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英缅战争英国惨胜!同时代的鸦片战争英国却不费吹灰之力就胜了大清?

阿博说古今


这个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对比。

首先可以肯定,英国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然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大清和缅甸之间的差距。


必须要说明,整个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缅甸都是东南亚第一强国。它的实力非常强大,并且曾一度消灭之前的东南亚第一强国暹罗。


早在1762年,清缅之间便爆发了战争。当时缅甸试图吞并云南的部分土司,这直接影响了大清帝国的东亚国际地位。但其实一直到1766年之前,都是云南地方在对抗缅甸的入侵。

1766年之后,乾隆皇帝任命杨应琚为云贵总督,要求他以以云贵一省兵力征服缅甸。当然结果并不尽人意,清军不但没有占据缅甸的领土,反而被缅甸打进了家里来。得知情况后,乾隆震怒,随即逮捕杨应琚赐死。


1767年,乾隆皇帝以明瑞为云贵总督,征调满洲兵三千,四川绿旗兵八千,贵州绿旗兵一万(其中一千驻守普洱,并未参加远征),外加云南绿旗兵五千,合计二万五千兵,分两路进军。

一开始,清军旗开得胜,不过后来就因为战线过长和缅甸多山地多林地不易运送物资而开始变得疲弱,在退败之际,缅军大举反攻,清军再次惨败,主帅明瑞战死。

不过这次战役让清军明白了缅军不善于围歼战和平原战,更善于利用地形进行伏击。

很快,不甘失败的乾隆皇帝再次发兵缅甸,任重臣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鄂宁为云贵总督。原来跟随明瑞出征的满洲兵调回,增调1500满洲兵以及3000贵州兵入滇,后来又加派3000满洲兵2000福建水师。

虽然势头比上次大的多,但是清军在缅甸作战仍然面临着补给不足,人员补充不到位等情况,再加上缅甸这该死的地形,最后清缅双方谁也没有特别的优势,反倒是士兵打的都厌战了。迫于国力差距悬殊,缅甸表示愿意赔款投降,大清接受了缅甸的提议。

这么看来,缅军的实力较清军比还是稍弱的,但为什么英军打起来还这么吃力呢?第一,缅甸的军事实力在这几年一直有所提高,和殖民者的长期接触使得缅军引进了不少先进武器。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英军面临着清军曾经面临过的问题——缅甸的地形太糟心了。多山加到处都是热带雨林,让英军的军事行动进展缓慢,而缅军又极其擅长伏击战,所以虽然三次英缅之战英国都赢了,但是损失也是非常惨重。

比如第一次英缅战争,英方阵亡的人数也高达15000人,战争支出高达1300万英镑,使英国在印度一度陷入经济危机。

在看鸦片战争,战场都是可以发挥英国海军优势的沿海港口城市,每逢开战,英军可以先用绝对优势的舰载火炮轰击清军炮台,随后发起抢滩登陆战。

再者说,清军的战斗力自乾隆后期开始一直在持续退化,到鸦片战争前夕,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近战能力了,所以在和英军野战时,也只有吃败仗的份。


火器工坊


因为缅甸本身也不是弱国,四次清缅战争,清朝有哪次是赢了的?

清朝和英国都打过缅甸,但是情况又都有很大的不同。

清朝在全盛时期,碰到了同样处于全盛时期的缅甸。当时的缅甸不要太牛,一边还派主力部队去入侵暹罗,一边去主动挑衅清朝。

清缅战争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一开始只是局部摩擦。从第二次以后,打的越来越激烈,绿营不够(云南的绿营战斗力等于零,跑路能力MAX),八旗补上。前后死了两任云贵总督,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清缅双方前线的将领都打累了,坐下来喝杯茶就稀里糊涂结束了)。

但在这场战争中,清军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虽然步兵表现的非常烂,但是八旗骑兵战斗力非常强。往往在平原地带一个冲锋,就能击溃缅军。这也是为什么缅甸军在军队数量、火器都占优势情况下,却在大部分时间内只能采取守势的原因。

