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溫馨提示: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請點擊一下關注,我們會繼續努力送上更多更好的內容,謝謝!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現在,孩子已經不自覺地成了家庭的“小皇帝”,時間久了,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所以很多人都在關心孩子太自私怎麼辦這個問題,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呢?

一、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心理

1、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心理

切莫把孩子置於只享受,滿足慾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要讓他們懂得慾望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間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自己獨自享用,而足主動與他人分享:在家務上,則常常想到自己應該幫助父母乾點什麼,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關心別人的習慣,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也不可以百依百順。家長也可以用一些優秀的寓言故事來教育孩子,受幼兒年齡,身心發展以及社會經驗的影響,孩子對直接的言傳身教或許理會不了,但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可以根據寓言故事中的榜樣在調節自己的行為,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懂得謙讓的美德。

2、孩子自私心理的產生來源

來自生活中的榜樣,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而父母便是塗抹這張白紙的畫筆,做好孩子的生活榜樣,對每一個父母來說,都非常重要。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來自父母的溺愛,父母不要溺愛孩子,應取消孩子的特權,讓他知道,好東西是要拿出來分享的,而不是自己獨佔的,當孩子來跟你分享時,更不要拒絕他的請求。

來自無條件的滿足,面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時,我們要學會拒絕,而不是永無止境地滿足。所以當孩子提出什麼要求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而是適當地拖一下時間,給他設置一些小障礙。漸漸地,他會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會得到大人的滿足,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

3、有自私心理的人性特點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熱心程度低,特點包括沒有人情味,冷漠,孤傲,矜持,分離,正統和疏遠等。支配欲強,包括統治,強有力,獨斷,好鬥,競爭,頑固和專橫等。活潑度低,特點包括嚴肅,剋制,慎重,不愛說話,反省和沉默等。社會責任感低,人格特徵包括權宜之計,非一致性,自我放縱和不守規矩。警覺度高,人性特點是警惕,猜疑,懷疑,不信任和對抗等。

二、孩子自私的危害

自私是損害他人的利益獲得自己的利益自私者同他人、社會發生利益關係時,他首先考慮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當他認為自己同他人、社會的利益不矛盾時,這種為自己利益考慮的動機即可指導客觀上“利人利己”的行為;當他認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會的利益構成矛盾時,這種為自己利益打算的動機,就表現為犧牲他人、社會的利益,以滿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行為。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自私容易導致心理不平衡,自私者同他人、社會發生利益關係時,他首先考慮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當他認為自己同他人、社會的利益不矛盾時,這種為自己利益考慮的動機即可指導客觀上“利人利己”的行為;當他認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會的利益構成矛盾時,這種為自己利益打算的動機,就表現為犧牲他人、社會的利益,以滿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行為。

喜歡計較個人得失,不懂如何去愛或學習尊重別人;為雞毛蒜皮小事斤斤計較,生活變成永無休止的痛苦,時常疑心他人是自己的勁敵,並嫉妒別人的成就與功業。此外,他貪圖他人的財產,無法忍受別人的快樂。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三、常見的孩子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動。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屏氣發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後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2分鐘到3分鐘。多見於2歲以內的孩子。

口吃

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

孩子自私危害大,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