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40:喜歡快樂最有效

《論語》140:喜歡快樂最有效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把它當作快樂的人。”

【思索】

孔老夫子沒有說到它具體是什麼。從《論語》整體看,他應該主要說仁德。他的意思是說,懂得仁德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收穫大,愛好它的人不如把實行它當作快樂的人進步快。現在,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概說的就是“把它當作快樂”這個道理。

孔老夫子這句話,說到的是做事情的三個境界:知道,喜歡,快樂。

當然,我們學習孔老夫子這句話,可以擴而大之,把“它”解釋寬泛些,包括學問、技藝等。

先說大的方面。自己提高自己修養,或者幫助別人,如果是能夠做到把它當作快樂,也就能夠把孤獨痛苦、勞累挫折作為一種修行、提升等,不會覺得無法忍受,也沒有任何怨言,進步自然就很快。顏回,因為樂於追求道德學問,所以,雖然住得不好、吃得很好,但他仍然很快樂。

搞科學研究也是這樣。只有喜歡某項研究,最好是能夠把做實驗當作快樂,才能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寂寞中慢慢探索。

在學習的時候,如果僅僅是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起來還不夠有勁兒;如果是真心喜歡,學習的自覺性就高了;如果是把學習當作快樂呢,那別人想阻攔都阻攔不住啊。

不過呢,修養的快樂,科研的快樂,學習的快樂,這些都是比較深層的快樂,不像吃喝玩耍的快樂那麼直接、刺激,所以需要真心喜歡才能逐漸感受到。另外,有的人因為明白做某件事的重要性,所以能做到以苦為樂。這已經相當不錯了,但離著喜歡還有距離,更沒有到真當作快樂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