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绝句”何解?

唐诗中的“绝句”何解?
唐诗中的“绝句”何解?

互动探讨交流中,有诗友提问:唐诗中的“绝句”诗名何解,盼教。由于涉及常识较多,相关文章评论区难以用一两句解说清楚,现专章答复如下供探讨交流。

绝句有古绝律绝之分。

一、古绝

古绝,也叫“古风”,常见的有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可标示为“五古”和“七古”。

古绝属于古体诗体裁。无平仄“替、粘、对”要求,仄声韵、平声韵、邻韵、换韵均可。出自古体诗的名篇名句,不胜枚举。例如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复愁十二首首》其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古体诗无平仄“替对粘”要求,是因为当时语言词汇发展没有当今那样丰富,当时格律诗平仄押韵规则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用当今时代较完整的平仄押韵规则去苛求古人。

二、律绝

律绝属于格律诗体裁。“替”、“对”、“粘”、“韵”是格律诗的基本规则。常见的有五言律绝和七言律绝,可标示为“五绝”或“七绝”。

律绝有宽格和正格之别。

“一三五”字,即诗句中处于单数位置的平仄,在规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条件下,可以“不论”,允许变格;“二四六”字,即处于双数位置的平仄,必须“分明”,不可随意变格。这是格律诗平仄押韵规则逐渐明朗的宽格阶段。“三平首”、“三仄首”、”三平首”、“三平中”、“孤仄”都是诗联界认可的平仄“宽格”。例如:

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正格相对“宽格”而言。启功先生“平仄杆”及“两两平仄交替”原理,是正格平仄押韵规则的理论基础。正格平仄押韵规则,是格律诗相对较完善成熟的发展阶段。

正格首句平仄,是在“平仄杆”上截取出来的(括号内是“平仄杆”截取的首句正格平仄):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四、平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述截取的首句平仄,不成对的单平仄,补一个相同平仄,又还原成“两两交替”的“平仄杆”了。

在“平仄杆”截取首句正格平仄的基础上,使用替、对、粘规则,不难推出后面各句的正格平仄来。例如:

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押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③

仄平平仄仄平平④(押韵)

①②句,③④句,上下平仄相反,诗家称之为“对”。②③句,平仄相同,诗家称之为“粘”。

在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的正格平仄中,去掉开头两个平仄,即可成为:

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①

平平仄仄平②(韵)

仄平平仄仄③

平仄仄平平④(押韵)

余类推,恕我不再一一赘述!

三、“替、对、粘、平声韵”是律绝与古绝的分水岭和试金石。古诗及今人标示旧韵的诗作必须用平水韵作平仄押韵的“统一”标准。例如: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初唐

江流宛转绕芳甸,

平平仄仄仄平仄

月照花林皆似霰,

仄仄平平平仄仄

空里流霜不觉飞,

平仄平平仄仄平

汀上白沙看不见。

平仄仄平仄仄)

——孤平两处,孤仄一处,三仄尾一处,都有失替之嫌;后两句失对,且律绝不能押仄声韵,存在非对仗重复用字等等。因此不敢恭维此诗是“律绝”,而是“孤篇压全唐”的古体诗!有人会说是“孤平拗救体”和“偷春体”,请问初唐律绝规则尚未完善,何来今人杜撰命名的畸格怪体?

而满足“替、对、粘、平声韵”的,才是律绝。例如: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韵)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韵)

——“白”、“一”是古入声字,古韵为“仄”。“流”、“楼”,古韵书中属于“同一韵部”。满足“替、对、粘、平声韵”规则要求,末句“三仄首”在“宽格”范围内。因此,此诗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名副其实的律绝

今人诗作除标示平水韵者外,必须用

新韵作为平仄押韵的统一标准!例如: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礼炮频传狗岁除,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春风送暖又临猪。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升平盛世家安乐,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万紫千红任我书。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第二句“三仄中”,在诗联界认可的“宽格”范围内。全诗符合“替、对、粘、平声韵”规则要求,标示为律绝是符合体裁基本规则要求的。

综上所述,替、对、粘、平声韵是律绝体裁赖以存在的基本规则,是正格与宽格的鉴别要素,是律绝与古绝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唐诗中的“绝句”何解?
唐诗中的“绝句”何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