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代表了人類的遷徙和流動;代表了多維度的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持續不斷的交流;代表了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與相互滋養”的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它自北向南貫通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河流海河、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黃河、中國南北方分界線淮河、世界上內河運輸最繁忙的“黃金水道”長江和中國重要文明發祥地之一的錢塘江五大水系,從而形成一個南北東西全方位的水陸交通網、商品流通網和文化會通網。

運河的大貫通和迅速開發,帶動了沿岸城市的興盛與繁榮。特別是處在運河與五大水系匯流處的天津、濟寧、淮安、揚州、杭州等節點城市,成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同時,更串聯起中華民族上下求索、飽經滄桑的歷史脈絡和京津、齊魯、淮揚、吳越等區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流變。自運河申遺成功後,我多次走訪運河城市,透過一扇扇城市窗口,探索它們的前世今生,感悟大運河包容、流通、滋養和生生不息的文明本質。

中國大運河濟寧段北起黃河南岸的梁山縣,南至微山湖,全長270餘公里。雖然自黃河改道截斷大運河後,濟寧至北京段運河已不通航,作為大運河中段的交通樞紐,南北物資運輸的水運重鎮,濟寧自古至今一直髮揮著巨大的水運功用。

特別是經過新中國成立60年的大規模整治,濟寧段運河已舊貌變新顏,成為一條具有防洪除澇、引水灌溉、輸水送水、發展航運和旅遊觀光等多種功能的新型河道。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爬坡的河

人工挖鑿的大運河,不是總依地勢自然往低處流動的,所以在開鑿整治過程中,必須以自然知識、河工技術作為支撐,因地制宜地解決問題。需要水爬坡的濟寧南旺段運河,是運河全線科技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

距離濟寧市區21公里處的汶上縣南旺鎮,素有大運河“水脊”之稱。明洪武時期,為解決黃河決口淤塞運河致使漕運不通的難題,工部尚書宋禮受命開新河。由於汶上南旺地勢高,雖開新河而無水,宋禮於是依農民水利專家白英之謀,在縣北的大汶河上修建戴村壩引汶水入運河,又在入河處修築“分水坎”,使河水七分北流,三分南流。並建設閘壩,連接蜀山湖、馬場湖、南旺湖等天然水櫃蓄水。這樣無論天氣旱澇均可調節河水虧盈、保持水位平穩漕運暢通。白英規劃的“引汶濟運”南旺分水樞紐工程,成為確保京杭運河暢通的咽喉要道和維繫漕運的關鍵所在。在科學價值和建築工藝等方面甚至超過四川都江堰,堪稱世界古代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蹟。

為紀念白英的豐功偉績,明清兩代在南旺汶、運交匯處,陸續修建了分水龍王廟、鐘鼓樓、白公祠、禹王殿、螞蚱神廟、觀音閣等建築。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為該建築群留詩駐詞。毛主席在瞭解南旺分水工程時,更是留下了“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的千古讚歎。

歷經六百多年的滄桑變遷,如今運河水在這裡已不復奔騰,只留下芳草萋萋的運河古水道。然而,南旺水脊分水工程卻因其特殊的歷史和水利科技價值,成為矗立在3000裡運河上的一座豐碑,標識著中華民族戰勝自然的無比智慧與膽略。在建的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遺址公園裡,原工程遺留的廟宇、石碑、夯土臺基、鋪地磚、柱礎石等默默佇立,引人憑弔昔日輝煌的同時,亦告慰世人,無論運河故道是暢通還是乾涸,它們都曾永久地改變了一個國家,深刻地影響了億萬人的生活,並最終嵌入我們波瀾壯闊的歷史冊頁中。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南旺分水工程遺址

