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五次大灭绝,请问是哪五次?

小龙哥G


人们常说地球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成为生命的家园至少有38亿年的历史了。可是地球这个家并不总是对生命友好的。有时候地球会毁灭生命,让生物发生惨烈的灭绝。地球生命史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一共发生了5次。

图示: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第一次,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85%的物种灭绝了。

遭受这次灭绝的生物是海洋生物,因为这时候地球上还没有出现陆地生物。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鹦鹉螺。别看现在海洋中是鹦鹉螺只有十几厘米。可是奥陶纪的鹦鹉螺身长可达11米,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顶级掠食者。不过这种体型巨大的奥陶纪霸主没有逃过灭绝的厄运。

图示:奥陶纪海洋中的霸主鹦鹉螺

科学家认为导致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是地球附近的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伽马射线暴正好击中了地球。伽马射线摧毁了地球上的臭氧层,导致了海洋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食物链基础遭到摧毁,发生了大饥荒。这种说法受到了受到了很高的认可度,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地球上的浮游生物对于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它们是地球生物链中最基础也是最脆弱的一环。

图示:现在海洋中的鹦鹉螺

第二次,泥盆纪大灭绝,发生在3.7亿年前,75%的海洋生物灭绝了。

这时海洋中的生物刚刚从上次大灭绝的阵痛中走出来,不幸又降临了。导致这次大规模性灭绝的的凶手来自地球的内部——超级地幔柱喷发。地球的内部充满了高温的岩浆。这些岩浆在地壳下流淌着,终于有一天地壳承受不住来自地下的巨大压力,海底被撕开了。3000亿立方米的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喷发附近的海洋生物当即被烫死,海水遭到了严重污染。海洋生物的厄运又来了。

这时的海洋生物趁着地球上这两次灾难的间隙已经发展到了脊椎动物——鱼类。鱼类已经进化出了身长11米,体重超过4吨,咬合力有5吨的可怕怪物——邓氏鱼。不过再大的鱼在超级地幔柱喷发面前也只能变成烤鱼。

此后,一些鱼类为了生存下去,鼓足勇气开始了伟大的探险历程——踏上陆地。最早的两栖动物出现了。

图示:泥盆纪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邓氏鱼

第三次,距今2.5亿年前二叠纪大灭绝,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

超过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永远的消失了。这次地球大有把地球上生物赶尽杀绝的架势。地球上的生命这次遭受了多重灾难的打击:气候变化、空气成分改变、超级火山喷发,沙漠肆虐以及地球遭受到小行星的撞击等等。这期间地球的火爆脾气上来了,超级火山喷发竟然持续时间长达800万年!地球瞬间变地狱。躲过了两次大灭绝灾难的三叶虫这次没有躲过去,灭绝了。

图示:三叶虫化石

第四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四次生物大灭绝,76%的物种灭绝了。

二叠纪大灭绝刚刚过去,三叠纪又来了。这次的罪魁祸首还是地下流淌的岩浆。火山喷发造的高温,毒气以及遮天蔽日的灰尘形成的气候变冷等等连锁反应让三叠纪的动物们苦不堪言。不过恐龙在这次灭绝事件后开始兴盛起来。

图示:三叠纪大灭绝开启了恐龙时代

第五次,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时代就此终结。

恐龙灭绝的原因,现在提的最多的说法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了。关于这些方面的报道在这五次生物大灭绝中是最多的了,这里就不在赘述了。总之恐龙的消失给哺乳动物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很难想象现在的世界还是恐龙横行的时代是个什么样子的。

<strong>图示:恐龙的末日

大家发现没有,每次生物大灭绝之后,生物总是愈挫愈勇,朝着更高等的方向发展。是地球的灾难促成了生物的进化吗?如果地球上不发生这些灭绝灾难地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就是兔斯基


我们都知道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虽然宇宙空间从目前科学技术探测来看,只有地球存在生命,也只有地球适宜人类生存。虽然地球在星系位置来看得天独厚,但形成到现在也是多灾多难,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体,共有五次大灾难,造成了五次生物大灭绝,科学界目前虽有争议,但这是普遍看法。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五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和原因:

