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

用戶64079275


《小偷家族》是15年以來,第一次在內地上映的金棕櫚大獎影片,上一部還是《鋼琴家》。能夠正式在大熒幕上觀看這部電影而不是網盤見,芥末醬還是很開心的,終於可以還上是枝裕和一張電影票了。雖然刪減了一些裸露鏡頭,但是經過導演的認定,並不影響影片思想的表達,所以並沒有太大的遺憾。

作為一部文藝小眾的影片,《小偷家族》的發行和排片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場場爆滿。究其原因,與導演的製作功力和影片的主題“家庭”是分不開的,畢竟中國也是一個十分注重家庭聯繫、血緣紐帶的宗族社會。

剛看到主題海報,芥末醬猜測這部影片可能是一個講述家庭與社會責任的溫馨故事,海報上一家六口人在燦陽中幸福地微笑,平靜而又美好,慈祥的奶奶、成熟的大女兒、可愛的小女兒、聰明的小兒子、溫柔的母親和父親,他們物質上可能極度匱乏,但是精神上卻相互勉勵。但是當你沉浸在這樣慵懶安全的日常中時,下一刻就會迎來隱藏在這個家庭背後冰冷的、清醒的、現實的衝擊。

慈祥的“奶奶”初枝其實被自己真的家人拋棄,一家人都靠著她的養老金度日,經常假裝弔唁前夫去前夫家打秋風。她的離世讓這個家庭失去了庇護,開始真正的土崩瓦解。

“妹妹”亞紀實際上是“奶奶”前夫的孫女,離家出走後被“奶奶”收留,雖然“奶奶”常常去前夫家打秋風,但是卻從來沒有透露過“妹妹”的行蹤。

“兒子”祥太小時候被大人所在車裡,被偷盜中的治撿了回來,並帶他一起在超市偷東西。為了脫離這個家庭故意偷東西時被捕,逼迫治把他回到原來的家庭。

“女兒”由裡被親生父母虐待和忽略因而被信代夫婦撿回家,細瘦的胳膊上滿是傷痕。

“丈夫”治在工地打工,瞞著工友自己這個家族的真實狀況。由於生活所迫,他帶著拐回來的小男孩祥太去超市偷東西來貼補家用,並且為了留住祥太,瞞著祥太真實的家庭信息。

“妻子”信代是一名洗衣房女工,但實際上她小時候受過家暴,長大後做過擦邊性服務。由於不能懷孕,所以對於母親的身份格外看重。

片尾當這家人不合法的關係被揭穿,信代頂下了所有“誘拐”的罪責,那一句“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那不斷抹去眼淚的手,晃動了每個人的心神。信代從來不會稱自己是媽媽,正因為如此,當審問員逼問她“那孩子在家中是怎麼稱呼你的?”,信代的矛盾、委屈和壓抑在那一刻剋制地釋放了出來。

這部影片是是枝裕和電影世界的最後一片拼圖,它詮釋了關於家庭最大的一個疑問:人與人究竟是靠什麼維繫才會成為家人?

當你認為是血緣的時候,家人們也是傷害你最深的人。當你認為是感情的時候,卻又敗給了基於血緣的法律的打擊。雖然這個家庭已經支離破碎,但是你也能看到縫隙中透出的微光。祥太會犧牲自己保全由裡;信代和治會抗下罪責,讓祥太去尋找親生父母;亞紀在奶奶去世後回家看看;治也明白了“爸爸”的真正意義。隱隱中會有一種感覺,未來的某一天他們還會再相聚。

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感觸呢?

你對家庭又有怎樣的詮釋呢?

期待各位的留言。

日本最全人氣商品介紹,添加Wechat:monster_kong


看日本


在影片快要結束時,中川雅也飾演的柴田治與城檜吏飾演的柴田祥太睡到了一塊。

他們同床共枕,頭卻朝著相反的方向。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畫面固定了下來,以一個近景俯視著他倆。時值冬日寒夜,兩人在溫暖的被窩裡背貼背地開始交心談天。

閒聊幾句之後,祥太像是鼓足了勇氣似的,問柴田治:“聽說你們本來打算偷偷溜走,不管我了?”

像是被什麼刺到了一樣,本來已經眯著睡眼的柴田治突然睜開了眼鏡。一向擅長聊天的他突然陷入了一種沉默。是枝裕和的鏡頭沒有變化,也沒有做任何聲效處理,任由這沉默發生。很安靜,彷彿聽得見兩顆一大一小的心在跳動。

半晌之後,柴田治如實回答祥太,交待他們的確是這樣打算的。隨後,他向身旁的小男孩道歉。

接下來,銀幕上的時間來到了第二天,祥太要回到政府安排的福利學校上課,柴田治送他坐公交。在祥太上公交之前,柴田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捨的樣態。可當祥太踏上公交車,頭也不回地往後座走,柴田治才開始慌里慌張地隔著車窗往後走,眼神巴巴地望向車內,嘴裡不住地喊著祥太的名字。

公交車啟動了,祥太坐在座位上,車外面的柴田治顫抖著聲音繼續喊著祥太的名字,踉踉蹌蹌地追著公交車跑了起來。祥太沒有回望,沒有應答,直到公交車越走越遠,已經離柴田治有一段距離了,他才回過頭去,輕聲地喊了一聲“爸爸”。

坐在銀幕前的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淚不自覺就湧了出來。

我覺得是枝裕和那個半晌的沉默處理得很好,用電影流走的十幾秒時間,展現了一個心中有愧的成年男人內心的複雜。

男孩祥太理解的世界還是比較單純的,他沒有想過柴田治他們會棄他而走,當他從警察那裡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內心是受傷的。而在他成為柴田治呼喊著的“祥太”之前,他也曾受過類似被遺棄的傷害,所以,那樣一個消息,於他而言,意味深長。

