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殷商所有发现的甲骨文中,都没有提及轩辕黄帝,却在周以后的典籍中出现记载?

一楼是几楼


既然是刻在龟壳上的文字,那当然只是关于占卜的,为何要扯上黄帝呢?而至于周朝的典籍既然为典籍自然是记载历史或者哲学,学术等值得传承的华夏古文化的,在这里我们能够了解到我们的上古圣帝自然是最正常的事情。但是周朝的典籍上的文字与知识也不是周朝一个朝代的,里面所载承的乃是整个华夏至周朝为止的所有先人的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我们华胥时代、伏羲时代、炎黄帝时代、帝喾帝辛时代、以及虞朝、夏朝、商朝、周朝以来所有的文化传承。且周朝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其汇集了天下之典籍,商朝的典籍自然也被周朝继承了,所以周朝文献里所提及的黄帝,若周以前的朝代没有作为信史记载过,周朝之人又怎能知道,就像我们现在,若是我们的文化没有代代相传我们没有信史,又怎么知道古人,我看我们会连清朝都不了解,何况古人。文字载史跟墓葬文化、祭祀文化、家谱文化一样,这其实都是一种信史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提现,我们古人早就知道历史是镜子,历史是前车之鉴,人类要更好的前进不能没有历史,所以我们的司马迁与司马光奋作《史记》、《资治通鉴》,为的就是让我们以史为鉴!

最后感谢我们的古人为我们留下这么多历史巨著与文化宝藏,从而让中华民族永远是根深叶茂!稳定向前!


仰望802315


问题所问的为什么,大概一是因为载于甲骨之文多为卜辞,占卜用的,不负责记载历史;第二,如果说商族为黄帝后裔,也离得太远了,没被作为祭祀偶像。

一,据学者研究,中华先民的龟灵崇拜和龟甲占卜历史久远。目前所见最早遗物,是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随葬龟甲。这些龟甲均经过修治、钻孔和背腹甲剖分,成套放置,其中一些还带有刻画符号,时间约在距今8000年前。另外,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一期的墓葬中,亦发现有龟灵崇拜的遗物。使用经过施灼的龟甲占卜,当始于商代,迄今所见商代最早的龟卜遗物出于殷墟文化之前的郑州二里岗时期。 二,考古证明,在商代使用甲骨进行各种占卜之前,史上还有一个使用兽骨占卜的漫长发展时期。目前所见最早的占卜遗物,是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出土的鹿和羊的肩胛卜骨,距今约5500年。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三期遗址所出卜骨,年代约距今5000-4500年,其与富河出土卜骨相同,有灼而无钻凿。距今约3800-3500年前的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卜骨,也是有钻无凿,工艺简单。河南境内发现的早商卜骨主要有郑州南关外一期、二里岗下层一期、二里岗下层二期、商代二里岗上层一期等类型。

(殷墟牛胛骨)

三,商代前期王城遗址出土的卜用骨料中,占大宗者为牛胛骨,其次是龟甲,还有少数鹿羊猪狗胛骨。占卜型态可分三种情况,一是仅施火的,以牛猪骨为多;二是先钻后灼,以牛骨为多,龟甲次之;三是钻凿后的,以龟甲为多。其钻有单钻和双联钻,既深且密。殷墟文化,可知是在吸收、继承远古先民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出土的占卜遗物,已基本摆脱了原始占卜随意盲目的形态。此时的商代统治者,将自己的主观追求和人类生活经验集中贯注于对甲骨占卜技术的改造以及对于兆象的解释之中,使占卜活动达到了史前和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不仅龟骨并用,且用龟的数量和品种也前所未及。刮、削、锯、切、磨、修、穿孔以系等,成为例行的整治流程,不同类型的钻凿形态又显示出相应的时间特色。卜用甲骨,除了经过精心整治,钻、凿、灼兼施,并系统规范地刻写占卜记录与记事文辞。这是前溯的任何一个上古中国的时代都不能相比拟的。 (祭祀夒的卜辞)

