初六,女孩就發短信過來,說小石“不會聊天”,不想繼續交往了,這門親事就此夭折。不過,即使小石家明知可能被騙,也不會去找媒人的麻煩,反而要繼續倚仗媒​​人。

比起小石,或許另一家的小天會更加憋屈。小天25歲,去年經媒人談好了一門親事,兩家快要商量婚期時,女方突然反悔,說小天“家裡有哥哥,不是獨生子女”,把婚事推掉了。村裡人議論,女方是害怕兩個男孩分家產。

他們把目光轉向鄰國

儘管貧困剝奪了很多生活的機會,但未能將男性與鄉土社會對他們的性別期待剝離開來。“建房子”和“娶媳婦”依然是他們生活的主要目標。

在家鄉娶不到媳婦的農村男性,必須在村鎮以外尋找出路。而外出打工之後,很多人卻發現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從事一些體力活,在這些行當裡,他們仍然甚少接觸女性。

六娃身邊一直沒有什麼女孩。他在村裡讀小學時,女孩“扳指頭都能數得過來”,後來輟學做農活,更是接觸不到女孩。他去過蘇州,東莞打工,條件不夠,進不了工廠,只能去建築工地,他說那些地方“一個女的都沒有”。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農村地區初中生的毛輟學率為15.5%。這意味著,每六個農村初中生,就有一位選擇輟學。小石,六娃,都是中學階段便輟學在家,也經歷了父母雙雙在外打工的留守歲月。在村裡人看來,他們一個「不愛說話」,一個「木訥」,都不擅長與女孩接觸。

在家鄉,在城市打工都不能娶到媳婦,很多人把目光轉向鄰國的越南、緬甸和柬埔寨等地。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南部省份廣東,貴州和雲南就有1萬名柬埔寨婦女登記,而越南新娘更被人中國人熟悉,可想而知人數更多。

買一個“外國新娘”的費用在10,000美元到15,000美元之間,這筆款項70%支付給經紀人,不到30%給到女孩的家人,比如哥哥。其中不少女孩可能是受到哄騙或者在威逼之下才會輾轉幾千裡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山村和一個陌生人舉行婚禮,所以這些外國新娘有不少人會選擇逃跑。

“光棍”數量的累積,已經成為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生育率下降,就業擠壓,家庭倫理危機,養老問題,人口販賣等都是出生性別差異帶來的問題。“光棍”數量的累積,已經成為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