柴田治也知道這樣的一個事實對祥太造成的傷害,但他考慮的問題要比祥太多一些,他當然也為自己,但更多也為其他幾個“家人”。可他內心也是善良的,所以才會有所愧疚。當祥太突然這麼問起,他自然會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沉默的時間裡,他其實在做選擇:如實告訴或敷衍了事——他選擇了前者。

這個小細節是動人的,它讓我們看到柴田治內心的善。而隨後的公交站告別,則是催人淚下的,因為它用一種不捨和一句“爸爸”,將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聯結在了一起。在此之前,柴田治像哄小孩一樣坐在一輛破爛汽車裡引導祥太叫他“爸爸”,祥太並沒有給予他所期待的回應。

而今,當他們兩個人就此別過時,祥太終於喊出了一聲“爸爸”。但被公交車甩在身後的柴田治卻並不知曉。

兩人這一別,看似都將開啟新的人生,實則迎來新的孤獨。而他們各自的孤獨也好,命運也好,其實沒有多少人會關心。

整個“小偷家族”被曝光之後,他們得到了媒體、警察部門、福利機構的關注,但這種關注是非常短暫的。媒體將頭條新聞發佈完,警察部門將幾個人的事情處理完,福利機構將祥太和由裡安頓完,就很快散去,一切似乎又將回歸到無人知曉、無人關懷的境地。

正如最後的最後,小女孩由裡獨自在走廊上玩耍,凍得通紅的小手並沒有誰來溫暖它——而在這之前,當她還是“小偷家族”一員的時候,她會得到這些家人的保護與照顧,會被緊緊抱著,給了她一種家的感覺。

好像發生了改變,又好像什麼都沒改變。這正是導演是枝裕和的厲害之處,也是電影《小偷家族》的厲害之處。

如果僅從影片整體的調性來看,要做一種比喻的話,我會說它宛如一條山間小溪:清澈,淡然,純粹,看似平靜流淌時,突然會像撞到一塊石頭那樣,轉彎回旋,在心裡頭激起一陣動人的浪花。

影片前面三分之二的劇情,便似平靜流淌的小溪,它所展現的柴田一家像大多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家庭一樣,儘管生活艱辛,卻充滿了和諧的歡樂。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依賴著“奶奶”的養老金以及時不時的“順手牽羊”度日。他們雖然也會小有矛盾,但卻很快就能撫平,彼此間相互照顧,一切看起來平靜又祥和。

“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他們就是那種很和睦的家庭:夜幕降臨後,“奶奶”在榻榻米的一頭編織著衣物,“大女兒”柴田亞紀在梳妝檯前梳理頭髮,“兒子”祥太窩在自己的小隔間裡玩耍,“小女兒”由裡被“媽媽”抱在懷裡撥弄頭髮,“爸爸”靠在一旁翻閱雜誌。

一家人在一個狹窄、簡陋的屋子裡和諧地生活著。儘管旁邊的高樓大廈燈火通明,看起來繁榮而熱鬧,但柴田一家在昏黃的燈光下卻顯得更為溫暖美滿。

是枝裕和用他最嫻熟的手法,將一個和諧家庭的種種日常呈現在觀眾面前。沒有太多的戲劇性,也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波瀾,一切都如小溪平靜流淌,淡然而純粹,溫暖又美好。

但隨著後面劇情的發展,平靜流淌的溪水像遇見了石頭,激起波瀾:這看似融洽的一家人,原來彼此並無血緣關係,甚至每一個人都藏著一種或辛酸或悲情的過往。影片就在一段看似平常的詢問裡,一層一層地將真相剝開,帶給觀眾某種恍然大悟之餘,同時送來觸人心絃的感動。

影片的整個感覺就在祥太被抓那一刻起,或者更為精確一點地說,是從“奶奶”逝去那一刻起,開始轉向另一種質地。無奈與感傷,成為了影片後三分之一的主要氛圍。

安藤櫻飾演的“媽媽”柴田信代不斷用手抹去眼淚那一段,是影片最觸人心絃的地方。努力抹去的淚水裡,包含著太多太多,既有她不願提起的心酸過往,也有她無力改變的現實困境,更有她割捨不掉的內在善良。

她以及他們這個“小偷家族”,就像繁華世界裡不被人注意的陰影,從來無人知曉,也從來無人關懷。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願言說的痛苦過往,每個人又都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渴望,他們努力地活著,努力地在艱難中抱團取暖。

他們是做了一些不太陽光的“偷”的事情,但也都是為了活著。他們是做了一些不體面的事情,但內心又都有著一份愛與善良,比大多數人要體面。

若不是祥太不想讓“妹妹”由裡做“偷盜”的事情,於是才“故意”被抓,似乎整個社會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家庭”存在。當“小偷家族”被曝光,媒體、警察、福利機構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才蜂擁而至。

而他們的所有關注裡,似乎又都冷冰冰。多數人都衣著光鮮、面容嚴肅,一切好像都只是按流程辦事,並沒有付諸關懷。該判罰的判罰,該送回家的送回家,該送到福利機構的送到福利機構,好像都付出了行動,但卻都沒有真正去關心他們本身。

“小偷家族”之外的人,或者社會,其實都是冷漠的。是枝裕和導演看似沒有刻意強調這一點,但卻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小偷家族》有力的地方。