四,殷墟甲骨上的文字,从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卜辞和非卜辞两部分。其中卜辞部分占绝大多数,非占卜内容主要在晚期。这两类内容都不承担记载历史的“史记”功能。在卜辞部分中,又分为王卜辞和非王卜辞两大类。王卜辞是不同时期以商王为中心所作出的占卜记录,这是整个殷墟甲骨文的大宗。整个王卜辞从“自组”甲骨开始,大致可理出两条发展线索,不多细述。非王卜辞,是与王室血缘亲近的家族首领的占卜记录,多出现于武丁中晚期,可分四种主要类型,也不赘言。 (甲骨文中的夒字)

五,那么,在商代甲骨卜辞中,提没提到过黄帝呢?目前尚未发现。甲骨卜辞里提到的最远的先祖神是夒(náo),总共有八十多条。编号为“屯南.4528”的甲骨上,称夒为高祖,一次祭祀杀牲20头牛。王国维考证,说夒就是“俊”,郭沫若认为有道理,还有人考证夒是舜。一些学者赞同,俊、喾、舜是作为殷商族始祖神夒的一神之三名。认为这一神三名,作为天体宇宙神的俊、喾、舜,集中反映了殷商人的宇宙观和宗教观——日月崇拜以及对日月循环运行规律的认识并将其动物图腾化;夒是殷商人的祖先神,同时也是殷商人所崇拜的日月神。但饶宗颐和胡厚宣两位先生不赞成王国维和郭沫若的考据,他们认为,夒,就是商族的直接祖先契,这个说法得到现在很多学者支持,因为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商朝的“周祭制度”——就是每天一祭,对所有在过位的先王,循环往复进行祭祀——第一个是契,第二第三第四……周而复始。当然,这些学者,对商族把契作为自己的太阳神的观点是同意的,因为有卜辞为证。这样来说,甲骨卜辞中并未追悼比契更早的祖先,当然也不可能追悼黄帝了。 (记载“叀册用”的卜辞)

六,黄帝是不是殷商人的祖先呢?司马迁认为是。他说,帝喾是黄帝的后代,又是商契的爸爸,尽管他也说帝喾的第二个老婆吞食了鸟蛋而生下了契。最早和最完整记载黄帝和炎帝起源的文献是《国语.晋语》,其曰:“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国语.周语下》则记载,黄炎两族在陕西的西北部起源后,便往东发展,大约到了五帝时代中后期,便已到了河南一带。其中黄帝族偏于黄河之北,炎帝族偏于黄河之南。在黄帝世系中,玄嚣与昌意是重要的两支。其中,玄嚣一支当在今河南中部一带。考古学界中,以邹衡、李伯谦等先生为代表,通过对漳河型先商文化的分析与有关文献的互证,最后认为商契起源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北部的邢台、邯郸一带。这个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赞同。殷商人对以上情况会不会有记载呢?很可能有。《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商有记载先人的册典。甲骨文中的记载证实了这点。“合集.30398”等甲骨有“叀册用”等语,郭沫若解为在祭祀时要诵读记载先人事迹的册典,这里面会不会有黄帝的记载呢?很可能有。不过,一是册典不如甲骨利于保存,没流传下来;或者,被秦皇一把大火烧掉了也未可知。

黄炎二帝世系,现在见到的是东周以后的人记载的,可能有传说的成分。但中国古代各远古民族都有重世系、辨源流、讲历史的传统,因此,即使是传说的世系,也当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一老沈一


上边那些回答都是胡扯,真正的答案是,商朝的祖先是西亚的锡克索人,轩辕黄帝是苏美尔人/埃及人这一族群的神,也就是黄种人的祖先,黄帝就是埃及第一王朝开国君主美尼斯,锡克索人和埃及人的文化传统不一个源头,对埃及祖先的神不认同,商朝的甲骨文里当然不会记载埃及的祖先,但甲骨文里有大禹,因为锡克索人和埃及人作战,了解一部分埃及历史,后来锡克索人被埃及人击败,迁徙东亚,对埃及的历史就完全不了解了,在甲骨文里也就没有丁点埃及的记录,也就是夏朝的记录。

