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包寶寶》:多少父母正以愛之名,“吃掉”孩子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的作品《BAO》(《包寶寶》)獲得。(歡迎關注我們的抖音賬號:悉尼那些事兒 或搜“mandage”)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包寶寶》:多少父母正以愛之名,“吃掉”孩子


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這部短片都好評如潮,

它讓“中國式親情”獲得全球關注。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包寶寶》:多少父母正以愛之名,“吃掉”孩子


這支動畫片,用七分多鐘講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母子故事。

獨自在家的媽媽在吃包子時,突然發現包子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圓圓的大腦袋,白白嫩嫩的模樣,天真有趣。

從此,母子倆親密無間,形影不離。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包寶寶》:多少父母正以愛之名,“吃掉”孩子


媽媽像養孩子一樣養著這個小包子。

她餵它吃飯,給它量身高、洗澡……媽媽時時刻刻都帶著它,一起去菜市場買菜,一起去鍛鍊身體……

包寶寶時常圍著媽媽團團轉,逗她笑,給孤獨的媽媽帶來了很多很多生活的樂趣。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包寶寶》:多少父母正以愛之名,“吃掉”孩子


在媽媽的照顧下,包寶寶一天天長高長大了,它有了自己的生活,開始交朋友。而媽媽卻感到非常失落,無論她怎麼討好包寶寶,都無法控制他想自由的心。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包寶寶》:多少父母正以愛之名,“吃掉”孩子


終於有一天晚上,包寶寶回家了,媽媽激動不已。

可是,包寶寶回來,只是為了收拾行李,它要和金髮碧眼的女朋友離開這個家。媽媽苦苦哀求,不讓包寶寶離開,但包寶寶不予理會,去意已決。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包寶寶》:多少父母正以愛之名,“吃掉”孩子


媽媽無法控制自己失望和憤怒,突然“激情犯罪”,把包寶寶塞進了自己的嘴裡,吞進肚子裡。

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包寶寶》:多少父母正以愛之名,“吃掉”孩子


媽媽淚如雨下 ,但為時已晚。媽媽用愛吞噬了包寶寶。

愛,有條件嗎?

在媽媽看來,包寶寶像一個她個人的“所有物”,她可以為他做所有的事,去愛他,但前提是——包寶寶不離開她。

這部動畫短片只有幾分鐘,卻將盡了典型的中國式親子關係。

我愛你,但你不能離開我。

我愛你,但你要聽我的。

我愛你,但你要做到最好。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似乎總隔著千萬種交換條件,條件成立,才會有愛。

可是,親子之間的愛,真的有條件嗎?答案是:沒有。

父母真正有智慧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你不用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就這麼簡單。

養育孩子,是一生的功課。父母的職責,並不是養育孩子“到成年”“到上大學”“到工作”“到結婚”……親子關係,是貫穿人漫長一生的關係。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幫助孩子完成ta的人生使命。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也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使命,並且努力完成。

每個人的使命各不相同,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成為真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