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歷史上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

大家所熟知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六出祁山”,進行伐魏大業,但是次次都不能成功。最終病逝五丈原,壯志未酬,身先死,留下了千古遺憾。而魏延還因此無辜的背了個大黑鍋,成了害死諸葛亮的罪魁禍首,成了腦有反骨,必會造反之人,讓人嘆息呀。

那麼歷史上的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呢?按照《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總共進行了五次北伐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歷史上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謊稱要出兵斜谷道進攻郿縣。郿縣,根據地圖我們可以看到,蜀軍如果得了郿縣就可以直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所以,曹軍必然相信蜀軍兵出斜谷道的傳言,會派重兵阻截。諸葛亮也讓趙雲、鄧芝率領疑軍從斜谷道出兵,吸引曹真主力,自己則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第一次兵出祁山。諸葛亮所到之處,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隨即反魏附蜀,可見蜀國當時還是深得民心的。而魏國是魏明帝曹睿親征,前往長安督戰,命令張郃率領步騎軍五萬人前往街亭方向迎擊蜀軍。《三國演義》中的“馬謖失街亭”,就是此時發生的。張郃率曹軍在街亭大破馬謖軍,讓諸葛亮之後不得不揮淚斬馬謖。同時,趙雲本就是以疑兵吸引曹真主力,自然是寡不敵眾,在箕谷失利。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歷史上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失敗,並非蜀軍有什麼糧草不濟的困難,蜀軍的部署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唯一的原因就是蜀軍將領和軍隊的整體實力跟曹魏軍相差太遠。而魏國也非常重視諸葛亮的北伐,魏明帝親赴長安督戰,分兵阻擊蜀軍的進攻,還取得了勝。由此可見,當時如果不是蜀國太弱,就是諸葛亮真的不善於用人。

第二次北伐,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天,諸葛亮趁魏軍主力東下攻打吳國,關中兵力虛弱時,再次發動北伐。蜀軍這次兵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方),走當年韓信兵出漢中時的故道,目標也同樣是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向)城。和韓信不同的是,這次蜀軍被曹真派遣的魏軍大將郝昭力據於陳倉城下,而諸葛亮勸降郝昭失敗,只能率軍力戰二十餘日,還是不能攻克陳倉城,因糧草不繼,不得已只能退還漢中。此次北伐,唯一的亮點就是斬殺了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吐槽一下,最近播放的一部很火的電視劇明顯不尊重史實麼,郝昭可是沒有丟失過陳倉城的,曹真能力也是很強的,這都被黑到海闊天空了。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歷史上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失敗,主要原因就是曹魏不像當年項羽派遣的章邯,而是早有準備,守住了陳倉前的谷口。只能嘆息諸葛亮生不逢時了,曹魏主力都不在的時候,都打不過了,可見這實力不是差一點半點了。否則,計策到位,再出個樊噲之類的猛將,沖垮曹軍,陳倉不就拿下了。

第三次北伐,在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天,諸葛亮派遣大將陳式攻打武都(今甘肅省成縣附近)、陰平(今甘肅省文縣附近)二郡。雍州刺史郭淮率曹軍救援,諸葛亮親自率軍從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出兵,將郭淮擊退。這次北伐算是一次小的成功,漂亮的進行了一次圍點打援的軍事行動,並且佔領了二郡。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歷史上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

第四次北伐,在建興九年(公元231年)年初,諸葛亮親率大軍進攻祁山,這次是第二次出祁山。在這次北伐中,諸葛亮使用了發明的“木牛流馬”來運輸糧草。這次北伐期間,魏軍主帥曹真病重,司馬懿接任,都督關中諸將,抗擊諸葛亮的進攻。諸葛亮因為缺糧,遵循“因糧於敵”的原則,趁機收割了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地區的麥子。司馬懿得知消息,追擊諸葛亮到了滷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因為曹軍進攻失利,就地紮營進行防守,也就是在這裡,司馬懿被譏諷為“畏蜀如畏虎”。

當然,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最終還是失敗了,史書上給出的原因還是缺糧。其實吧,這次北伐消耗了幾個月的時間,要是蜀軍實力足夠,早把魏軍給趕到海里喂大魚了,蜀軍還可以在海邊吃頓海鮮大餐。而諸葛亮每次面對防守,都無計可施,應該怎麼理解呢?好在,這次北伐撤軍途中,射殺了魏國大將張郃,也算是一點小小的安慰。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歷史上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

第五次北伐,在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年初,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就是第一次北伐時,趙雲率領疑兵出擊的線路。諸葛亮順利佔據了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並在渭濱屯田,與司馬懿相持於渭南。同時,還約定吳國共同發兵伐魏,東西夾擊魏國。

也就是這次北伐期間,發生了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巾幗婦人的服飾,想激怒司馬懿出戰的故事。但是,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並以“千里請戰”的妙計平息手下將領的憤怒。這讓我們在嘲諷司馬懿的同時,感覺到司馬懿這胸襟氣量,也著實的讓人讚歎。三國最終歸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諸葛亮這次北伐本來打算在魏國境內長期駐紮下去,種糧自給自足,解決北伐的糧食問題,但終因操勞過度病重,卒于軍中,時年五十四歲。第五次北伐也因此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歷史上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

探究諸葛亮五次北伐均告失敗的原因,主因還是蜀國實力不夠;其次是魏國君主英明,實力強盛,魏國對蜀漢的防禦時刻都沒有放鬆。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再厲害,也只能三分天下,無望統一中原。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雖然有點冤枉了廖化,但是也反應出了蜀漢中後期,優秀將領已經很少的現實,趙雲跟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已經是年近七旬的高齡。蜀中雖然是產糧區,但是經過了東漢末年連續的天災人禍,人口已經凋敝的非常嚴重了,遠遠無法跟佔據中原的曹魏政權相比,所以,多次北伐都糧草不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曹魏佔據中原地區,人口三國中最眾,軍隊數量也比蜀吳之和都多,並不畏懼分兵抗據孫劉聯盟。曹魏的皇帝,也要比項羽明智的多,懂得如何籠絡將領,安撫民心,內部相對項羽時,要團結的多。這都給諸葛亮北伐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諸葛亮想要伐滅曹魏的最好機會,是五虎將皆在,關羽據守荊州之時。此時,連吳抗魏,東西線三路並進,一起北伐,也許可以對曹魏造成比較大的打擊,至少蜀漢趁機佔領關中之地,是可能的。而關中定,就可以仿效當年劉邦平天下之勢,蜀國的優勢要大於吳國。可惜,前有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有劉備敗走白帝城,造成蜀漢無望,又是誰的過錯呢。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歷史上諸葛亮進行了多少次北伐

諸葛亮的政治才能,要遠高於漢初劉邦時的韓信,可以幫劉備將蜀川治理的井井有條,經濟也獲得大的發展。特別是劉備託孤之時,政治覺悟奇高,而韓信卻最終不免死於呂后之手。軍事才能上,諸葛亮雖然稍遜於韓信,但也是古往今來少有的軍事大家。只是可惜了,雖然,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品格照耀古今,但終究未能實現光復漢室,一統江山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