如果以這個層面來給這部電影打一個比方,那它其實就像是一把試圖殺死冷漠的匕首。

是枝裕和導演用其一貫的手法,令影片擁有了淡然純粹的氣質。但又和以往稍有不同的是,這次的處理有一種明顯的剋制:實際上,這樣一個聚焦底層人物生活的家庭故事,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做得更動人的,完全可以做得很煽情,但是是枝裕和導演並沒有刻意煽情,反倒以一種剋制的方式,讓裡頭的情感自然流淌。

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無所不能的英雄,沒有上天入地的特效,只有生活的日常,只有平淡的敘事,卻依然充滿動人的力量。導演用一種近乎紀錄片的風格,反映著底層生活的艱辛現實;又用精心的細節處理,傳遞著人與人之間那種純粹的情感。

這情感不同於愛情,不同於親情,也不同於友情,因為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卻已然勝似愛情、親情和友情,如同本來就有所關聯一樣,彼此就那麼聯結在了一起。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本片想要表現的情感,我會覺得那個詞叫“羈絆”。

就像小女孩因為男孩不願意把她當妹妹而有所失落時,柴田治摸著她的頭給予溫和的安慰;就像“奶奶”和柴田亞紀的交流,以及對她的格外關照;就像柴田信代抱著小女孩由裡,小男孩祥太保護由裡,以及之後的滾雪球、公交車追逐等等,都是一種“羈絆”關係的體現。

導演對細節的把控一如既往的好,“奶奶”在海邊的那句“謝謝你們”,祥太在公交車送別時那一句輕聲的“爸爸”,都足以溫柔的擊中內心。

而在這些平淡、細膩的情感表達背後,影片著重要傳遞的,便是對社會現實的某種揭露與批判,以及對底層人物生活的關懷。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原來在日漸繁華的世界裡,仍然有這樣一群人在過著這樣的生活。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關懷,是本片傳遞的一個重要內核。

演員們的表演也都很好,大到“奶奶”樹木希林的嫻熟拿捏,小到“由裡”佐佐木美結的精準演繹,每一個演員都奉獻了優質的表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女主角安藤櫻,那一段抹淚的戲,實在叫人難忘。

如前所述,《小偷家族》就像一條山間小溪,它看起來有些平淡無味,但卻沁人心脾,且具有動人的力量。觀眾需要多點耐心去品味和體會,或許也能收穫一股溫暖的感動。

但同時,它又是一把試圖殺死冷漠的匕首。只是,能不能真正“殺死冷漠”,還要看觀眾在觀影之後,會不會由此衍生出一些省思。現實生活中其實不乏類似被忽視的人或群體,多一些關注和關懷,或許就能帶去一些改善。

這是我所理解的《小偷家族》。

感謝是枝裕和導演。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部分臺詞細節可能有所出入,因為都是憑前天辦的觀影團點映專場觀看的記憶所整理,歡迎補充。


木易電影


我感受到了,卻不能把感受完美地訴諸筆端,好羨慕能拍電影的人——是能夠一定程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拍電影,如果不是,怎麼能把電影呈現得這麼好呢,挖掘社會表象,建構事物本質,製造服務於電影的恰當氛圍,深入表現人物隨著事件的情感/成長變化,瑣碎多情,拍得自然舒服,演員的表演功不可沒,每個神情每個動作凝聚千言萬語。一切盡在不言中。

本來想感受就好了,可總還想寫點什麼呀。因為鈴鈴(因為她自己喜歡這個名字這裡就用這個名字),她回到原來的家庭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被關在陽臺上,母親永遠都不會溫柔陪伴她。見過星辰大海(柴田信代給予的母親般的安慰和鼓舞,柴田治給予的理解和鼓舞,祥太和亞記給予的陪伴和照顧,奶奶給予的溫柔和照顧)的鈴鈴一個人在陽臺上搬搬弄弄,站在倒扣的桶底上巴望陽臺,電影戛然而止。 她知道愛其實不光是物質上的照顧更重要的是陪伴,所以親生母親再想用買裙子這樣的舉動買女兒的愛,女兒已經不買賬了。



自小有人愛著的人長大會愛人。鈴鈴在父母抱怨不該生下她的聲音中長大依然會關心別人。她得到過已過世的奶奶的疼愛,鈴鈴知道什麼是愛。聯想到前日看到的英國新聞,一個男子從小在寄養家庭中的虐待下長大,有了自己的孩子他虐待自己的孩子至死。我不知道原生家庭是否對一個人的天性和本性起關鍵作用,我看過一個人從小被母親虐待讀高中時就打工自己養活自己,然後遠離原生家庭,人很親和,會關心別人,他希望自己能夠關心別人源於母親對他的虐待,他逃避這樣的關係是因為他知道有別的關係,嚮往親密關係。

祥太故意被抓住這件事似乎左右了鈴鈴的去向,社會如果配合,他們會為鈴鈴選擇父母嗎?選擇適合鈴鈴的父母。不,他們只是簡單地把鈴鈴交給原生家庭就完事了。他們不會管鈴鈴以後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家庭就是正確、是理所當然。我記得日本電影裡探討過好幾次這樣的問題了——人是否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自己組建一個毫無血緣關係但相親相愛的家庭。如果這樣做了是否能成功、沒問題。可惜都沒有成功。

