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電影《祈禱落幕時》的劇本和演員表現?

尋找一顆星文娛塗鴉館


《祈禱落幕時》:一個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悲傷的故事


有一種文學我只願意在書本上閱讀,那就是日本文學;有一種電影我更喜歡在深夜裡安靜地坐在電影院欣賞,這就是日本電影。好在近幾年中國大熒幕上引進的日本電影也越來越多,每一部都是不錯的精品。

可是這一部《祈禱落幕時》多少有點讓人猝不及防。電影字幕出來時,幾乎沒人離場,都在平復激動的情緒。裡面高潮處的催淚大戲比之前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還要悲傷,甚至很多橋段都非常相似。在橋洞中父女離別那場戲,小女孩哭著奔向爸爸畫面跟陳意涵淚奔的畫面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這部電影基本上沒用太多技術手段進行渲染,拍的平實而又讓簡單,但是樸實到讓人防不勝防。小女孩演的太真實了,對於這種套路你完全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這可能就是韓國電影和日本電影的區別,日本電影是“刪繁就簡三秋樹”,把一部電影甚至都拍成了電視劇風格,沒有這麼多精心構築的電影構圖和色彩渲染,質樸的畫面反而散發出了一股濃郁的文學氣息。這部電影的結構非常簡潔,節奏上也沒有拖泥帶水,我覺得在剪輯風格上值得很多國內導演去學習和借鑑。

而與之相反的則是韓國電影,基本上全靠誇張的肢體動作、純熟的催淚技巧和華麗的外表在硬撐,而目前很多中國的影視作品似乎越來越偏向於學習韓國的影視風格。

這部電影應該說是比較常見的日式懸疑電影,但是能在大篇幅進行懸疑佈置的條件下還能用幾個簡潔的溫情鏡頭把你擊垮實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這部電影是很少見的把懸疑和親情兩條線都鋪墊的很完美的電影之一。一般的電影要不懸疑為主,要不就是情感為主,譬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也有懸疑成分,但是很弱。電影主要憑藉大篇幅的情感氛圍營造,最後才醞釀出了這麼一次催淚大爆發。而要說“催淚大法”還是日本作品更加高級和深沉。

電影中還有關於死亡的思考。其實“死亡”這個話題幾乎是所有日本文藝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賣點”。我之前也寫過兩篇文章進行分析:《比悲傷》大賣!中日韓三國愛情電影創作分析,對死亡態度有區別《深夜食堂2》:從鬼街到東京,悲傷總是在深夜裡四處遊蕩,日本文化裡比料理還美的是死亡對於死亡在這部電影中三處,這三處各有不同,但是同樣體現了日本人對於死亡的一種態度,一種近乎於從冷淡到冷靜再到冷漠的態度,似乎死亡對於日本人而言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和解脫。馬上就要上映的堪稱日本“死亡之父”的太宰治原著改編的《人間失格》或許更能反映這種態度。

之前馮小剛拍《非誠勿擾》時,北海道成了國人旅遊的熱點;未來,電影中在掛曆上出現的東京幾個大橋很可能會成為新的旅遊熱點。

最後多說一句,最後當阿部寬去松島菜菜子的家裡瞭解情況的時候,發現松島菜菜子家裡的牆壁上畫的是一幅巨大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神奈川衝浪裡》。

這個背景一方面昭示著女主人公平靜的外表下內心深處隱藏的驚濤駭浪,當松島菜菜子飾演的導演被阿部寬飾演的刑警追問了幾個問題而方寸大亂的時候,那種痛苦到近乎扭曲的面部表情特寫我相信是每個人都難以忘記的鏡頭。

而比較巧合的是女演員松島菜菜子的老家就是神奈川。這就是日本電影的“神之細節”吧。


大米有文化


日本電影《祈禱落幕時》是根據知名懸疑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改編的,要知道東野圭吾雖然是量產作家,但是每本小說都有不一樣的地方,我一身就是和東野圭吾的粉絲,所以我來談一談《祈禱落幕時》的劇本和演員的表現。




劇本

《祈禱落幕時》是非常典型的日本社會派推理,東野圭吾的故事很紮實,懸疑和推理抽絲剝繭,挑不出問題。但實際上經常看社會派作品的朋友也會覺得該片還是相對套路化了,前半段正向推進,後半段逆向解構,小到人性大到社會心理學一應俱全。不過別看套路,內容足夠有秀,推理和角色刻畫深入人心,正因為這樣的方式足夠深度且吸引觀眾,才會屢試不爽不是嗎?


《祈禱落幕時》前三分之二懸疑鋪墊,後三分之一將往事徐徐道來。雖然是那種目的明確的催淚劇手法,但還是被感動了,懸疑推理的外衣之下,是對落難平民的觀照,在犯罪、懸疑片的外殼包裹之下的其實是人性、家庭和親人之愛,所有的犧牲都是為了成全和守護,都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的映射。

所以說,《祈禱落幕時》是十分優秀的劇本。

演員表現

松島菜菜子的演技是不用說的,她可是日本的頂級天后,當年的《貞子》給了多少人同年陰影,儘管是拍鬼片出身,但她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這麼多年的轉型,各種角色的演繹,奠定了她在日本娛樂圈不可小視的地位。

男主角阿部寬也是日本非常優秀的男演員,自身帥氣的相貌,以及那股灑脫的富有年代氣息的中年大叔的氣質,讓他很符合劇中人物的設定,而且阿部寬在劇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日本男演員沒跑了。



總之,這部片子是一部很優秀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拍出了原著沒有的效果,儘管有些不盡如心意,但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