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修起“致富路”

◎記者 姜倩倩

4月10日上午,環翠區羊亭鎮王家夼村黨支部書記王明德忙完手頭工作,就急忙跑到村東北頭,察看道路硬化進度。

不光王明德急,村裡百姓更急,路過的村民都問:“王書記,咱村的路啥時候能修好,大夥兒都盼著吶!”“快了快了,月底就能完成硬化。”王明德心裡天天數著日子呢。

贫困村修起“致富路”

王明德(右二)在察看連村路硬化進度。 通訊員 阮豐植 攝

王家夼村位於環翠區羊亭鎮東南方,三面環山,村民東行都要繞一大圈,要進市區更是不易。去年2月,王明德剛到村裡任職的時候,看到村裡的情況也犯了難,沒有像樣的進村路,土地地質差,沒啥產業。但王明德也看到了另一方面,村子周圍山林茂密,景色優美,還有老雨頂、玉皇廟、狀元府等自然資源和文化歷史資源。

這個基礎差、底子薄的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如何才能富起來?“路,就是關鍵。”王明德很快找準了癥結所在——村裡少路,少的是進村路、進山路、生產路,少的也是百姓的致富路。

主意已定,王明德多次與財政、交通部門協調,將連村路建設納入農村公路項目庫,申請了200萬省級交通建設資金。修路需要徵用40多戶村民的土地,他就和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

很快,施工隊進村了。清理掉多餘的草木,一點點平整土地,紮紮實實打好路基……去年12月,王家夼村到梅家溝村1.7公里的連村路路基修好了。這條路讓村民東行少走四五公里,保證公交車、旅遊大巴順利通行,為帶動後期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打下基礎。去年還啟動了長2.2公里的進山路及停車場修建工程,完成了生產路硬化工程。道路建設,直接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成為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交通基礎支撐。

但王明德還不滿足,他要把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變成富裕路、小康路。隨後,王家夼村開始進行空間規劃、環境藝術、建築民居等全方位設計,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去年11月,王明德聯合威海海娃手作藝術坊,利用村內閒置廠房,建設貝殼工藝館,打造集貝雕製作培訓、展覽展銷、科普研學為一體的文創基地,已培訓村民30多人,預計每人每年增收2000多元。同時,建設鄉村記憶館,帶動鄉村文化傳承;成立呂劇團,建設鄉村大舞臺,為發展夜間旅遊打下基礎;將1500平方米的閒置房屋建成加工車間,為村莊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王家夼的脫貧致富路越來越順當,今年,村裡要建觀光長廊、釣魚臺、休閒木屋、登山步道,舉辦首屆登山節,發展鄉村民宿,用王明德的話說:“遊客停下來、慢下來、留下來了,俺村百姓才能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