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頭茶開採,第一次去茶園,原來經常喝的信陽毛尖是這樣的


第一次在這個時候來信陽,清明前這段時間正是明前茶的黃金時期,第一次見到茶園,對於來自北方的我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原來我們經常喝的信陽毛尖就長在這裡。

採茶的人們

採茶的人們

在茶園裡,近距離看了信陽毛尖的生長狀態,當地的朋友為了滿足我們的好奇,除了領我們去茶園感受一下外,又領我們去茶廠近距離感受一下茶的製作過程。茶廠門前,有一排長長的採茶工等待自己採摘的茶過稱。

近距離的用手機拍照了一下,採摘得全是新嫩芽。剛才拍採茶的全是大嫂大娘們,來到茶廠收購點才發現,原來採茶的還有男性,包括小朋友,農村無閒人啊。突然想起了範大成的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過稱,過稱的大叔除了讀數外,還要眼觀採摘嫩芽品相。

用手感受,檢查。

然後看採摘的品相,對於我這個外行人來說,我親眼目睹的就是簡單的幾個運作,手抓,撒開,讀數,然後把稱的數報給記數員。聽說,一個好的行家裡手,都是數年的老師傅,反正我也不懂,只瞧個熱鬧。

這是攤放,我們參觀信陽毛尖製作過程只看見了兩個程序:一是採摘,一是攤放。聽同學說,我們喝到嘴裡的信陽毛尖製作好,得十道工序呢。

我們參觀的一個小型信陽毛尖製作工廠。

參觀完走出菜廠,看見長廊裡幾個吃便餐的大嫂大娘。過去和她們攀談,才知道,採摘一斤,價格是25元。眼下正是採摘黃金時期,剛賣完,餓了就吃些從家裡帶的乾糧,然後再接著採摘,這幾天,基本是天不亮出門,天黑回家,一天都在忙著採摘明前茶,掙個辛苦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