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德国为何崛起

聊一聊德国为何崛起

图片是二战德国城市为数不多剩下来的建筑之一科隆大教堂。二战结束在1945年离今天不过74年。历经西德国管制,东德苏联管制。再到东西德合并。最后到德国提出工业4.0也只是不过74年。这74年的时间德国从一片废墟到欧洲大哥,德国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大哥的。

看了基本介绍德国的书又看了些德国杂志和大家聊一聊,总结了一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 德国社会处事处处体现‘具体’。举个书上的几个例子供大家理解。德国出台化肥厂搬迁政策,如果在国内肯定是拍手称快的事情。如果投票大家肯定一股脑的都是投赞成票。但是在德国大家会搞清楚,这件事会花多少钱、这件事政府是否给大家补偿、补偿是什么方式、分摊到每个家庭多少钱、化肥厂的污染是什么样子的、给大家能带着的福利是什么样子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算下来如果不合算,可能市议会就会保留下化肥厂。然后进行相应的公示。在比如大家熟知的德国器具,在中国一个孩子做饭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做丰盛的大餐。因为中国大餐器量工具都是大厨的手,或者说是感觉。但是在德国,他们的器量工具那叫一个全。温度计、量杯、滴管、天平、计时器。德国人的烹饪书上没有“盐适量”“油7成热”等这些词,只有“10克盐”“油温200度”等字样。如果是“10克盐”,那么德国人绝对不会加11克。天平,或者叫“厨房称”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量杯,同类的还有量铲(一般从大到小3个到4个一套),量勺(一般7个一套);再次,温度计(油温计)也是必须的。计时器(或定时器)这些反应出德国是多么具体的国家。

2 德国人的严谨。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我的太太去德国出差参加展会。她有个地方不认识。问了个德国青年,然后我太太同他讲了2遍,这个青年纹丝不动。我太太之前看书的时候知道德国人如果在忙或者有事情的时候他们会直接的回绝你,但是这个情况她也是很尴尬。心想可能有事吧,她转身就走了。但是正当她走出5步左右的时候,这个青年追了上来说,你应该往前走150步,然后往左拐320步就到了。我刚刚之所以没有回答你因为我不知道你的步伐和速率,我看你走了5步之后我观察测算了下举例,应该是这个数。然后开心的走了最后还说了句祝你好运。我太太和我说当时她的整个人都是懵的。知道德国严谨但是没有想到严谨到了如此的地步。这个经历我觉得我和她一辈子都不能忘了。

3 德国对于职业的热爱。德国有很多百年企业,而且他们对于一个事物的热情人是实属罕见比如德国辉柏嘉铅笔,从简单的铅笔到无毒铅笔到彩色铅笔到人力工程学铅笔到豪华的伸缩笔。历经百年研发探索依旧在不断的进步,德国人的这种行为在别国看来是缺心眼的表现,但是正是这份对事业的热爱和一丝不苟的作风给德国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强大的口碑。现在德国是可靠、耐用、安全、保值的代名词。如果想买一个看上去靠谱的东西第一个印象就是德国货,这是百年来德国用缺心眼的商业逻辑创下的丰功伟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