后来埃及移民也来到东亚,就是周朝人,他们打败商,建立周,奉夏朝为正统,也就是古埃及第一王朝,他们的史书有埃及第一王朝的完整记载,从此以后,尧舜禹的大量传说才出现,再往后,还有埃及移民到东亚,带来的夏朝记录更新,把埃及第二王朝的记录又添上了。


孤量


一个所谓的朝代,且延续了500多年,应该是有一定地域范围,进入国家或文明阶段的政治实体,並不是靠一些坛罐,牆脚,或者祭天的,至今沒全解出的龟売"文字",就认定为"朝代",这应该是常识吧,我国有正式文字记载始於公元前842年,距今也就2861年,什么记载,文献全凭传说而记,也就是2千多年前的人,记录下4千多年前的传说,你说有多少靠谱?不像存放在罗浮宫亚洲舘的汉漠拉比法典(3500行,282条涉民事,刑事,贸易,婚姻,继承等)就是3800多年前的,比我国有正式文字早了950年,文明程度更高得多吧。距今4770年的古埃及第三王朝的萨克拉金字塔(是金字塔始祖)比所谓的夏朝起始元年还整整早了600多年,至於第一、二王朝的巨型石壘之墓就不去谈它了,不明白的是干嘛非要化这么大精力,去查一个至少目前还未有确切证据存在的一个所谓朝代呢!有又怎么样?交给考古学家不就得了,美国243年历史又怎么样,那个国家敢小瞧它?有这么多余的精力,干点什么不好,国家需要的,追求的应是强国之道吧


中56657804


黄帝之帝的尊号,其实是到了周朝才给追加上的。所以在甲骨文的卜辞中根本不可能出现黄帝一词。一直到东汉,学者还知道黄帝本来是没有“帝”称的,可以直呼一个黄字,“古者质(质朴),生死同称……名‘黄’,[号]有熊也”(《白虎通义•谥》)。

《白虎通义》是东汉初期全国名儒在白虎观讨论经史政治制度时的总结性记录,此书正确的阐释黄帝本自名黄,给我们后人一个很宝贵的资料。其实在甲骨文的卜辞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黄帝的只单称一个黄字的例子,在有些卜辞中除了“黄”之外,也有被加以“黄尹”官称的。



甲骨文中“黄”和“黄尹”本该很容易地读为后代所尊崇的黄帝,但是为什么不被承认呢?

首先就是忽视了《白虎通义》关于黄帝本自名“黄”的提示。其实,郭沫若先生在研究甲骨文时,滥用通假,将黄帝勾销,把黄帝变为伊尹。这也是郭先生的失误。



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敬祖重史的,而且历史传承从未曾中断。尚鬼的商人非重视祭祀祖先,按常理,在商王室以占卜祭祀为主的甲骨文中,不可能没有祭祀黄帝的记录的。在甲骨文中黄帝的名号“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如果本来就不相信黄帝的存在,所以就会视而不见或张冠李戴。历史是在怀凝和研究中发展的,我相信黄帝不仅仅是传说,不久的将来一个真实的黄帝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中。


云台山闲人


据资料考证,商晚期的都城遗址,古人称其为″北蒙",现积殷墟。而早期甲骨卜辞中称其为"商邑"和″大邑商"。

而在出土的甲骨文里(经甲骨四大家之考),殷商时期的重大祭祀、占卜、等,钧没有出现″三皇五帝"的名字?或炎帝、皇帝、尧、舜、等称号,有人怀疑上述之人,并非商朝祖先?

而在有的甲骨文中,在重大的祭祀中,多次出现被称为″高祖"的名子,其为″夋"。还有一个更远的先祖名子不断出现在求雨的祭祀中,专家怀疑是″契"。或许″夋"和″契"为商朝之祖?

