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兩店”發展助力成都搶佔新消費風口

什麼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頭號”貢獻者?連續五年的經濟發展動力榜上,“消費”穩穩霸佔榜首,內需成為絕對主力。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消費”亦被多次提及。如何促進形成更大的消費市場,成為2019年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怎麼做?越是好的載體,就越能促進普通人消費,甚至催生新興商業文明。面對新一線城市競爭,誰能發掘和培育新的消費場景,誰就能搶佔消費風口的先機。

從這個角度而言,成都日前出臺《關於加快發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實施意見》,無疑為城市搭建了通往國際消費中心的通道。一個是“國際範兒”的城市首店,一個是 “成都味兒”的特色小店,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在“消費升級”上的發展邏輯:商業文明不僅是買賣交易,更是一種城市的創新和品質。

論消費發展基礎,成都根源頗深。從東漢年間富庶一方的“錦官城”,到唐宋時期“揚一益二”的鼎盛繁華,到奠定西南首箇中央商務區形態的百年“春熙路”,再到如今志在建設“國際消費城市”,這座“千年商都”從骨子裡蘊藏著消費基因。

論消費發展優勢,成都實力雄厚。2018年成都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01.8億元,位列副省級城市第3位。數字背後反映了開放的消費觀念:以汽車消費為例,成都私人汽車保有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始終保持前列,高於其居民收入在全國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巨大消費力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商業企業和品牌通過進入成都而輻射西部市場。成都的國際高端知名品牌聚集度和全球零售商聚集度穩居中國西南之首。國外品牌首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或者新業態、新品牌的培育孵化和市場化,成都已成了當之無愧的首選。

事實上,國內一線城市已紛紛瞄準“首店經濟”。例如國內消費的“風向標”城市上海,在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戰略中,發展“首店經濟”被放在重要位置。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新進“首店”433家,接近2017年全年的兩倍。按上海市商務委的說法,2019年上海還將至少推動500個品牌“首店”落戶。

在專家看來,“首店”不僅能形成商場與商場、商圈與商圈之間的差異化競爭,改變“千店一面”,而且打破了唯“營業額”是瞻的傳統思路,為城市帶來“辨識度”,帶動消費業態、模式、技術等集群創新。例如,星巴克在上海設立了亞洲首個臻選烘焙工坊,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的數據顯示,上海烘焙工坊每天的銷售額約為44萬元,是星巴克美國門店每週平均銷售額的兩倍。而引入首店最多之一的成都遠洋太古裡,銷售額更在去年第二季度猛漲29%,領跑“太古系”旗下所有商場。

不過,“首店”經濟並非隨手可得,更不是各城市雨露均霑。它是城市商業開放度、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標誌,是城市是否具備品牌基礎和新品牌吸附力的體現。消費創新爆發,將推動商業高質量發展;肥沃的商業土壤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也會吸引外資不斷加碼,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在這方面,成都顯現出良好的基礎和極大的潛力。2018年,成都新增200家首店落戶,全球80%以上知名品牌入駐成都。2019年一季度,成都單個城市的首店引入數量超過去年一季度全國總數的五成,包括將在成都遠洋太古裡亮相的Mercedes me體驗店、人氣咖啡品牌%Arabica Coffee西南首店等。首店加速聚集,反映出成都市場消費升級的內生動力,也是成都商業“萬商雲集”開放格局的體現。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現有基礎和優勢下,成都刻畫了清晰的路線圖:每年要推動“雙店”經濟,落戶200個品牌首店、發展300個特色小店。這既是全國城市首創的消費“雙場景”,也是一個具有城市特徵的發展藍圖。

總之,當城市競爭進入“下半場”,能夠拉動經濟增長、激發市場活力的才是真正的賽道。藉助營造新消費場景實現城市發展彎道超車,成都正站在風口前沿。

原標題:蓉平:“兩店”發展助力成都搶佔新消費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