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方能消除“黑诊所”-掌上春城

4月10日,昆明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在全市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集中整治日统一行动。当日,全市共打击非法游医24人,依法取缔无证行医“黑诊所”38家,对违法违规的38起案件进行立案查处,收缴各种药品和器械171箱(袋)、牙椅3张。

“黑诊所”的存在,极大地扰乱了医疗卫生市场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不啻为生长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大毒瘤,必须高度重视,持继打击。应当肯定,在打击“黑诊所”这一问题上,有关部门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严厉的,称得上尽心尽力。但在现实之中却又难免遗憾地看到,在一波又一波严打浪潮的冲击下,各类“黑诊所”却如同春天的韭菜,割完一茬又长一茬。其原因,值得思考。

“黑诊所”的反复滋生,自然离不开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为支持。在现实情况中,之所以有人愿意选择“黑诊所”,其原因无外乎下列几点:一是方便快捷,随到随看,随看随走,免去了大医院看病的排队之烦;二是阶格低廉,花费不多,对低收入人群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三是多半隐密偏僻、毫不起眼,从某种角度上讲对患者的稳私也是一种“保障”……从这种种“需求”上,我们不但能够看到“黑诊所”久治不绝,反复滋生的客观必然性,同时也能看到当前在基层医疗服务供给上的问题和短板,进而明确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黑诊所”治理之道。

在治标方面,应当集中针对当前“黑诊所”运营的方式和特点,从查处中发现的难点入手,提高打击的力度和精度。应当积极建立“群防”机制,牢牢盯住药品渠道,打掉“黑诊所”非法运营的物质基础;应当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对无证行医现象严管重罚,有效提高“黑诊所”的违法成本;应当通过媒体宣传,提高群众的认识和觉悟,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卫生医疗观念,引导养成有病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良好习惯。

相对于治标,更加重要的则是治本之道。应当在深化医疗制度改革上加快步伐,通过提高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降低医疗费用等手段,降低医疗经济门槛,有效减少患者支出。要加大正规基层医疗机构和单位的铺设范围,积极提升其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质量不优、数量不足问题。同时也应当通过评议考核培训等方式手段,对那些确有医术、医德良好的私人医疗从业者进行扶持,使同样灵活高效的合法诊所成为基层医疗供给的重要补充、有力支撑。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各级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向深入开展,社会整体医疗环境已经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这都为根治“黑诊所”顽疾开拓了良好的前景。相信随着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的不断用力,“黑诊所”终有在社会上无处存身,彻底消失的一天!

昆明日报评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