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寫作者筆下的人物千姿百態,自我概念認知揭示刻畫人物的祕密

老舍在《駱駝祥子》裡刻畫了祥子這個豐滿的角色,從他的躊躇滿志到希望破滅乃至窮困潦倒、不思進取,其在各個階段複雜的心理變化都被描畫地惟妙惟肖。祥子本就不是一個善於言辭的人,他的個性、形象的突出表現都依賴於作者對你不同時期不同心態的準確抓取。可以說,老舍是一位人物心理揣摩大師,他清楚地知道筆下的人物在面對不同的生活狀況時豐富複雜的內心表現,並運用自己的筆將他表現出來,這些都是閱讀經歷和生活經驗賦予作家的優勢。

好的寫作者筆下的人物千姿百態,自我概念認知揭示刻畫人物的秘密

老舍先生

我們平時寫文章進行人物刻畫時,往往發現表現出來的人物形象過於單薄,就彷彿一個正面人物永遠赤膽忠心,反面人物大都賊眉鼠眼。失去了人性中灰色的中間地帶,人物也就失去了生活感,失去了可信性。要塑造一個鮮活豐滿的人物,就必須深刻地認識人物,我們不可能去針對性看每一個人物的生活經歷,但我們可以通過別人提煉出的人物在自我塑造和自我展現的過程中的共性來作為人物的潤色基礎,加之後期的細化描寫,達到一人千面的藝術表現效果。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中,看出人外》是美國作者羅納德·B·阿德勒為提高溝通技巧而寫作的書。其中提到的“認同:自我的塑造與展現”部分內容,向我們深刻闡述了個人自我形象塑造的機制和各類影響因素,以及如何對自我概念進行改變。雖然是一本以溝通指導為在主要目的的書,但此處的講解卻也不啻為我們瞭解自我、展現自我的一個良好契機。明白瞭如何認識自我,也就了悟了在文章創作中人物性格的塑造秘密,有助於我們將對自身的剖析運用到文章人物中,豐富人物性格。

好的寫作者筆下的人物千姿百態,自我概念認知揭示刻畫人物的秘密

《溝通的藝術》

自我概念的含義

如果我們不愛自己,我們就無法愛別人。如果我們不愛自己,我們也就不可能相信別人會愛我們。也就是說我們幾乎不可能去接受愛,也無法得到愛。

——————納撒尼爾·布蘭登《愛情心理學》

自我概念是指你對自己所持有的相當穩定可靠的知覺,就彷彿一面鏡子,不僅可以反映出你的身體特徵,還可以反映出你的情緒狀態、喜好、厭惡、價值觀等其他部分。

一般來說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原因要由我們的先天生理因素造成的,是由我們出生時攜帶的基因塑造的。我們的性格是平和還是暴躁,是易靜還是易怒,在不加干涉的情況下,都不會與童年有太大的變化。

好的寫作者筆下的人物千姿百態,自我概念認知揭示刻畫人物的秘密

生理因素往往來自於基因影響

另一個相關的因素是社會因素,日常生活中從別人那裡得到的信息在告訴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上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我們在與外界社會產生接觸後,會受到各式各樣的影響,我們的同學、老師、朋友都會在行事風格、處世態度中對我們自我概念的生成帶有重要的影響。通俗來說,如果幾乎周圍所有的人都對你穿的這條精心挑選的裙子進行指責的時候,你最後可能也會認為這條裙子的選擇是失敗的。

好的寫作者筆下的人物千姿百態,自我概念認知揭示刻畫人物的秘密

在這其中,“重要他人”對於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些“重要他人”可能是對於孩子而言的父母,對於職工來說的領導,對於學生而言的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我們個人在塑造自我概念的過程產生了影響。

《駱駝祥子》中,祥子在最開始的時候對自我概念的認知是努力的、有幹勁的。隨著拉車事業的起伏變化,新車被沒收,自己被抓壯丁,乃至最後被虎妞“騙婚”,祥子開始對自我的認知產生了變化。社會因素在這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影響自我概念的因素