烏托邦的想法需要安置在一個烏托邦的環境中才有實現的可能。孤立的烏托邦沒辦法避開社會規則和制度,還有道德情感。還有不受約束的個人,處於叛逆期的祥太意識覺醒,首先在於他意識到偷東西這個行為的性質,東西是別人的。當他看到柴田信代他們在奶奶死後找到錢高興的樣子心裡厭惡,正好長偷的那家商店的老爺爺也去世了,而這位老爺爺曾發現他們偷竊並未斥罵,而是阻止他把妹妹也變成一個小偷,這一個接一個的事讓他產生羞愧意識,不願再參與到偷竊中。這裡的成長過程在電影裡表現得十分動人 。演員的表演啊真偉大。在與調查人員的對話中祥太反問“不是不能在家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嗎?”看這個家庭不僅因為謊言遲早會分崩離析,本身也存在信任危機。

柴田亞記說她認為是錢聯結家庭,柴田治認為是愛,兩個說的都對,先兵後禮,柴田信代不止一次讓亞記交錢,柴田治帶兩小孩偷東西,力圖每個成員都要有所貢獻,奶奶也是用錢來維繫家庭的溫暖。但他們同時也真正彼此關心愛護。這樣包含了愛的合作關係是否暗示家庭本就是合作關係?愛讓家庭更團結。親緣家庭還要出於責任。

柴田亞記問過柴田治他和信代怎樣解決生理問題,柴田治指指心口位置,隨後信代被炒魷魚,偷了性感內衣穿著坐在家裡,柴田治揪揪她的內衣說質量不錯,聞聲暴雨將至,信代推倒柴田治,滿屏溼潤曼妙,戲和情景的張力十足。

電影在細節和設置“反差萌”的個性中娓娓完善,一步一景,隨著電影裡的謎團揭開,主旨噴湧,最擊人心。靜水流深,表面故事完成了,其下揭露出的東西才令人堪憂。奶奶在海邊無聲的說出“謝謝你們。”祥太在車上無聲的說出“爸爸 爸爸。”柴田信代面對調查人員的質問:“那他們在家裡叫你什麼呢。”猛然失語,屏幕上的她一遍又一遍抹自己的臉,眼睛通紅,信仰崩塌,她想要的羈絆根基脆弱,孩子僅僅擁有他們是不夠的,再多的愛都將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變成恨,謊言也會越堆越多。不能抹滅個人的選擇,家庭不能社會不能。自我選擇組建的家庭建立在個人選擇上,靠謊言獲取的東西不長久。 家庭是社會的產物,社會不是烏托邦,天然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柴田祥太需要上學,他成績不錯,通過上學,他能學到更多東西,偷東西不會長久。

可是每次他們吃飯,一家人圍擠在一起,鍋裡咕嚕咕嚕熱氣騰騰,只見她夾一筷子、他又夾一筷子,真的很讓人產生食慾啊,就算只有白菜又怎樣,如果能這樣和家人溫溫馨馨吃飯別提多美了。這大概才是一個健康家庭應有的樣子。這是導演發給我們的善牌。明明這樣的家庭不會長久,卻像一個真正的健康的美好的家庭。而那些血緣締結的家庭冷冷清清。正因為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感受到了愛,他們的無聲(指奶奶的感謝、祥太的爸爸等無聲表達和眾成員無聲的關愛)構建了一個脫離謊言(這個家庭的信任問題)和社會(家庭社會語境)的潛在家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愛構建這樣的潛在家庭。

忘記家庭概念擁有家庭。

然而鈴鈴自始至終天然擁抱這個家庭,她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鈴鈴是天使。據說最後她巴望陽臺,是在喊陽臺外的柴田治“爸爸”。

ps:

~看到鈴鈴掉牙的戲,猜想這顆牙估計真掉了,這不是邊寫邊拍的劇本,就是插入這場順水推舟的戲,刷資料發現果然如此啊。


~柴田治的扮演者Lily Franky寫的半自傳體小說《東京塔》改編成電影,由小田切讓和樹木希林主演,很喜歡這部電影啊。Lily桑的其他電影也很喜歡,像《周圍的事》很棒。

~難忘安藤櫻在《愛的曝光》裡的表演,後面她接的角色都不是酷炫拽了。



活動圖·真的超美。

~樹木希林真是犀利。

這眼神太狡猾了,玩柏青哥偷人彈珠。真人生活也很硬核。看下圖:

活動圖·好氣場。

她在這部電影裡演人臨終最後的殘息真是絕了,預感到自己即將死亡,眼皮直往下耷,第二天亞記哭喊,奶奶已經氣絕。


負小蝸


《小偷家族》於2018年6月8日在日本上映,是戛納金棕櫚獲獎影片。不但在日本國內,在國際上也獲得了極大的關注,自上映起至今,這部影片就獲得了超過20億日元的票房,成為一部現象級電影。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生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電影殘酷但是又十分溫情,讓不少觀眾感動流淚,但是導演是枝裕和說,他追求的不只是讓觀眾看完後感動或者流下眼淚,而是希望追求觀眾心中的共鳴。

據說,這部電影的靈感是來自於一則報道小偷家族的社會新聞,新聞中提到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引起了是枝裕和的注意,他感到千瘡百孔之中的生活,也會有美麗的瞬間,而這正是他想要捕捉的瞬間。

《小偷家族》的導演是枝裕和是日本優秀的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曾獲得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導演獎。他拍攝電影的方法十分獨特,比如在拍攝小孩子的時候,為了把電影拍的更好,就不給他們看劇本,到了現場以後,再告訴小朋友們今天要拍的是什麼內容,劇情怎樣、搭戲的是誰、扮演什麼覺得等等。他希望演員能夠展示自己最自然的一面,因為這樣也才是最吸引人的表演。

松岡茉優在片中飾演柴田亞紀,與“老奶奶”初枝也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正值青春年華,性格陽光燦爛,在風俗店裡打工掙錢,並且和一個熟客產生了感情。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松岡茉優還專門去了風俗店“體驗生活”。

小男主城檜吏,在片中飾演柴田祥太,是柴田家的“兒子”,平時配合“一家之主”柴田治偷東西,雖然到了上學的年紀,卻一直以為,只有不能在家學習的小孩才去學校。據導演是枝裕和透露,當時參加面試的小朋友大概有200人,他們花了兩天的時間來見面,但是看到城檜吏的第一眼,就決定由他來當男主角,而在挑選小女孩的時候,則是考慮什麼樣的演員和他比較配。

更激動人心的消息是是該片有望引進國內:據卓中國的路畫影視已經拿下了《小偷家族》的發行權,中國觀眾將有機會在大銀幕上一睹金棕櫚影片的風采~大家是不是也很期待呢?


