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英緬戰爭英國慘勝!同時代的鴉片戰爭英國卻不費吹灰之力就勝了大清?

阿博說古今


這個我們可以做一個很好的對比。

首先可以肯定,英國的軍事實力是最強的,然後我們就可以比較大清和緬甸之間的差距。


必須要說明,整個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緬甸都是東南亞第一強國。它的實力非常強大,並且曾一度消滅之前的東南亞第一強國暹羅。


早在1762年,清緬之間便爆發了戰爭。當時緬甸試圖吞併雲南的部分土司,這直接影響了大清帝國的東亞國際地位。但其實一直到1766年之前,都是雲南地方在對抗緬甸的入侵。

1766年之後,乾隆皇帝任命楊應琚為雲貴總督,要求他以以雲貴一省兵力征服緬甸。當然結果並不盡人意,清軍不但沒有佔據緬甸的領土,反而被緬甸打進了家裡來。得知情況後,乾隆震怒,隨即逮捕楊應琚賜死。


1767年,乾隆皇帝以明瑞為雲貴總督,徵調滿洲兵三千,四川綠旗兵八千,貴州綠旗兵一萬(其中一千駐守普洱,並未參加遠征),外加雲南綠旗兵五千,合計二萬五千兵,分兩路進軍。

一開始,清軍旗開得勝,不過後來就因為戰線過長和緬甸多山地多林地不易運送物資而開始變得疲弱,在退敗之際,緬軍大舉反攻,清軍再次慘敗,主帥明瑞戰死。

不過這次戰役讓清軍明白了緬軍不善於圍殲戰和平原戰,更善於利用地形進行伏擊。

很快,不甘失敗的乾隆皇帝再次發兵緬甸,任重臣傅恆為經略,阿里袞、阿桂為副將軍,舒赫德為參贊大臣,鄂寧為雲貴總督。原來跟隨明瑞出征的滿洲兵調回,增調1500滿洲兵以及3000貴州兵入滇,後來又加派3000滿洲兵2000福建水師。

雖然勢頭比上次大的多,但是清軍在緬甸作戰仍然面臨著補給不足,人員補充不到位等情況,再加上緬甸這該死的地形,最後清緬雙方誰也沒有特別的優勢,反倒是士兵打的都厭戰了。迫於國力差距懸殊,緬甸表示願意賠款投降,大清接受了緬甸的提議。

這麼看來,緬軍的實力較清軍比還是稍弱的,但為什麼英軍打起來還這麼吃力呢?第一,緬甸的軍事實力在這幾年一直有所提高,和殖民者的長期接觸使得緬軍引進了不少先進武器。第二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英軍面臨著清軍曾經面臨過的問題——緬甸的地形太糟心了。多山加到處都是熱帶雨林,讓英軍的軍事行動進展緩慢,而緬軍又極其擅長伏擊戰,所以雖然三次英緬之戰英國都贏了,但是損失也是非常慘重。

比如第一次英緬戰爭,英方陣亡的人數也高達15000人,戰爭支出高達1300萬英鎊,使英國在印度一度陷入經濟危機。

在看鴉片戰爭,戰場都是可以發揮英國海軍優勢的沿海港口城市,每逢開戰,英軍可以先用絕對優勢的艦載火炮轟擊清軍炮臺,隨後發起搶灘登陸戰。

再者說,清軍的戰鬥力自乾隆後期開始一直在持續退化,到鴉片戰爭前夕,基本上已經沒什麼近戰能力了,所以在和英軍野戰時,也只有吃敗仗的份。


火器工坊


因為緬甸本身也不是弱國,四次清緬戰爭,清朝有哪次是贏了的?

清朝和英國都打過緬甸,但是情況又都有很大的不同。

清朝在全盛時期,碰到了同樣處於全盛時期的緬甸。當時的緬甸不要太牛,一邊還派主力部隊去入侵暹羅,一邊去主動挑釁清朝。

清緬戰爭的規模是越來越大,一開始只是局部摩擦。從第二次以後,打的越來越激烈,綠營不夠(雲南的綠營戰鬥力等於零,跑路能力MAX),八旗補上。前後死了兩任雲貴總督,最後只能不了了之(清緬雙方前線的將領都打累了,坐下來喝杯茶就稀裡糊塗結束了)。

但在這場戰爭中,清軍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雖然步兵表現的非常爛,但是八旗騎兵戰鬥力非常強。往往在平原地帶一個衝鋒,就能擊潰緬軍。這也是為什麼緬甸軍在軍隊數量、火器都佔優勢情況下,卻在大部分時間內只能採取守勢的原因。