因为八旗战斗力优秀,让乾隆更加坚定了“骑射为本”的理念。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直到鸦片战争,清朝在武器上都没有进步。绿营本来就烂也不说了,本来充当主力的八旗兵,也迅速堕落了。军队实力下降严重。

再看看对比

英国和清朝是反着的。英国在第一次对缅甸的战争中,就取得了胜利。虽然付出的代价比较严重,但好歹是打赢了。后面两场就单纯的在欺负小朋友。

但是英国付出的代价,明显非常的大。

首先就是军费的支出,居然高达1300万英镑。当时的英镑和白银的比价虽然没有到辛亥革命后恐怖的1:7.但最起码1:3是有的。算下,仅仅是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国就花了4000万两白银。而清朝打缅甸四次,才花了900万两。

其次就是战死人数,英军阵亡15000人,印度总督都差点下台。完全可以想象这个代价有多大。

反过来看看鸦片战争,英国军费总共才花了1200万两白银,阵亡人数(包含得了瘟疫的),也才不到1000人。

但不得不说,英国也知道清朝有钱。在要赔款的时候,管缅甸要了100万英镑,管清朝要了2700万银元(包括广东赎城费,清朝一次性支付),折合600万英镑。

这差距,让我想捂脸,说好了大清帝国的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

1.清朝从乾隆中期以后,就开始了不可避免的衰弱

2.经历了拿破仑战争以后,欧洲的军队已经走向了成熟。缅甸本身已经引进了大量的火器,虽然不精,但对于近代战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反制的方法。不像清军,还是傻呵呵的人海战术,密集冲锋,实力送分。

3.缅甸的社会矛盾相对较小,被占领地区都在积极筹备反抗。而清朝,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军如仇寇。这点,才是最重要的吧。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缅甸是东南亚的小霸王,屡次入侵云南地区,乾隆皇帝震怒之下,直接派兵进入缅甸作战,可惜战事不利,清军被打的灰溜溜的跑回来了,颜面尽失的清朝又增加兵力,直到打的双方都无法承受之时,缅甸作出了妥协,赔款称臣结束了战争。



那时候的清军平定了准格尔部,解决了大小和卓叛乱,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但是跟缅甸的战争却一点便宜没有占到,这说明缅甸还是很有实力的。

而且缅甸此时正处在上升期,武器上反而比清军先进,那时候缅甸已经开始使用燧发枪,而清军还在使用火绳枪。

不思进取的清朝,拒绝了火器上面的革新,等到英军发动鸦片战争时,清军几乎没有了抵抗能力,英军没有太费力,反而英军打缅甸却打的很吃力,这是为何?

难道缅甸的军队更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明明是两场性质不同的战争

英国和清朝的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逆差所引发的武装斗争。

面对清朝的体量,英国只想打开清朝市场,不以夺取土地为目的,所以狡猾的英军只在沿海地区作战,并没有深入内陆,他们只想以武力敲开清朝的国门,开放贸易口岸。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凭借军事技术的先进性,压制清军。

而清朝在极短的时间内,也没有用举国之力对抗,而是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缅甸却不是这样的。

英军进攻缅甸,实行的是灭国级别的战争,为的是夺取缅甸的土地,进行殖民统治。

缅甸举全国之力对抗,英军也是下了大力气。

最终缅甸战败亡国,国王被流放印度,英国占领了缅甸全境。



虽然英军在缅甸几乎没有打过败仗,然而英军在战争中死亡一万五千多人。

算得上是惨胜。

而英军死亡这么多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缅甸军队有多么能打,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缅甸处于热带地区,山多林密,水网纵横,非常有利于缅甸军队打伏击,这是英军伤亡大的原因之一。

二,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多雨,枪械生锈,而英国军队又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很容易因水土不服导致生病或者死亡。

三,英军的主力军队是孟加拉人,作战技术不高,虽然有英军指挥,但是伤亡也很大。

所以英军在缅甸的惨胜并不能说明缅甸军事比清朝强,两者其实相差不大,同属于农业文明的两个国家,又如何是纯工业国家的对手呢!