影視口碑榜


昨天看完電影,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電影裡的每個人物特點,沒有什麼好與錯,生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在一個發達的國家,物價較高,你沒有什麼文化教育,沒有什麼背景,小人物活得本屬不易,人性本身就是複雜的。

導演這部電影細節處理得非常細膩,很多時候電影難得不是講故事,而是不講故事,你就明白了故事本身。電影裡有很多處,僅是依靠一二句臺詞,你卻已經知道這個人物身上可能發生過得故事,這就是厲害之處吧。

我想從小偷家族的幾個人物來看最打動我的地方。

柴田治--所謂的“爸爸”

警察問他你為什麼教孩子偷東西,他說,除了這個,我也沒什麼可教他的了。這句話說得太過於“樸實”。

孩子是偷來的,因為他覺得孩子的親生父母沒有好好照顧孩子,他偶然遇見了孩子,是他的羈絆,他的命運。然後他教孩子:

在家無法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櫃檯上的東西屬於任何人。

如果單看這兩條教育,簡直是在坑害孩子,可是他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的,他教孩子的恰恰就是他人生的軌跡

,也有愛,所以在孩子問他你們是要拋棄我麼?他誠實地說,是。

這個成年男人,心裡有柔軟,但他也知道自己拯救不了誰,他們一起居住在一起,互相取暖,但大難臨頭,他也只能先保護自己,這就是他的命,他認的生活方式。

柴田信代--所謂的“媽媽”

警察問她,孩子最需要她的母親,她反問警察,“孩子最需要她的母親,只有孩子母親才這麼認為吧。”

這句話印象很深刻,我們總是放大自我的重要性,但對方要蘋果,我們給了梨,卻說我們把一生都奉獻給你了。

柴田初枝--奶奶

她故意在銀行輸入密碼時,說出來,故意告訴他們我買了一筆保險,在海邊她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世,她輕聲地說“謝謝”,這一切都讓人覺得很溫暖。


她攢著的錢是給這個家庭留著的,人總要給自己留條後路,她怕平日裡拿出去錢,也許這群人就給輕易花掉了。

她的丈夫被被人搶走了,所以她利用那個女人孩子的愧疚心去賺每次的“3萬日元”。她把對方的孩子帶回家裡撫養,不知道是出於覺得對方父母沒有好好照顧孩子,還是單純地洩憤,也想把別人家的孩子帶來,讓他們失去親人的滋味試試。

影片並沒有交待這些,卻讓人有所遐想,但這真的是一個溫柔的老太太,精明的老太太。

柴田祥太--哥哥

最打動我的是這個小孩子。他對生活有思考,他還是孩子,還有光明的未來。

當雜貨店老闆對他說,不要讓你妹妹再做這件事時,他心裡很震撼,他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於是他問“爸爸”。

他爸爸把奶奶埋在家裡告訴他不要和別人說時,他心裡是糾結的,然後他看到他們拿著奶奶的錢在那開心時,他會有一絲疑問親情就這樣麼?

他看到妹妹要開始偷東西時,他故意被抓住,是不希望妹妹像他一樣,他知道保護妹妹。而在得知他爸爸要拋棄他時,他心裡的痛苦與難受就顯現出來了。

他愛著這個男人,但是他知道這個男人帶給他的未來是黑暗的。

所以社會給他另外一條好的路時,他也很理性地選擇了和這個男人說再見,但他心裡早已覺得這是他的爸爸。


電影裡每個人物之間的羈絆,在狹窄的房子裡看不到煙花,卻能聽到響聲,都已經覺得很幸福。這就是生活帶給他們的意義,也許他們得到的不多,但他們更懂得知足。

一份可樂面,一鍋熱氣騰騰的火鍋,全家人圍在那裡談天說地,就是一種幸福。


枝裕和的這部電影將日本的很多社會問題濃縮在一個拼湊組團的家庭裡。群體性啃老、軟色情產品、虐待兒童、貧富差距懸殊、經濟持續萎靡等等,生活壓力過大,變態的人太多,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有的代表了過去,有的代表了將來。


宋小君


前兩天,是枝裕和一部備受矚目和好評的電影上映了——《小偷家族》

5月份的戛納電影節,它戰勝了隔壁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熱門影片《燃燒》,榮膺金棕櫚大獎;

不久前的上海電影節,它的單場票價被炒至上千元,微博上甚至有人叫囂,要拿一間二手房換張電影票;

如今,它終於以白菜價格登陸國內院線,在《西虹市》、《狄仁傑》等片的夾擊中頑強生存。

算起來,《小偷家族》在國內的實際票房和排片率並不是太高,可對看完全片的影迷們來說,這部電影,絕對是8月最美好的獻禮:

“看完好久還在那種被溫暖到鼻酸的情感支配著,不敢回味又忍不住回味。”

“看的時候平平淡淡地過去,看完後簡直不能細想,越想越沉痛。”

