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这次“选美”代价太重,壮大了一个家族,最终招致帝国没落

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古代贵族,三妻四妾的生活更有幸福感。其实,这是绝大的误会,一个人的心思始终是有限的,许多王侯将相都是因为一人逝去,而感伤不已,甚至万念俱灰。汉宣帝刘病已的儿子,当朝太子就有过这样的情况。太子宠姬因病去世,可在那个年代,太子相信了她诉说别的妻妾诅咒了她的谬论。开始刻意疏远所有人,长期沉浸在了悲痛之中。

汉宣帝和皇后见到儿子意志消沉的样子,十分心痛。一次她们特地把太子召进宫里,皇后指着宫内的五个宫女,让太子选走一个。汉朝十分推崇“孝”道,太子不好拒绝母亲的好意,头都没抬,敷衍的说了一句:“我有一个喜欢的”。皇后很高兴,以为太子所说的,就是那个离太子最近的白衣宫女,分外高兴。

汉朝这次“选美”代价太重,壮大了一个家族,最终招致帝国没落

就这样王政君,不明不白地成为了太子的姬妾。更巧的是王政君很快有了身孕,由于太子很久没有子嗣诞生,爷爷汉宣帝对这个小家伙分外喜爱,经常带在身边。汉宣帝对孙子的喜爱,使王政君有了特殊的地位。

汉宣帝病逝后,她的丈夫成为了大汉新的君主,史称汉元帝。没错,相传由于王嫱不愿贿赂,画师故意丑化了她,直到王昭君将要出塞的时候,才悔恨不已的就是这位。在汉元帝统治期间,重用儒生,消减军备,恢复“和亲”。宦官、外戚、朝臣互相争斗不休,朝野昏聩,“孝宣中兴”的成果逐渐消亡,大汉由盛转衰。

汉朝这次“选美”代价太重,壮大了一个家族,最终招致帝国没落

直到汉成帝时期,王政君身为太后,才有了足够的影响力。这个当初汉宣帝看好的小家伙,长大后却很“看好”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怎么荒唐怎么来。除了治理国家、梳理政务,什么都愿意尝试。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王政君太后大靠山。盛产外戚的东汉,再次兴起了一个极盛的王家。王政君娘家兴盛到什么程度?九个侯爷、五个大司马,其余官职多不胜数。可王家底蕴并不深厚,一夜暴富般的崛起,暴露了家族成员的底细。许多王家子弟,开始借助权力敛财贪墨,过起了花红柳绿、仗势欺人的生活。

汉朝这次“选美”代价太重,壮大了一个家族,最终招致帝国没落

不过王家中有一个叫王莽的子弟,标新立异,良好的品德得到了人们一致的赞誉。他在内孝顺母亲,照顾丧夫的大嫂和小侄子;在外结交士林才子,自己本人也是博古通今;为官清正廉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王莽的出现给了太后王政君和朝臣们,极大的惊喜,可以治理外戚王家的贤臣出现了。在朝野一致赞赏下,王莽成为了王家领军人物,也成为了汉庭大司马,位极人臣。此时的王莽勤政清廉,颇有名臣国士之风。上至百官,下至京师百姓,都很尊崇这位贤明的大司马。直到一件事情改变了这美好的一切。

王莽和太后王政君最大的靠山,汉成帝驾崩了。王政君的儿子,过于贪恋美色,在赵合德的寝宫暴毙了。朝野间发生了大动荡,王政君和王家人,虽然处死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可一切也于事无补了。汉元帝的孙子刘欣,汉哀帝即位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汉哀帝的母亲丁姬娘家成为了新贵,大量官职被丁家子弟占据。王政君为支撑的王家,开始没落。王莽多次“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可早年的王莽所作所为,深得人心,汉哀帝也舍不得这么一个名臣出走,多次拒绝王莽的建议。

直到汉哀帝的奶奶,也就是和王政君同时期的汉元帝嫔妃,和她在地位上发生了冲突。汉哀帝才下定决心,将王莽贬黜到新野。不贬到岭南,贬到新野,也可以看出王莽还是很受汉哀帝欣赏的。

汉朝这次“选美”代价太重,壮大了一个家族,最终招致帝国没落

事实也是如此,不久后汉哀帝就以王政君年迈为名,把王莽召回了京师。这次事件虽然平息了,但曾经为大汉兢兢业业的王莽,也认识到了外戚世家兴衰的突然性,心里有了一些原本不曾有的想法。

巧合的是,第二年汉哀帝就逝世了,汉庭乱作一团。朝臣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王莽主持朝政。在王莽刻意运作之下,年仅九岁的汉平帝即位了。最初王莽极力讨好王政君,大肆结党。

汉朝这次“选美”代价太重,壮大了一个家族,最终招致帝国没落

不久后年幼的汉平帝,就离奇的去世了,王莽在众人欢呼声中,建立了“新”朝。王政君对于家族后辈,王莽的举动,破口大骂。气的把传国玉玺,扔出很远,这就是后来玉玺崩坏一角,镶金补全的由来。

可以说一切就起源于那场“无意的选美”,王政君成为了汉元帝皇后,之后儿子汉成帝时期,王家达到顶峰。王莽也成为了朝中盛传的贤臣,大司马之行深得人心。虽然王家在汉哀帝时期,一度没落,王莽更被贬黜新野。但低谷没有持续太久,王莽最终由权倾朝野的大司马,成为了皇帝。

王政君用自己六十年的太后、太皇太后生涯,见证了汉元帝起,强盛的大汉帝国一步步由盛转衰,最终被王莽“新朝”取代的全过程。一切就是如此奇妙,帝国之兴衰,往往可以通过有限几人的人生,看出不一样的视角风景。

《汉书.元后传》、《后汉书》、《中国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