旧史风


首先,缅甸在当时是东南亚第一强国,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第二,缅甸地形非常复杂,山区丛林密布。

第三,就是英军深入缅甸,实施占领,也就给了缅军集中兵力在内陆作战,以及进行游击战的机会。而英军在两次鸦片战争当中,除了进军北京以后,从来都是在沿海作战,从来不进入纵深作战。

根本不给清军集结大军在内陆有利地形进行伏击战和游击战的机会。另外,就是英军入侵缅甸的三次战争,绝大部分士兵都不是英国人。比如,第2次入侵缅甸,英军出动的是3个孟加拉旅,所属的12个印度步兵团。

都是孟加拉印度土著兵参战,只有主要指挥官是英国人。在第1次英缅战争,英军深入缅甸,缅军最终集结6万军队在伊洛瓦底江与英军决战失败,但是很快,就进入雨季,英军武器难以有效使用。

在缅甸的雨季,疟疾横行,大批英军病死,最终英军死亡15000人(大部分是孟加拉印度人)。但是实际上三次英缅战争,英军取得了几乎所有战斗的胜利,同时控制了整个缅甸。

如果生病死亡也可以算战绩的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也病死2000多人,另外战死战伤近500人。总损失也在2500人。清军阵亡3100人,负伤4000人。损失远低于缅军损失。这种矬子里拔将军没有什么意思,鸦片战争英军总损失2500人,清军损失7000人。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军损失1.5万人,缅军也损失数万人。实际差不多。都是几比一的比例。


深度军事


个人来看,缅甸当年不是弱国,毕竟当年也是吞并了泰国等东南亚小国,但放到大清,就不一样了。

第一:大清军队那时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减,导致即使再多的军队也是无济于事的。

第二:那时的大清,还普遍装备着大部分的冷兵器,最先进的武器就是火绳枪和抬枪,但是那时英军早已装备上了先进的“棕贝斯隧发枪”所以,武器差是另一方面

第三:大清海上力量几乎为零,仅有的几艘木舰也还不敌英军的坚船利炮,而且,清军的炮台,大炮位置都是固定的,无法转动,且操作异常麻烦,与英军相比,相差甚远。

第四:军民不齐,由于英军进攻的迅速,倒致许多军民都造成了心理恐慌,认为英军几乎无敌,所以,这又是一方面

综上,就是本人的所有观点,欢迎大家来评论区纠正!


反迷你358团长楚云飞


自古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战争,都没有一方能向鸦片战争一样赢的如此轻松!说满清烂透了 但是后来的民国也是毫无作为!那一百年中国为中心的黄种人到底怎么了?除了小日本其他都毫无抵抗白人之力!说黄种人不行了!那为什么短短百年后,志愿军能打的联合国军丢盔卸甲,夺路而逃?一度收复汉城。连中国南部的小国越南也能打败法军,击沉米国护卫航母,活捉米国上将!

古代更不用说了被大汉打跑的匈奴 大唐打跑的突厥 后来的蒙古到了西方就是“上帝之鞭”就更不能明白,那一百年中国究竟怎么了?


阿博说古今


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打仗。。。

英国苏联美国打阿富汗也很惨,但是打利比亚南斯拉夫却不那么惨

鸦片战争说白了也只是想要钱,英国不愿意闹大,清政府也同样


施主赊瓶可乐


美国也败在越南,可见东南亚地理天气条件的严酷。


白起106_54043


缅甸是灭国之战,鸦片战争要钱要政策要地而已,能一样吗?


针尖碰上麦芒


缅甸吊打乾隆。缅甸的燧发枪打的清军怀疑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