1,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地球上大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使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冷,冰川锁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所以,导致85%的物种灭绝。

2,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于泥盆纪晚期,其时泥盆纪早,中期气候是温暖的。化石记录说明当时远至北极地区都处于温带气候。到了泥盆纪晚期,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造成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3,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这次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演化的里程碑,原因是地球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一个联合的古陆。因此,很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而大气层的含氧量也急剧减少,板块运动造成气候突变,导致沙漠面积范围扩大,火山大规模暴发,时间跨度20万年到200万年,估计地球上有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生物灭绝。

4,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也就是三叠纪大灭绝,距今2亿年前,延续了5000万年。从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脉,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陆地生物进一步增多,恐龙家族开始繁荣。这次生物大灭绝也造成了75%左右的物种灭绝,主要为海洋生物。

5,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它就是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生物大灭绝,这次大灭绝事件造成了恐龙家族的整体灭亡,而地球上80%左右的物种灭绝,持续时间约100万年。这次大灭绝事件,基本可以认定为:是由小行星撞击地球而造成的。





用户4546779864196钟


寒武纪大爆炸以来,也就是显生宙时期,地球共发生过五次大灭绝事件。而显生宙之前的生命历史细节已难以考证,像24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导致了大量厌氧的古细菌和真细菌消亡,但由于化石证据稀缺,灭绝程度到底有多惨烈已经无法证实。下面说一下显生宙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事件

时间:古生代奥陶纪末期,距今4.5至4.4亿年前。

主要影响:造成了27%的科、57%的属和60-70%的物种灭绝,是显生宙第一次大灭绝事件,也是有史以来第二大规模的灭绝事件。这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灾难,腕足类、苔藓虫、牙形虫、三叶虫、笔石类、双壳类和棘皮类等类群的大量种类绝迹。

奥陶纪的巨型头足类:直角石

原始鱼类存活了下来,并在这次大灭绝之后开始繁盛,渐渐取代无脊椎动物主导海洋。

原因:奥陶纪末期,地球出现了严重降温,南极冰盖形成导致海平面下降,导致浅海区大面积减少,而浅海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底栖种类消亡。

有专家怀疑这次事件是银河系内一颗超新星爆炸引发的伽玛射线暴造成的,但目前没有有力证据。

第二次:泥盆纪晚期大灭绝

时间:泥盆纪晚期,距今3.75至3.6亿年前,可能持续2000万年。

主要影响:造成了19%的科、50%的属和至少70%的物种灭绝。海洋无脊椎动物再遭重创,三叶虫、腕足类、头足类和造礁生物中很大一部分种类灭绝。无颌鱼类消亡,盾皮鱼灭绝,“鱼类时代”终结。

泥盆纪的霸主:邓氏鱼

在陆地上,这次大灭绝没有阻挡植物和节肢动物的活跃进化。由于海洋环境的极度不适宜,四足动物乘势登陆,原始两栖动物出现,脊椎动物开始抢占陆地。

原因:这次大灭绝应归咎于当时长期的不稳定气候,冷热变换迅速。其中海水缺氧和海平面下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泥盆纪中期植物非常繁荣,它们的光合作用抽走了二氧化碳,导致气温骤降和海水缺氧。

第三次: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

时间:二叠纪末期,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交界,距今2.58至2.52亿年前。

主要影响:造成了57%的科、83%的属和90-96%的物种灭绝,其中海洋动物灭绝了96%,陆地动物灭绝了70%,是有史以来已知规模最大的一次灭绝。海洋和陆地的无脊椎动物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很多非常成功的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造礁生物、海蕾和纺锤虫惨遭灭门;其他生物种类锐减,包括海百合、腕足动物和陆生蕨类;只有少数生物受影响较小,如双壳贝类。

二叠纪末大灭绝

这场规模极大的大灭绝差点将地球打回寒武纪之前的单细胞生物时代,但对脊椎动物的影响实际较小,海洋里很多种类的鱼类活了下来。这场灾难对四足动物的最大影响是导致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改朝换代”,从合弓动物(哺乳动物的祖先)主导改变为蜥形动物(爬行动物,包括恐龙)主导。