把酒臨風看帶郭

“居運道之中”的濟寧,“南通江淮,北達幽燕”。元明清三代都把治理運河的重點放在這裡,駐設治運、司運的最高行政機構和最高軍事機構,使其成為京杭運河的漕河管理中心。今日,濟寧城區的老運河,雖不再承擔運輸功能,卻依然發揮著防洪洩洪、雨天排澇和城市景觀的作用。到達城區老運河邊時,是大晴天,日光照耀下,坐落於運河北岸、飛簷翹角的兩層古式建築太白樓,與廣場上紅綠琉璃瓦下的各色仿古商鋪,營造出古雅寬宏的氣魄。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據記載,太白樓原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因大詩人李白寄居濟寧二十多年,每天在此飲酒交友、揮灑詩篇,而名聲大振,後被命名為“太白樓”。如今的太白樓被改建為李白紀念館。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登上太白樓,俯瞰新建太白小區仿古建築群,古樸典雅。玉帶橋南北跨越古運河,與新建居民小區連為一體。改造後的河南岸街更是一處靚麗的人文景觀,酒樓餐館,濟寧名吃,比比皆是。中國特色商業街“秀水城”依河而建,店鋪林立、商品薈萃。遙想當年,詩仙推軒窗把酒臨風,品味著運河邊的人生,將歲月的風雨慢慢地沉澱,醞釀成瑰麗的詩文。

走出太白樓,沿老運河前行,穿過一座座風格迥異的石橋,看到在河岸稍寬敞的地方,十幾位老人聚在一起打紙牌,神情悠閒。

孔孟桑梓之邦

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美譽的濟寧,歷史是層層疊疊的,文化是浩浩蕩蕩的。影響中華文化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在這裡發源;被後世尊稱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在這裡誕生;至尊無上的佛教聖物釋迦牟尼真身佛牙在這裡出土;《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梁山聚義的故事在這裡發生……怪不得有“不去北京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不去深圳不知道自己有多貧窮,不去濟寧不知道自己有多膚淺”的說法。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在濟寧火車站廣場坐上去曲阜的專線城際公交,約40分鐘便可抵達曲阜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經兩千四百餘年而祭祀不絕的孔廟,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築物,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範本,以其規模之宏達、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譽為“天下第一廟”,尊列世界文化遺產。孔廟、孔府與城北1.5公里處的孔子及其後裔墓地孔林,並稱“三孔”。

從邁進欞星門坊的那一刻,立即感受到這座“至聖廟”的深厚、曠久與博大。挺拔百年的參天檜柏,上百件歷史遺留碑石,奎文閣、杏壇、大成殿等宮殿式建築群落,徜徉其間,似乎可以感味先哲遺風,啟迪人生智慧……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走出孔廟大門,左手邊就是孔府,豪華的大門及護院石獅迎接著絡繹不絕的遊人。入聖人之門,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重光門”,門為木製,獨立院中不與垣牆相連。門頂覆蓋灰瓦,門楣高懸明世宗親頒的“恩賜重光”匾額。在過去,重光門平時是不開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才鳴禮炮開啟。孔府衙、宅合一,內藏大量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曲阜市與鄒城市南北相鄰,都是濟寧市代管的縣級市,從曲阜孔廟至鄒城孟廟約30分鐘的公交路程。孟廟是一處長方形的五進院落古建築群,現存建築多為清康熙年間地震傾圮後重建。亞聖廟石坊後左右各一坊,左名“繼往聖”,右名“開來學”,“繼往開來”是後人對孟子的評價。孟廟中共430餘株、樹齡都在八九百年以上的蒼鬱古樹,這些樹木冬夏長青,形狀特殊別致,如虯如龍,如獸如鳳,千奇百怪,姿態各異。除了古樹,孟廟最多的就是石碑,各個朝代的都有,廟內共有碑碣石刻350餘塊,不少是珍品和絕品。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孟廟主體建築亞聖殿,是一座綠色琉璃瓦覆頂、重簷歇山式宮殿型建築。大殿四周,列有擎簷的巨型石柱26根,每柱都呈八角形,柱下以石鼓為礎,鼓下又以石刻覆蓮作承託。孟廟出來一街之隔就是孟府,亞聖牌坊立在廟與府之間。孟府前為官衙,後為內宅,整體佈局大方氣派,典雅中透著幾分威嚴。

在孟府中,偶遇正在讀書的工作人員孔憲河,交談中得知,今年48歲的孔先生是孔子的第七十二代後人。他說,儒家文化已經紮根在每個中國人的毛細血孔中。走在濟寧,這座在詩文書禮中浸濡了四五千年的文化名城,處處瀰漫著文化氣息,深受薰陶的當地人,無論是親切淳樸的出租車司機,還是熱情好客的茶館老闆,都令人如沐春風。

濟寧:天下無二老,運河第一功

孔憲河,孔子的第七十二代後人

流光溢彩的運河文化,因濟寧而多了分厚重,文化厚重的濟寧亦因運河而多了份靈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