自我概念在形成到鞏固的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了比較常見的三種影響因素,即文化、性別和認同

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氛圍對於個人自我概念的形成起到了隱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以對比的方式來看,我們東方人更加關注集體主義,自一些大型的會議中,我們即使有自己獨特的主張,一般情況下也要看當時的會場氣氛,如果其他人都緘默不語,那個人往往不會選擇打破沉默去做特立獨行的那個人。所以在我國,一旦出現這樣的人物,就會被標榜為有思想、有個性。而這種個性化的表現在西方國家可以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因此一些在西方長時間留學回來的人,在我國的輿論環境中發表個人言論,往往會引起軒然大波。這就是不同文化對於個人自我概念形成的影響。

性別因素。性別的不同對於自我概念的影響也比較大。自我們的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們就為他們做好了準備。男孩子的話就準備藍色的衣服、準備汽車玩具,女孩子的話就準備粉色的衣服,準備洋娃娃。親戚朋友來送禮物的時候也會按照性別不同來準備不同風格的東西。同樣的我們會對不同的性格抱以不同的期待,我們期待男性都要有陽剛之氣,期待女孩子都要嫻淑安靜,一旦看到與之不符的人時就會像看怪物一般。

好的寫作者筆下的人物千姿百態,自我概念認知揭示刻畫人物的秘密

認同因素。我們對自我的認同以及他人對我們的認同都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簡單來說就是,你要參加一次演講比賽,賽前你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信心滿滿,這種狀態使得你在演講時流暢自如,取得了好成績。其實這正好證明了自我強加的預言的重要性。與此類似,他人的期待同樣能夠影響我們的行動。當一個“重要他人”一直在我們身邊說,“你很棒,不要擔心試試吧”,我們往往就會相信對方所言,並努力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如何改變自我概念

當我們對自己的認同開始趨向消極的時候,我們往往會不開心。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我們希望在這些不開心的時候改變對自我的認知。本書給了我們幾個切實有用的建議。

01 擁有真實的自我感。我們當然要承認自己的弱勢所在,但我們不能把目光只聚焦在我們的薄弱環節,我們同樣有別人不具備的優勢,正視這些優勢,承認我們自己的長處,才能形成正確的自我反饋機制。

好的寫作者筆下的人物千姿百態,自我概念認知揭示刻畫人物的秘密

不光要接受自己的弱勢,承認自己的優點同樣重要

02 擁有切合實際的期待。我們要對自己不滿的原因加以理解,因為這往往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期待過高造成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對照自己的成長經歷判斷當下的自我,而不是對照他人的行為來為自己評分。

03 擁有改變的意願。 我們每次談到減肥,都說我明天就運動,我下一頓就少吃,可是卻遲遲不肯付諸行動。我們常常在行動的臨界點告訴自己,我都這麼胖了,怎麼努力也不能瘦下20斤的。如果我們連試一試的勇氣都喪失了,改變不會自己走到你面前。

04 擁有改變的技巧。 藉助外界的力量,可以是書本的,可以是老師的,從他們那裡得到建議並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改變,我們便擁有了更快一步達到目標的快捷途徑。

以上的敘述看起來是通過溝通的機制來闡釋對於自我的認知,但正確的原理致之四海而皆準,我們不僅可以用以上的技巧和知識來重新正確的認識自我,同樣可以通過對自我的認識而加深對他人境遇的理解,對所塑造的人物在不同的環境中應該呈現的不同狀態找到一份靠得住的理論支撐。

好的寫作者筆下的人物千姿百態,自我概念認知揭示刻畫人物的秘密

[ 花樣觀後感,一個90後寶媽,願意在讀書中重拾內心寧靜的大妹紙。我們一直在路上,走下去就能看到曙光。如果你也願意讀書,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