“電影結束之後,並沒有人離開座位,而是默默地擦開眼淚回味著影片中的場景——大概腐朽靈魂滲出來的柔和,最能安撫人心。”

它像是一道其貌不揚的家常菜,賣相搭配平凡,初初入口也並不驚豔,可就當你不以為然地放下筷子後,辛辣、苦澀、酸甜一時間都伴著咀嚼爆炸而出,衝入味蕾,讓人回味且久久不散。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請謹慎下拉。

偷物

電影講述的是東京城內一個六口之家的故事。

日本東京,在高樓大廈的縫隙裡,殘存著一間破敗的小屋,裡面蝸居著看似平凡的一家人:奶奶、爸爸、媽媽、小姨、哥哥和妹妹——爸爸在建築工地搬磚,媽媽是洗衣服女工,小姨從事色情服務業,奶奶專吃政府發放的養老金。

一大家子人,就靠這點微薄收入,維持生計。可這怎麼夠用呢?為了活下去,他們只能出去偷東西......

爸爸說:超市裡的東西,擺在那裡,不屬於任何人,誰有本事拿走,就是誰的。

於是我們看到,故事一開始,在這個家庭裡扮演父親角色的治帶著扮演兒子覺得的祥太正在超市裡面偷東西,他們看起來熟門熟路,配合默契。

甚至兩個人滿載而歸走在回家路上的時候,祥太還突然想起來:“哎?我們忘了拿洗髮水”,語氣就像是“我們今天忘了買洗髮水”一樣自然。

而爸爸哥哥合作偷完之後,媽媽、妹妹、小姨,就連滿頭銀髮的奶奶也很會偷東西......

遊戲廳裡,奶奶佯裝打電動,眼角餘光掃了一圈後,極其熟練地順走了別人的東西,還會用身體掩護藏在遊戲機裡頭。

這就是這家人的生活常態——偷東西是生活必需,是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一件事。

偷人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一家六口不僅會去超市、商場、遊戲廳偷東西,甚至連家人本身都是“偷”來的——

“奶奶”的丈夫出軌組建新家庭,將她拋棄,是“媽媽”將她從街上撿回來;
“媽媽”自己曾從事風俗行業,因沒法生育遭受家暴,聯合身為客人的“爸爸”捅死老公;
“小姨”是奶奶丈夫出軌後的孫女,卻因為父母的冷漠選擇跟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奶奶”生活在一起;
“哥哥”被父母遺棄在車內,遇上正在行竊的“爸爸”“媽媽”,得以救下;
“妹妹”遭到父母的毒打虐待,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還被鎖在陽臺,“爸爸”和“哥哥”心生憐憫,把她偷回自己破舊的家。

這是一個偷來的家族。

從血緣、法律去看,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但從情感角度去看,他們卻比很多靠血緣關係聯繫起來的家庭,更像是一個家庭。

妹妹掉了牙齒,哥哥站在凳子上幫她把牙齒丟到房頂去;

妹妹尿了床,奶奶和媽媽一起給她晾褥子;

而當發現妹妹身上的傷口是遭親生父母虐打時,沒有生育能力的媽媽從背後用力抱住她,喃喃自語,“說我是愛你才打你的父母,絕對是騙人的”。

他們就像是一條條弱小的小黑魚,用團結的力量,用彼此的愛和羈絆,活出了生活最本質最美好的模樣。

而在這個家庭之外呢?

他們都是被忽視的人。小姨的父母聲稱女兒在國外過得很好,假裝不知道女兒的離家出走;哥哥和妹妹失蹤很久,家裡卻沒有報案或尋找,好像這正合了他們的心意。

合法合理的家庭裡沒有愛,能給予愛的“親人”卻是不合法理的小偷和誘拐者,這或許是《小偷家族》裡最大的悖論,很諷刺。

偷生

可偷來的生活,即使再美好,也有還回去的那天。

為了維繫好不容易才支撐起來的家,他們必須如過街老鼠一般小心翼翼,苟且偷生,用相悖於世俗的一套道德觀念構建自己家族的理想桃源。

所以爸爸教孩子如何偷東西,告訴他們商店裡的東西不屬於任何人;

所以哥哥會對妹妹說:只有沒法在家裡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

所以奶奶剛去世,他們就挖坑埋屍,以便繼續領取養老金;

所以在哥哥偷竊被抓後,他們舉家逃跑,怕被發現“偷來”的妹妹。

但即便是如此自私、市儈,我們依然無法懷著強烈的正義感去譴責這一家人。

因為他們表現出的鮮活而複雜的人性,和他們曾經建立並維繫的脆弱親情,都讓見證這個家族一步步走向破裂的我們感到無比難過——

這一家人,看似各懷鬼胎,可其實,他們費盡心思想要偷到的是這個勉強拼湊卻充滿了愛與責任的家庭。

故事最後,妹妹還是被送回了家,繼續過著沒有陽光的生活;哥哥祥太被送到救助孤兒的地方去,剪短了頭髮,開始唸書;而疼愛他們的媽媽卻一人攬下了所有的事情,被判坐牢。

治(爸爸)和祥太(哥哥)後來去看監獄裡的媽媽時,她把最開始撿到的祥太時的地方和信息都告訴了祥太,她還告訴治,光靠他們,是沒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的,他還是要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那段最好的日子都像是偷來的,像是他們不配得到的生活。

可還是相信有一天,這個家族裡的所有人都會念起那段一起相處過的生活,那些細節與善良,讓他們在繁雜荒蕪的人生旅途中保留對人、社會的希望——因他們都曾相互拯救過彼此的人生劇場。