原因:造成这次大灾变的是峨眉山超级火山爆发和西伯利亚超级火山爆发,由此导致了温室效应、酸雨频发和海洋缺氧。此外还要考虑到盘古超大陆形成导致的滨海区域缩小、气温下降和火山活跃。

第四次: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

时间:中生代三叠纪末期,距今2.01亿年前。

主要影响:造成了23%的科、48%的属和70-75%的物种灭绝。这次事件是恐龙时代的黎明,早期的主龙类、多数合弓动物和大型两栖动物纷纷灭绝,使恐龙在几乎没有陆地竞争的情况下接管了陆地世界。鳄鱼接替植龙成为淡水生态系统霸主,直至今日。原始哺乳动物幸运地活了下来,它们将被恐龙压迫1.4亿年。

三叠纪末灭绝的植龙类:凿齿鳄

鱼类和海洋爬行动物都有一部分灭绝,又有一部分出现。鱼类的古代种群开始向现生种群转变,现代意义的鲨鱼在这次大灭绝后出现。幻龙和很多种类的鱼龙在该事件中灭绝,蛇颈龙类开始繁盛。

原因:三叠纪末期,中大西洋超级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覆盖了7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现在整个欧洲的面积。这次超级火山事件引发的气候灾变就是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第五次: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

时间:中生代白垩纪末期,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界,距今6600万年前。

主要影响:造成了17%的科、50%的属和75%的物种灭绝。由于这次大灭绝导致恐龙灭绝和哺乳动物崛起,而广为人所熟知。虽然这次大灭绝是最有名的,但却不是最严重的,相反,从灭绝的科的角度来看,这是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程度最轻的一次。

在海洋里,除海龟以外的所有海洋爬行动物、菊石都消失了;在陆地上,非鸟恐龙全部灭绝了。上述动物的绝灭为哺乳动物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地球历史由此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鸟类是唯一还活着的恐龙,但它们未能像祖先一样成为地球的霸主。

霸王龙和三角龙

原因: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几十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到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处,这是地球有史以来第二大的陨星撞击事件,留下的撞击坑半径有150公里。这次撞击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地球连续几年,有的地方甚至十几年都见不到阳光,足以导致植物枯萎,整个食物链崩溃,大型动物纷纷饿死。

除上述五次大灭绝,历史上还发生过很多次级灭绝事件,对生物多样性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如1.2万年前的更新世—全新世灭绝事件,导致大地懒、剑齿虎和猛犸象等巨兽灭绝;而著名的巨齿鲨灭绝于260万年前的新近纪—第四纪灭绝事件。

另有研究者称,由于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人口爆炸、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原因,地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与前五次大灭绝是地球环境变化导致的不同,这次大灭绝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地球上的生物将越来越少,造成的生态灾难难以估量。


动物博览


对任何一个物种来说,物种灭绝都是灾难性的,但是纵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灭绝就是平常事了,物种灭绝不断发生,导致地球上物种不断更替。然而,有时灭绝率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突然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大灭绝事件,大灭绝事件虽然灭绝了许多物种,但留下的生态位空缺可能会让其他血统的动物替代导致新的生态系统产生,塑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化。

如上图所示,从化石记录中反映出来的物种灭绝率在整个地球史上一直在波动,但有时物种灭绝率会突然戏剧性的上升(超过一半物种从化石记录中消失),被称为大规模灭绝,目前已经发生了五次。五次大灭绝只是5.42亿年前显生宙一系列灭绝事件中最极端的五次。在大多数情况下,灭绝的原因仍然存在争议,只有最近一次大灭绝事件似乎研究得较清楚。