因為八旗戰鬥力優秀,讓乾隆更加堅定了“騎射為本”的理念。

也正是因為這樣,一直到鴉片戰爭,清朝在武器上都沒有進步。綠營本來就爛也不說了,本來充當主力的八旗兵,也迅速墮落了。軍隊實力下降嚴重。

再看看對比

英國和清朝是反著的。英國在第一次對緬甸的戰爭中,就取得了勝利。雖然付出的代價比較嚴重,但好歹是打贏了。後面兩場就單純的在欺負小朋友。

但是英國付出的代價,明顯非常的大。

首先就是軍費的支出,居然高達1300萬英鎊。當時的英鎊和白銀的比價雖然沒有到辛亥革命後恐怖的1:7.但最起碼1:3是有的。算下,僅僅是第一次英緬戰爭,英國就花了4000萬兩白銀。而清朝打緬甸四次,才花了900萬兩。

其次就是戰死人數,英軍陣亡15000人,印度總督都差點下臺。完全可以想象這個代價有多大。

反過來看看鴉片戰爭,英國軍費總共才花了1200萬兩白銀,陣亡人數(包含得了瘟疫的),也才不到1000人。

但不得不說,英國也知道清朝有錢。在要賠款的時候,管緬甸要了100萬英鎊,管清朝要了2700萬銀元(包括廣東贖城費,清朝一次性支付),摺合600萬英鎊。

這差距,讓我想捂臉,說好了大清帝國的呢?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距?

1.清朝從乾隆中期以後,就開始了不可避免的衰弱

2.經歷了拿破崙戰爭以後,歐洲的軍隊已經走向了成熟。緬甸本身已經引進了大量的火器,雖然不精,但對於近代戰爭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和反制的方法。不像清軍,還是傻呵呵的人海戰術,密集衝鋒,實力送分。

3.緬甸的社會矛盾相對較小,被佔領地區都在積極籌備反抗。而清朝,只能用一句話來概括:

君視民如草芥,民視軍如仇寇。這點,才是最重要的吧。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下半葉,緬甸是東南亞的小霸王,屢次入侵雲南地區,乾隆皇帝震怒之下,直接派兵進入緬甸作戰,可惜戰事不利,清軍被打的灰溜溜的跑回來了,顏面盡失的清朝又增加兵力,直到打的雙方都無法承受之時,緬甸作出了妥協,賠款稱臣結束了戰爭。



那時候的清軍平定了準格爾部,解決了大小和卓叛亂,戰鬥力還是可以的,但是跟緬甸的戰爭卻一點便宜沒有佔到,這說明緬甸還是很有實力的。

而且緬甸此時正處在上升期,武器上反而比清軍先進,那時候緬甸已經開始使用燧發槍,而清軍還在使用火繩槍。

不思進取的清朝,拒絕了火器上面的革新,等到英軍發動鴉片戰爭時,清軍幾乎沒有了抵抗能力,英軍沒有太費力,反而英軍打緬甸卻打的很吃力,這是為何?

難道緬甸的軍隊更強?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明明是兩場性質不同的戰爭

英國和清朝的鴉片戰爭是一場貿易逆差所引發的武裝鬥爭。

面對清朝的體量,英國只想打開清朝市場,不以奪取土地為目的,所以狡猾的英軍只在沿海地區作戰,並沒有深入內陸,他們只想以武力敲開清朝的國門,開放貿易口岸。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憑藉軍事技術的先進性,壓制清軍。

而清朝在極短的時間內,也沒有用舉國之力對抗,而是以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緬甸卻不是這樣的。

英軍進攻緬甸,實行的是滅國級別的戰爭,為的是奪取緬甸的土地,進行殖民統治。

緬甸舉全國之力對抗,英軍也是下了大力氣。

最終緬甸戰敗亡國,國王被流放印度,英國佔領了緬甸全境。



雖然英軍在緬甸幾乎沒有打過敗仗,然而英軍在戰爭中死亡一萬五千多人。

算得上是慘勝。

而英軍死亡這麼多人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緬甸軍隊有多麼能打,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緬甸處於熱帶地區,山多林密,水網縱橫,非常有利於緬甸軍隊打伏擊,這是英軍傷亡大的原因之一。

二,熱帶雨林氣候,溼熱多雨,槍械生鏽,而英國軍隊又不適應當地的氣候,很容易因水土不服導致生病或者死亡。

三,英軍的主力軍隊是孟加拉人,作戰技術不高,雖然有英軍指揮,但是傷亡也很大。

所以英軍在緬甸的慘勝並不能說明緬甸軍事比清朝強,兩者其實相差不大,同屬於農業文明的兩個國家,又如何是純工業國家的對手呢!