一家人圍坐在窄小的房間裡吃著煮好的一鍋熱乎乎的食物,由裡看到麵筋站了起來。大家問她你是不是喜歡吃這個,她點了點頭。於是奶奶和信代就抱過她餵給她吃。

-END-

今日薦書

《奇蹟》

是枝裕和/中村航

推薦:這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當代小說家中村航所著的小說,原本是為日本九州新幹線全面開通而拍攝的“命題”電影,但他們用孩子、成長乃至家庭這些最尋常的元素,講述了一個令人感動且難忘的尋夢故事。

長大成人的你,還相信奇蹟嗎?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即可免費在線閱讀~


博庫圖書館


《小偷家族》,一部聚焦邊緣群體越看越有淚點的電影,情緒複雜,五味雜陳,有溫暖美好,更有隱隱作痛:

1.很難想象在國際大都市東京有這樣一個群體存在,但導演是枝裕和是受一則有關養老金欺詐的真實新聞啟發:家中的老人去世後,家庭成員隱瞞實情繼續騙取老養金,遭到警方逮捕,是枝裕和還注意到這家人偷的物品還有釣竿,導演用鏡頭將這樣的瞬間融進了電影,即使生活千瘡百孔也有美好的瞬間,多麼哀傷有動人的細節。

2.是枝裕和用一貫娓娓道來手法,探究愛與血緣的關係。因為主題極具衝突,所以越是平靜剋制的表現,越顯現張力。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個奇怪的家庭,每個人都有傷痕的過往,或被父母虐待,或家庭遺棄,或親情冰冷破裂……,在他們眼裡,這個並不是家人的家庭,彷彿就是城市中一座美麗的避難所。

3.生活已經夠殘酷了,是枝裕和儘量體現那些美的瞬間:擁抱、剪頭髮、吃冰激凌、哥哥拉著妹妹的手、爸爸和媽媽來一發、全家人海邊跳高……而越是給觀眾美好,越容易讓人心碎。

4.沒有是非評判,只有冷暖自知。偷東西,對嗎?“除了偷東西,我沒什麼能教給他們的。”讓別人的孩子叫你爸爸(媽媽),對嗎?祥太那麼小的時候,他的親生父母在彈子房裡玩遊戲差點把孩子被悶死在車裡。而玲玲被領到家時,滿身都是傷痕,被親生父母虐待多年,……法理上肯定不對,可我們卻難以簡單地說他們究竟對還是錯。

5.越逼近真相,越把人弄哭。情緒表現太細膩了,安藤櫻飾演的信代被抓進牢裡問話,那一場戲是全片最催淚的,對話堪稱經典: “生了孩子就自然成母親了嗎?”“可是不生孩子自然成了不母親。” “羨慕別人吧,所以去誘拐別人的孩子。”……當問到“那兩個孩子是怎麼稱呼你的呢?”,安藤櫻頓時沉默無語,強忍住的哭戲,表現力太強大了。

……

#小偷家族# 歡迎分享你的一句話影評,你的感受又是如何?


影士禾木兄


這部電影目前國內只是確認引進,真正上影估計還要過段時間。因為提前在上影登陸的關係,所以比較幸運提前看到了該片。

小偷家族是導演正常發揮的作品,影片講述了生活在日本社會底層的邊緣人群,用偷竊維持生計,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遊民。雖然有工作,但因為酬勞不高,迫不得已,只能行竊。儘管這個行為本身不夠光彩,但他們的本性不壞。即便沒有血緣關係,幾個主角還是產生了一種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關係。影片的落腳點清晰明瞭:不是血親一樣可以產生羈絆。

不過與此同時,導演並沒有完全否定血緣對人的束縛,因為這標誌著一個人的來處。可悲的不是血緣對人打上的印記,而是彼此相互關聯的人互相漠不關心。這個問題在之前導演的無人知曉中有過探討,同樣的主題,只不過換了個說法。《小偷家族》與其說是用小人物的故事折射日本的社會問題,倒不如說是一次對家庭關係的發問。

親情不是血親的專屬,它屬於每個彼此想靠近的人。


毒藥君


從戛納滿譽而歸的《小偷家族》這個星期終於登陸國內的院線,早在上海電影節的時候,因為一票難求的盛況,吊得人們胃口十足。

但片子還是偏文藝一些,所以等到結局的時候,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這就結束了?”這是很多觀眾都有的感受,可能有些觀眾也會覺得電影有些難以理解。

但通過了解電影的一些細節,你就能知道導演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1、偷來的終究是偷來的,不是屬於自己的。

這是導演最想要表達的,尤其是整個故事背景就發生在有小偷的家庭。

故事一開始就以偷盜為場景,介紹了主要的兩個角色,叔叔和弟弟。偷盜結束之後,又帶回了一個小女孩回到家裡,這時候其他的主要角色也都登場了。分別是奶奶,姐姐、阿姨。

好心照顧小女孩之後,想要將其送回家的時候,聽到了女孩父母爭吵的聲音,因為於心不忍,所以將女孩作為妹妹留在了家裡。本以為會以小女孩為什麼受虐為主線展開,後面隨著劇情的展開,才發現原來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都沒有血緣關係,才明白《小偷家族》是因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偷來的”。

《小偷家族》的偷,不是偷東西,而是偷幸福。

妹妹體貼關心人,即便自己的父母每次爭吵都說著不想要這個小孩,但還是很窩心,所以阿姨和叔叔從虐童父母手上把她“偷來”,弟弟是從賭博店外的汽車“偷來的”,姐姐是從奶奶前夫的繼子家“偷來的”,奶奶是阿姨看她孤苦無依“偷來的”,叔叔也是阿姨偷人“偷來的”。

