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击一下关注,我们会继续努力送上更多更好的内容,谢谢!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现在,孩子已经不自觉地成了家庭的“小皇帝”,时间久了,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所以很多人都在关心孩子太自私怎么办这个问题,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呢?

一、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

1、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

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间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自己独自享用,而足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助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也不可以百依百顺。家长也可以用一些优秀的寓言故事来教育孩子,受幼儿年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经验的影响,孩子对直接的言传身教或许理会不了,但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以根据寓言故事中的榜样在调节自己的行为,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懂得谦让的美德。

2、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来源

来自生活中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而父母便是涂抹这张白纸的画笔,做好孩子的生活榜样,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非常重要。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来自父母的溺爱,父母不要溺爱孩子,应取消孩子的特权,让他知道,好东西是要拿出来分享的,而不是自己独占的,当孩子来跟你分享时,更不要拒绝他的请求。

来自无条件的满足,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要学会拒绝,而不是永无止境地满足。所以当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适当地拖一下时间,给他设置一些小障碍。渐渐地,他会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大人的满足,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3、有自私心理的人性特点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热心程度低,特点包括没有人情味,冷漠,孤傲,矜持,分离,正统和疏远等。支配欲强,包括统治,强有力,独断,好斗,竞争,顽固和专横等。活泼度低,特点包括严肃,克制,慎重,不爱说话,反省和沉默等。社会责任感低,人格特征包括权宜之计,非一致性,自我放纵和不守规矩。警觉度高,人性特点是警惕,猜疑,怀疑,不信任和对抗等。

二、孩子自私的危害

自私是损害他人的利益获得自己的利益自私者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当他认为自己同他人、社会的利益不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即可指导客观上“利人利己”的行为;当他认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会的利益构成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动机,就表现为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行为。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自私容易导致心理不平衡,自私者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当他认为自己同他人、社会的利益不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即可指导客观上“利人利己”的行为;当他认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会的利益构成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动机,就表现为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行为。

喜欢计较个人得失,不懂如何去爱或学习尊重别人;为鸡毛蒜皮小事斤斤计较,生活变成永无休止的痛苦,时常疑心他人是自己的劲敌,并嫉妒别人的成就与功业。此外,他贪图他人的财产,无法忍受别人的快乐。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三、常见的孩子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