舊史風


首先,緬甸在當時是東南亞第一強國,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力。第二,緬甸地形非常複雜,山區叢林密佈。

第三,就是英軍深入緬甸,實施佔領,也就給了緬軍集中兵力在內陸作戰,以及進行遊擊戰的機會。而英軍在兩次鴉片戰爭當中,除了進軍北京以後,從來都是在沿海作戰,從來不進入縱深作戰。

根本不給清軍集結大軍在內陸有利地形進行伏擊戰和游擊戰的機會。另外,就是英軍入侵緬甸的三次戰爭,絕大部分士兵都不是英國人。比如,第2次入侵緬甸,英軍出動的是3個孟加拉旅,所屬的12個印度步兵團。

都是孟加拉印度土著兵參戰,只有主要指揮官是英國人。在第1次英緬戰爭,英軍深入緬甸,緬軍最終集結6萬軍隊在伊洛瓦底江與英軍決戰失敗,但是很快,就進入雨季,英軍武器難以有效使用。

在緬甸的雨季,瘧疾橫行,大批英軍病死,最終英軍死亡15000人(大部分是孟加拉印度人)。但是實際上三次英緬戰爭,英軍取得了幾乎所有戰鬥的勝利,同時控制了整個緬甸。

如果生病死亡也可以算戰績的話,在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也病死2000多人,另外戰死戰傷近500人。總損失也在2500人。清軍陣亡3100人,負傷4000人。損失遠低於緬軍損失。這種矬子裡拔將軍沒有什麼意思,鴉片戰爭英軍總損失2500人,清軍損失7000人。第一次英緬戰爭,英軍損失1.5萬人,緬軍也損失數萬人。實際差不多。都是幾比一的比例。


深度軍事


個人來看,緬甸當年不是弱國,畢竟當年也是吞併了泰國等東南亞小國,但放到大清,就不一樣了。

第一:大清軍隊那時吸食鴉片,軍隊戰鬥力大大削減,導致即使再多的軍隊也是無濟於事的。

第二:那時的大清,還普遍裝備著大部分的冷兵器,最先進的武器就是火繩槍和抬槍,但是那時英軍早已裝備上了先進的“棕貝斯隧發槍”所以,武器差是另一方面

第三:大清海上力量幾乎為零,僅有的幾艘木艦也還不敵英軍的堅船利炮,而且,清軍的炮臺,大炮位置都是固定的,無法轉動,且操作異常麻煩,與英軍相比,相差甚遠。

第四:軍民不齊,由於英軍進攻的迅速,倒致許多軍民都造成了心理恐慌,認為英軍幾乎無敵,所以,這又是一方面

綜上,就是本人的所有觀點,歡迎大家來評論區糾正!


反迷你358團長楚雲飛


自古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戰爭,都沒有一方能向鴉片戰爭一樣贏的如此輕鬆!說滿清爛透了 但是後來的民國也是毫無作為!那一百年中國為中心的黃種人到底怎麼了?除了小日本其他都毫無抵抗白人之力!說黃種人不行了!那為什麼短短百年後,志願軍能打的聯合國軍丟盔卸甲,奪路而逃?一度收復漢城。連中國南部的小國越南也能打敗法軍,擊沉米國護衛航母,活捉米國上將!

古代更不用說了被大漢打跑的匈奴 大唐打跑的突厥 後來的蒙古到了西方就是“上帝之鞭”就更不能明白,那一百年中國究竟怎麼了?


阿博說古今


關鍵問題在於為什麼打仗。。。

英國蘇聯美國打阿富汗也很慘,但是打利比亞南斯拉夫卻不那麼慘

鴉片戰爭說白了也只是想要錢,英國不願意鬧大,清政府也同樣


施主賒瓶可樂


美國也敗在越南,可見東南亞地理天氣條件的嚴酷。


白起106_54043


緬甸是滅國之戰,鴉片戰爭要錢要政策要地而已,能一樣嗎?


針尖碰上麥芒


緬甸吊打乾隆。緬甸的燧發槍打的清軍懷疑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