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魏书生和李镇西等教育思想?

为教育发声


这两个人还是在我大学的时候知道的,当时的老师经常拿他们举例子来讲教育方法!

个人比较喜欢魏书生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那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我现在的教育生涯中,也时刻铭记这句话,并且坚持执行!

而对于李镇西,佩服的还是他对作文的讲解,绘声绘色,入情入境!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如何作文!

两位大家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每一位都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还有许多的困难等待我去克服,更有许多经验等我去借鉴!



神弛教育


老柯说教育今天借此机会谈谈对魏书生教育教学理念的看法。

1.首先看看魏书生的简介。



可以看出,对教师职业而言,魏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对教师职业是发自内心的真爱!

2.再看看他获得的荣誉。



应该说,在教师和教育领域你能想到的最高荣誉,魏老师都获得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其影响之大。

3.了解一下他的家庭。



常听人说,好的老师教出了很多好的学生,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往往无能为力,而魏老师却用事实改变了这一观念。这也是他令人信服的地方。

4.看看别人对他的评价。



魏老师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全才,这一点,又给了我们当老师的很好的启迪作用。

5.他的育人策略举例。



以上是魏老师最为典型的记日记行动,不光自己记,还要求并带领学生一起记,并谓之道德长跑。

以下是魏老师在班级坚持的名人名言警句摘抄活动,他称之为:点亮心灯。



像这样的效果奇佳深受学生喜爱的教育教学策略,不胜枚举。

6.班级管理理念。

首先,是其班级管理理念的基石:人治和法治相结合。



其次,学生的自我管理持续而到位。



再次,系统思想让其班级管理有理有据。



总之,魏书生老师被称为现代孔夫子,语文教学一线名师四大天王之一等称谓,足见他的影响力之深远。但是,凡事需一分为二的看,我们研究他,应该还原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学习他更应该讲究策略,而不是全盘照抄。

最后留几个思考题,期待把对魏书生个案的研究引向深入。



至于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老柯说教育会找机会探讨,敬请关注。

老柯说教育欢迎大家参与交流!


老柯说教育


魏书生,一中学校长兼毕业班班主任。

魏校长经常出门参加学术会议,一离开短则几日,长则数月。班级工作和教学进度却丝毫不受影响。只需列出个计划安排,学生就会自觉完成。且每次会考,班级成绩及所教科长居全市之冠。

凡差生进入该班,无需过多去做启迪,自然而然就变好了。这乃教育界的奇迹。

有幸听取了魏校长的一堂讲座,确实惊叹佩服。教书育人能达到如此地步,不枉在教育界混迹了。

习惯的养成,是魏老师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一大法宝!学生进入这个集体。无形中被班级良好的风气感染熏陶,自觉性就形成了,老师在与不在完全一个样。也无须老师涶沫横飞、声嘶力竭地去宣讲课文内容,而只要按照老师的提示自己去钻研、去解惑、去了解、去巩固。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另一位,不甚了解。也就无从比较。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是魏老师的名言。

真正从心里佩服魏书生老师!


筱硝雨歇


两位作为“优秀教师”还是不错的。但是要上升到“教育家”、“教育思想”之类的高度,恐怕还有很多问题。首先为两位都是现实当下很流行的所谓“教研专家”,他们都是以教研不出发点的,以个人经验为核心理念,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支撑;其次,他们的经验也好、理论也好,因其个人因素浓重,所以相对来说缺乏“可复制性”,甚至很多缺乏推广意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实际上是因为官员身份然后才有人(包括他们自己)按图索骥去进行总结提纯增加理论支撑等等,属于典型的“制造型”经验理论思想。总之,说他们都是优秀的教育专家还可,如要再拔高 ,恐怕不但不会有什么好的意义,连他们也会不“自信”的哟😄


寒江一苇蓑笠梦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这句话足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在教育界的影响力!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学习与实践,一直也没有停止对两位老师教育思想的学习与研究,简单谈以下几点:

一、教育大家的共性

新时代教育家,我认为:

1.对待教育有无限热爱,永不降温;

2.终生从事着一线工作,永站讲台;

3.眼界长远的教育追求,永在路上;

4.百科全书的学识素养,永远学习;

5.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永在探索;

6.共享传承的博大胸怀,永不止步;

二、教育大家的特长

两位老师都是语文出身,不仅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更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通过读书和实践进行积累和提升!两位老师本来就拥有收集积累素材的习惯,所以出版的专著之多这也是其它学科老师很难做到的!这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学科特长和习惯特长!

三、教育大家的思考

任何工作都需要思考,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知识变成自己能力的过程必定是将看到的知识进行改造,只有加以改造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从而进行融汇变通!因为任何模式都不可能照搬硬套。我们说方法可以学习,思想可以借鉴,但都需要有个辩证的过程。我们也已经看到,很多的做法在两位老师的时代可以实现,但是新时代已经很难实现了,只有我们辩证的学习和借鉴,才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智慧产物。

细节问题以后在谈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教育一点一滴


教育一点一滴


好像是前年吧,我们地方学校都推行魏的高效教育法,教师人手一本魏的笔记摘录。全国去年又铺展高效课堂,教师都不知道教育方向了。

王守仁先生的“知行合一”,是在他被流放到荒蛮之地时,个人得失已不再重要的情况下,潜心实践的成果。它开创了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教育脱离生活的“学,“考”毫无意义。我个人是如此理解的。

世人如今定义“专家",好像为时太早。一套完整的理念,应该要让时间去过滤它,让时间去评价它的意义。我们不可用生活的特例去武断地评判,更不可及功见利。君不见史书上太多现今“家"字号,他们活着时都还没有称“家",真正的“家"字号很多是被穷死的。


云端清风1


魏老师和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值得学习。但如果要老师们都按照两位的模式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就有东施之嫌了。毕竟“因材施教”才是最精典的教育原则。跨地域跨层次去把别人的好东西搬来用,只会成为自己的桎梏!


四季耕读


魏书生的大名听说过,李镇西的讲座现场听过。

至于思想啊教育家啊存疑。

当然,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学习!

本人计无庸。争取有机会当面向二位讨教



计无庸


都是招遥撞骗的大骗子,玩嘴巴吹牛的东西,有本事它来乡村少数民族地方试试看。语言都不通,我倒要看看这些骗子砖家有什么鸟教学本事


手机用户6940384724


都是一碗鸡汤,某些人为了名利,抬轿的,吹喇叭的,唱戏的皆大欢喜,台下一伙傻傻看戏的,祸害了多少学生,人在做,天在看,魏公公,李小宝摸摸自己的良心,皇帝的新衣,还有一块地方安放你们的良心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