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事件是有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也是第二大灭绝事件。在此期间,大约85%的海洋物种灭绝了,导致腕足类和苔藓虫类的三分之一,以及众多的牙形纲、三叶虫和笔石类动物的消失。当时还很少有生活在海洋之外的物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冷进入冰川时代和随后的气候变暖,此次灭绝事件实际上由两个相隔约100万年的灭绝事件组成。第一个事件是由气候变冷引起的,当时的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如下图;第二个事件是由随后的气候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了海洋气温和海平面。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附近超新星引起的伽马射线爆发可能是导致奥陶系-志留系大灭绝的原因之一,伽玛射线爆发会剥去地球的臭氧层,导致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

晚泥盆世灭绝可能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约3.76亿到3.6亿年前,科学家对这种灭绝的原因知之甚少。主要两个著名的物种多样性的下降包括克尔瓦瑟事件,约20%的动物科和70-80%的动物物种灭绝,主要受影响的动物包括菊石、底栖有孔虫、腕足类、牙形纲、片状珊瑚、无颚鱼类、板层动物、层孔虫海绵和三叶虫,原始泥盆纪造架生物床板珊瑚和层孔虫没有从灭绝中恢复过来,对珊瑚礁生态影响剧烈;汉格伯格事件使海洋科家族数量下降约16%,包括菊石、介形虫和厚皮动物。

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时间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危机,至少90%的物种灭绝,甚至昆虫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是昆虫漫长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灭绝。二叠纪大灭绝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和进化过程,在灭绝事件之后,陆生四足动物的多样性花了3000万年才恢复。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一事件是西伯利亚火山喷发出大量熔岩和温室气体的结果,导致了一系列的气候连锁性变化,包括全球变暖、海洋酸化和酸雨、海洋缺氧以及汞等有毒金属中毒。热带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高达45摄氏度,盘古大陆沙漠温度可能更高,导致大量陆地动物、海洋爬行动物和鱼类从化石记录中消失,只有高纬度地区例外。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煤是二叠纪种子蕨类植物形成的,也是灭绝事件的受害者。三叶虫(下图),这个在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物种,就是在这个时候灭绝的。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末期,灭绝迎来了侏罗纪。原因尚不清楚,关于气候变化、小行星撞击和火山爆发的假说也一直存在争议。灭绝事件发生在超大陆泛古陆分裂之前。在海洋中,整个牙形纲(下图)和34%的海洋属消失。在陆地上,除了鳄鱼目和翼龙目以外的所有古龙,一些残存的兽脚目动物以及许多大型两栖动物都灭绝了。这次灭绝事件使得恐龙得以茁壮成长,并接管了一些由于先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这类角色物种灭绝而遗留下来的空缺。

白垩纪末期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这个1.6亿年来占统治地位的脊椎动物群体从地球上消失了,兽脚亚目恐龙进化为鸟类的一个分支除外,事实上,所有体重超过25公斤的陆地动物都灭绝了。这次灭绝的原因现在被认为是现在尤卡坦半岛海岸附近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导致的灾难性结果,现在有大量的地质证据支持这一理论。白垩纪末大灭绝后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时间比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时间短,约为1000万年。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现在已经开始第六次大灭绝,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大约4万到5万年前,在人类到达澳大利亚之后,袋狮(下图)、一吨重的袋熊和一些巨型袋鼠物种灭绝消失了。在北美,几乎所有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都发生在一万到一万两千年前,剩下的只有较小的哺乳动物,如熊、麋鹿、驼鹿和美洲狮。人类文字记载了许多动物的灭绝:渡渡鸟在1662年左右灭绝;Steller海牛在1768年灭绝,欧洲人于1741年首次发现Steller海牛,并捕杀它获取肉和油,最后一头Steller海牛死于1768年,这相当于从海牛第一次与欧洲人接触到该物种灭绝只花了27年时间;1914年,最后一只旅鸽死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一家动物园;1918年,最后一只卡罗莱纳长尾小鹦鹉死亡;日本海狮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渔民的捕杀而灭绝等等等等。


科学闰土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



LDD55195342706


第一次,四点四亿年前,百分之八十五物种灭绝。第二次,四点六五亿年前,大部海洋生物灭绝。第三次,二点五亿年前,百分之九十六生物灭绝。第四次,一点八五亿年前,百分之八十的爬行动物灭绝。第五次,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灭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