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戏曲演员个人演唱能力衰败之时

当今的时代,只要是传媒业和演艺业,都离不开电子音响设备的辅助,戏曲也如此。在这方面,我并不反对现在音响和现代电子设备对戏曲传播的参与,让大家回到过去全凭肉嗓子,或者油灯蜡烛照明舞台的时代,也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电子音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戏曲演员个人演唱能力衰败之时

大型明星歌会

但是不知道大家进剧场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有时候,声音感觉特别的响,但是却非常的不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现在所传播声音的媒介,舞台上声音的输出,都是通过电子设备来完成的。往往我们看到有些音乐晚会,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使人非常的受不了。那么戏曲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过去的艺人刻苦喊嗓练功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因为,演员必须通过嗓音的共鸣力度,把声音打出去,让观众听清楚听明白。

据记载,有一回张君秋谭富英在一个露天舞台演唱,据说这是一个类似广场的这么个露天剧场,人家台前就放着一个立麦,几千人的剧场后来有人回忆说,张君秋谭富英的嗓子最后边的人都能听见,可见此二位大师的嗓音的力度共鸣 功力超强到了什么程度!

电子音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戏曲演员个人演唱能力衰败之时

京剧大师张君秋

当然,现在舞台由于这些设备的原因,弥补了有些演员嗓音的不足儿,但是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利的是观众听清楚了,但是他们听的是电子的;经过处理的;并非人真正的那种声音,那种物质传播到人身上已经变了,不一样了,不是人真正的声音的直接体现,而是一种变相的;被处理过的声音,是另一种物质媒介的展现。

过去剧场的建设,首先考虑的是剧场与演员声音,如何经过其他媒介,扩散出去的一种方式和办法。比如剧场的下面埋大缸呀,或者把剧场建成什么形状,当然现在科学更精准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音响这方面呢,给艺人带来声音便利的同时,却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胸麦。有一回我看演出,一个女演员在台后叫板,结果那个声音大得让人简直是无法忍受,毫无美感可言,什么原因呢,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调音师不能清楚台下听的声音的大小,演员也不清楚,几个不清楚,就让声音震耳欲聋。

古人有句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就是说,丝弦弹拨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动听,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咙唱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实际这些古代传下来的说法,它有很高明很高级,很科学的意思在里头。

电子音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戏曲演员个人演唱能力衰败之时

琴箫和鸣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如语言的交流,歌唱的交流,其实都是一种物质的传递,人与人的这种交流有时候不用语言就能明白,就能感同身受,如果用通过电子设备处理过的声音,它好像是那个演员的声音,其实已经是另外一种物质了,是通过电子处理过的还原演员的声音,并不是原来演员的声音,虽然听的比较接近于这个演员的声音,但是他已经不是了,完全是另外一种物质的呈现了。人听了以后,和原演员真正演唱比较,也许观众接受的感觉会差很多,但是这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谁也不会拿这个去对比,我说的只是一种情况,怎么理解大家自己去斟酌。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回到几百年前没有麦克的那个时代,那谈何发展?但是任何事不能太过火了,现在过分的依赖电子音响设备,依赖胸麦麦克,声音还弄的老大,为什么不能找到一个中和的办法,让他们协调起来,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声的这种美好,又能利用电子设备把声音打出去,让观众听清楚,往往现在的这些舞台配乐人员做得很极端,他们不但没有觉得这样不好,而且还笑话不理解的人落后陈旧。

电子音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戏曲演员个人演唱能力衰败之时

歌星在演唱

还有一种弊端,就是演员过分依赖胸麦,有时候也不去喊嗓了,因为轻轻一唱,声音就很大,就给传播出去了,但是那种演唱的质量和过去的演员,通过艰苦的喊嗓,能发出那种有力度的,有光泽的那种音色是无法相比的,如果长期这样,那么声音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什么立音呀?什么程派的游丝腔,因为演员没有练功,他也唱不出来,另一方面很多细节,被这些电子音响设备抹得一干二净,所以有些人老说继承呀,发展呀,你先把人家那种有力度的通过丹田演唱出来的,这种技巧技术学出来再说发展吧。

现在台上的那些演员哪叫唱戏,那就是唱歌,天天说:气沉丹田声灌于顶,可是哪个气沉丹田了,声音轻轻一吼就如同炸雷似的,用得着那样用力气去唱吗?其实,程派三代演唱都是横音,没有立音,也有这些因素在里头。所以,音响的越来越高级,越来越便捷,由此带来了演唱运用和练习的方便省事,但是声音的质量呢?声音又炸又响,听了及其不舒服,全拜这种电子设备的功劳,演员省事了,但很多时候声音质量却非常的不理想,非常的差,人们往往听的觉得不好听,不舒服,但是就是说不出什么原因,实际很多时候,都是这些设备造成的。

电子音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戏曲演员个人演唱能力衰败之时

戏曲演唱会

由于电子设备的方便性,居然拯救了好多本来不适合吃这口饭的艺人,有些演员由于个人的嗓音不行,他们就利用音响设备为他那窄嗓服务,已经到了让人觉得可笑的程度,比如有一位花脸演员,人家叫他“六麦神剑”就说他有时候身上要插六个小蜜蜂,我去,天线宝宝啊,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去深究,但是既然坊间有这种说法,我看也难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那叫唱戏呀?那明天抓只猫,旁边儿别六个麦,那通过电子设备出去,那声音也如雷吼,不能那样吧,毕竟你演员还得靠自身的艺术功力来支撑舞台,光想在这些左道旁门上下功夫,艺术只能越玩越完啊。

有位专家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说:“我不是一个反对现代技术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保守主义者,但我反对用现代技术取代表演艺术。技术革命与艺术创新是两个范畴的命题,二者不能混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清晰清醒的认识这个问题,让戏曲能够更好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