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普遍对电动汽车又爱又恨,最终的市场可能是一地鸡毛

目前,世界各国一致认为,化石燃料迟早有一天要用完,同时,温室效应加剧,需要控制汽车排放废气和废物的数量。基于以上两点,各国都制定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最终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另一个目的是减少有害排放,直至达到有害物质0排放。

用户普遍对电动汽车又爱又恨,最终的市场可能是一地鸡毛

为此,各国还制定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如荷兰、挪威计划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德国计划在2030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印度计划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法国计划在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英国计划在2040年开始全面禁售传统柴油、汽油车。看起来各国政府都很乐观,也很激进,时间非常紧迫。

用户普遍对电动汽车又爱又恨,最终的市场可能是一地鸡毛

然而,实现任何目标都要付出代价,对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两个目标也不例外。

用户普遍对电动汽车又爱又恨,最终的市场可能是一地鸡毛

一方面政府为了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在造车、购车和用车环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另一方面,更多汽车制造企业为了补贴,不管有没有技术能力和积累,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造成大量的资本投入和重复建设,使得国内纯电动汽车的竞争从一开始就处于低端竞争,一直没有走向高端竞争。

业界一致认为,混动汽车是纯电动汽车的过渡产品,而观察目前的混动汽车市场,在国内也处于低端竞争状态。

事实上,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动汽车,都是为了达到新能源汽车摆脱化石燃料,实现0排放,减少污染的目的,然而从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状态来看,能否达到最终目的还是个疑问。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值得我们关注。

用户普遍对电动汽车又爱又恨,最终的市场可能是一地鸡毛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在使用过程中看起来充电费用很低,保养也很便宜,似乎使用成本降低了,也实现了0排放,然而纯电动汽车使用的是电厂发的电,只不过是将排放集中到电厂而已,并没有实现0排放,除非使用的全部是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再者,电池的寿命一般是10年,以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如果报废也将产生极大的污染,看起来纯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0排放,却集中到最后污染了土地和水源。更不要说纯电动汽车补贴后依然高昂的价格,和充电时间过长,充电桩稀缺,续航里程少等等远不如燃油车的体验。

用户普遍对电动汽车又爱又恨,最终的市场可能是一地鸡毛

混动汽车,包括氢燃料汽车情况也差不多,降低了油耗,减少了排放,却在另一个地方出现了相应的污染增量。

而那些乙醇汽车、甲醇汽车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甲醇汽车,甲醇本身的毒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风险点。

上述情况不容乐观,汽车的升级需要一步一步来,对于相对封闭的汽车产业,改变汽车的粮食(能源),是一项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产业政策是不是应该一开始就鼓励高端竞争,然后再通过技术转移机制实现普及,也许是一条思路。

地球上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化石燃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产生,能源来自于太阳;太阳照射引起空气温度差,形成对流,才有了风,所以风力发电所产生的能源最终也来自太阳;太阳照射使得水形成水蒸气,再与风一起形成雨,落在地面,形成水流,所以水力发电产生的能源也来自于太阳。这些能源都是对太阳能的间接使用,如果汽车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起码从能源的使用方面就可以实现0排放。

对于新能源汽车一定要有耐心,产业方向一定要充分考虑远期目标,大力发展太阳能汽车,也许是个潜在的选项,起码目前就可以用于混动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