而在最新发现破译的甲骨文中,大量出现了关于:盘古、王母、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及"夏",还有″禹"字。并提及″殷革夏命"的卜辞。如″古(止也)王事"既罢贡。″不作王侮",既不当王奴。夏桀将象征王权的九鼎全部交给商汤,商汤得鼎后″致鼎,泣"的卜辞。

这些甲骨文,联接了夏未到商初。为证明:夏、商、周的断代,提供了文字证。也证明了中国传统的″从盘古到三黄五帝"至商代的存在。


眸子8552


大家对远古时代有普遍的误解,仿佛夏商周是一脉相承的,忘记了那个时代的逻辑,那是个文明初期,生产力文化水平很低的发展阶段。

大家都知道夜郎自大的典故,其实古王朝就是由一个个相对孤立的部落联盟形式政权相对孤立的存在,各个都是夜郎国,只不过不存在自大的问题,当时没有真正意义的大国,各个区域国家政权都以为自己是大国。各个部落联盟之间的相互交集攻伐往往也是惨烈的灭族之战,因此这逻辑上就是和其他文明直到最近的历史那样的文明断裂中断消失再组合的逻辑。

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传承手段,传承夏一脉口口相传历史的是周部落联盟。说部落联盟仿佛那是个原始部落,其实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是家天下的贵族联盟了,而商朝一族的贵族联盟则不是黄帝一脉的,当然就不会有关于黄帝的记载,这应该很好理解,由于当时星罗棋布的部落联盟的此消彼长不断消灭,很多应有的部族历史脉络早已被历史消灭遗忘,一脉相承下来的只剩下黄帝一支一统天下,这里面早期历史也逻辑上会存在其他和黄帝一族有交集的部族祖先传说的交集,其他的也就消亡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了,比方三星堆遗迹的历史就是在中华流传正史当中难觅踪迹的。


guanghua458


这是一个课题,轩辕黄帝没有出现在甲骨文中有待新的证据证明。以当前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目前为止,甲骨文都是商代使用的,主要用于占卜,反映当时发生的事情,而非历史内容。

二是轩辕黄帝的有关内容多定性为传说,并见于正史,其具体事实暂无直接考古证据,但既有传说,大致能证明实有其人,只是不详尽而已。

三是出于各种功利需要,很多古代学者对黄帝进行塑造完善,所以会出现在某些典籍著作。

所以,有关黄帝权威性史实论据本就不充分不详尽,黄帝的记载在甲骨文中出现的可能性本身较小,未在甲骨文中记载也比较正常。


读书人说


现在发现的甲骨文不是用来记录的。是商代用来祭祀占卜用的。

很多人认为甲骨文应该是全面的文字记载。这是典型的出发点错误。

商代主要的事情是祭祀和征战。不需要表面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祖先继承来源。

商代得国本身就不光彩,所以很刻意回避。

周代征伐商,出师有名。得道多助。

商代征伐夏本身就是串权行为。大家只能在文字意思的缝隙里寻找一点证据。



2019年的朱红兵


人类有仙的时代才三千年,在这以前是神的时代,再早以前是巫妖的时代。自伏羲的一画开天后,人类从此有了数字,在这基础上逐渐有了文字,再后来有了所谓的文明。将文字提升到文明的境界,《易经》的力量不可低估,可以说《易经》是文明的策源地,也是文字的始发地,这一点不可否认,因《易经》的“易”字便能证明这一点,一个日字,一个月字的它不但代着太阳和月亮,而且还代表着一阴和一阳。万物生长离不了一阴一阳,人不但如此,神仙们更是如此,也就是说神仙们各个是文明的化生,也是推进文明进步的使者。甲骨文中没有轩辕黄帝,并非甲骨文出了问题,而是当时的人类还达不到理解轩辕黄帝是神仙的程度,这种现象就像现代的人类达不到认识宇宙有黑洞的程度一样,一旦到了能认识的程度后自然而然的会相信有这个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