一家五口雖然過得清貧,偶爾還要靠偷盜來貼補家用,但還是很幸福。

所以一家人去海邊的時候,臉上都是對因為彼此的存在感到開心和滿足。

但就像片中一家人在一條狹窄的走廊上,仰頭觀看的沒有煙花的煙花一樣。一切都是脆弱且容易煙消雲散的。

於是奶奶死去,女孩的事情開始暴露,所有人都被帶到警局調查事件。

等到姐姐出來回到那個家的時候,推開門一看,黑乎乎的房子沒有一個人。就像他們看到的煙火,都是光靠聲音想象出來的。

所有人回到了該存在的地方,而那個地方不會是那個擁擠的小房子。

2、即便是幹著壞事,也想要自我救贖。

小偷不是一個光鮮的詞,更不應該拿來作為炫耀的事情。所以雖然叔叔對弟弟的教導裡,認為所有擺出來的東西都是可以拿的。但是弟弟還是認為這麼做是不對的。

從故事的開始,弟弟在開始偷盜的時候,就會做一個動作,雙手交叉,兩根食指相互纏繞幾圈,然後再親親自己的手。

像是一個儀式,弟弟做完以後,就會下手偷東西。後來妹妹作為幫手每次偷盜前也都會做這個手勢。

雖然叔叔作為大人對於偷盜這件事已經得心應手,並且麻木不仁了,但是作為小孩子,內心依舊存在著掙扎,壞的就是壞的,手勢就像一個自我安慰的動作,好說服自己,這件事是對的。

但是後來一次在一個老爺爺開的小商店裡,妹妹雖然順利的偷了東西,但是被爺爺警告,不要再讓你的妹妹偷東西了。原來他們的一舉一動,爺爺都知道。

再一次想要去老爺爺的小商店時,爺爺已經死了。弟弟一直以為自己的偷盜不會對別人產生影響,但卻害得小商店倒閉了。

內心產生了動搖的他,在妹妹想要再一次偷盜的時候,用自己掩護了她。

同時因為他的受傷,這個都是偷來的家庭才開始分崩離析。而他在對警察交代清楚後的夜晚,也做了偷盜前的那個手勢用來安慰自己。

除了弟弟的救贖以外,奶奶的自我救贖是想要把自己的養老金留給姐姐,明明是個精明的人,但是取養老金的時候都是帶著姐姐,還會故意把密碼說出來。

每個月去姐姐原生家庭的時候要來的錢,自己也沒有花,而是放在了自己的假牙盒裡,不單是為了姐姐,也是為了其餘的幾個人。

姐姐的救贖則表現在對客人的招待上,因為過去也有自我憎恨的時候,所以在碰見有相同情況的客人時,即使時間已經到了,但還是忍不住擁抱他,像是在擁抱過去那個不被喜愛的自己。

叔叔的自我救贖就是弟弟,而弟弟的名字就是叔叔原本的名字。叔叔對弟弟一直都那麼好,也是希望對另一個自己好。

阿姨的自我救贖最明顯,女孩是她收留的,奶奶也是她收留的,叔叔也是她收留的,弟弟也是她和叔叔一起撿回來的,所以她以一人之力,承擔了所有的罪責。但她也明白這一切都是留不住,所有的秘密也都會有暴露的一天,所以她把弟弟撿來的情形告訴了弟弟,如果弟弟想要找回自己真正的父母,靠著這些信息就可以找到。

除此之外,還想要說說令我感動的兩個細節。

一個是海灘遊玩時,奶奶獨自一人坐在沙灘上,看著在海灘玩的五個人,說了一句話,大致意思是感謝有你們。但是沒有說出聲來。

第二個是弟弟和叔叔從警察局裡出來後,再次碰見分開後,弟弟等到看不見叔叔在追時,回頭說了一句爸爸,依然是沒有說出聲。

沒說出來,是因為這些話在心裡的份量太重,光是默唸,都覺得顫抖。

還有對於結局的片段,小女孩在走廊撿彈珠,一個個撿完後,看著外面的天空,這時天是亮的,影片到此結束。

很多人在這裡都表示有種沒看完的感覺。但其實這呼應了開頭小女孩第一次登場的畫面。小女孩第一次登場時,天是黑的,自己渾身是傷,其實也預示著在小偷家族生活的這段時間都要隱藏在黑暗裡,不能有自己的名字,不能去上學,也不能受傷。

而在結尾,所有人都照著正常的軌道去走,弟弟可以唸書,而她也學會了保護自己,知道怎麼才能逃過捱打,所有人的未來的都是光明的。

用妹妹來做劇情的開始,也用妹妹來做劇情的結束。

雖然《小偷家族》很淡,連背景音樂都沒有幾段,但是畫面乾淨的背後,是掙扎在最底層,所謂社會上的loser,他們對於幸福的渴望。是一個洗衣工阿姨想要聽到一聲媽媽,是靠著工傷保險想要多賺一點的叔叔想要聽到一聲爸爸,是奶奶希望子孫繞膝,是姐姐希望有人疼愛,是弟弟渴望有書讀,是妹妹希望沒人打。

他們想要的,就是這麼簡單的。


白裡亭


有人說:我們總會記住一部是枝裕和的電影。 就像面對夕陽即將被夜色所吞沒,小孩子總是自然而然地撒腿奔跑,雖然並沒有什麼可著急的。


在這個每個人都很著急奔跑的時代,

他卻慢下來挖掘細小而又柔軟的事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2760013fbb4ebca0ff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