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鄉村游」鋪就農民「致富路」

妹子,恁這石磨磨、白布過(濾)的酸漿豆腐醇香可口啊!”10月15日,在西峽縣五里橋鎮前營村白廟遊玩的鄭州市民李大媽說,“雖然我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我對農村生活非常眷戀。我想帶些豆腐、獼猴桃回去,叫兒孫們也嚐嚐。”大媽津津有味的吃著蘸汁熱豆腐,臉上洋溢著幸福。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白廟組是“一村一品”獼猴桃專業村。2017 年以來,白廟組立足特色資源優勢,著力在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建設上下功夫,建成了農耕文化街區、農耕用具展示區、遊客互動體驗區、農耕年華廣場和農耕主題遊園等,將農事情景雕塑、人文景觀水系貫穿其中,讓村民和遊客在休閒娛樂的同時,感受山區農民生產生活的時代變遷。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與白廟一樣具有濃濃民俗特色的美麗鄉村在西峽不在少數。二郎坪鎮灣潭旅遊扶貧示範村、太平鎮魚庫特色民宿村、東坪特色旅遊村、老界嶺房車營地的鄉村旅遊發展迅猛,構成了一幅幅多彩畫卷。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近年來,該縣依託豐厚的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圍繞打造“美在山水、樂在休閒、福在養生、悟在文化”的旅遊形象定位,堅持“全域旅遊、全境美麗、全縣文明”的發展思路,以特色產業為基礎,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休閒旅遊為支撐,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的新途徑。

突出規劃引領,浚通旅遊扶貧大通道

西峽縣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6.8%,是全省第一林業大縣,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該縣在編制《西峽縣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西峽縣定點扶貧規劃》等配套文件和規劃時,著重把發展全域旅遊納入其中,啟動了“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推動立體整合營銷,打造全域旅遊品牌。

“我縣推進旅遊發展與脫貧攻堅、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產業佈局等規劃‘多規合一’,實現鄉村旅遊與脫貧攻堅、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該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馬俊如是說。

該縣高標準編制了鄉村旅遊、全域旅遊等專項規劃,突出山水觀光、特色餐飲、山地避暑、農遊採摘、民俗體驗等五大主題,與脫貧攻堅和全域旅遊同步謀劃了丹水恐龍小鎮、丁河獼猴桃小鎮、雙龍香菇小鎮、太平鎮避暑養生小鎮等4個特色小鎮,打造了清涼小鎮—東坪、鄉土老家—中坪、奇異果鄉—黃獅、特色民宿—魚庫等10個特色鄉村旅遊示範點。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截止目前,該縣已建成鄉村旅遊專業村21個,帶動6個鄉鎮1.5萬農民吃上了“旅遊飯”,年綜合效益超過4億元。其中,東坪村、化山村已創成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太平鎮創成省鄉村旅遊示範鎮。

為拓展鄉村旅遊扶貧的倍加效應,該縣與欒川、嵩縣締結伏牛山全域旅遊扶貧聯盟,從總體規劃、交通建設、公共服務、宣傳營銷、精準扶貧、人才交流等方面,消除壁壘,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發展,讓鄉村旅遊和全域旅遊成為周邊縣脫貧攻堅的共同選擇。

堅持產業為基,探索旅遊扶貧新模式

“旅遊扶貧是典型的產業扶貧,是在有資源、有條件的鄉村地區開展的造血式、普惠式扶貧,其優勢主要體現在產業的關聯性和帶動性。”該縣縣長周華鋒說,“我縣堅持產業為基,以鄉村旅遊撬動全域旅遊帶動脫貧攻堅。”

該縣依託開放建成的17個A級景區,或採取安置就業、提供攤位、入股分紅等方式,或引導旅遊企業在資源利用、企業用工用地上優先考慮扶貧對象,讓貧困人口分享景區發展帶來的“紅利”。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該縣打造的雙龍鎮化山村、太平鎮東坪村和樺樹盤村、二郎坪中坪村、丹水鎮丹水村等旅遊配套服務專業村,具有很強的帶動力。其中,化山村在龍潭溝景區帶動下,採取“景區+農戶”模式,建成農家賓館142家,覆蓋農戶近600人。同時,以扶貧小額貸款、土地流轉、安排就業等方式,帶動33戶貧困戶45人直接脫貧,化山村也由省級貧困村發展成為全省十佳美麗鄉村。

景區帶動是扶貧龍頭,產業支撐是扶貧重點。該縣依託12.5萬畝獼猴桃人工種植基地、22萬畝標準化山茱萸基地和110個香菇種植專業村,建成標準化採摘基地173處,形成了312國道百公里獼猴桃長廊、鸛河百公里香菇長廊、208國道旅遊長廊三大特色農業旅遊觀光帶,打造了孫溝村杏李,黃獅、簡村和黃營獼猴桃等一批農業觀光采摘旅遊專業村,把全縣3280戶8063名貧困群眾直接或間接嵌入“菌果藥”三大特色產業鏈條。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該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以“吃農家菜、住農家屋、享農家樂”為主題的休閒農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增收致富。重點打造了前營生態古村、魚庫特色民宿村、中坪月季生態園、灣潭農耕文化園等亮點,形成了老君洞紫荊花節、銀樹溝杜鵑花節等旅遊節慶品牌。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同時,該縣立足完善配套“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拉長旅遊扶貧產業鏈條,推行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模式,不斷拓展鄉村旅遊產業鏈,培育旅遊新產品新業態。丹水鎮花海果香實業公司投資8000萬元,建起擁有千畝獼猴桃觀光園,集休閒觀光、餐飲住宿、垂釣採摘、林下經濟為一體的農家樂,帶動周邊200多群眾就業,其中貧困群眾佔三分之一以上。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該縣還積極打造“互聯網+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引導貧困群眾開辦旅遊特產門店,進駐電商平臺,銷售獼猴桃、野蜂蜜、香菇等土特產。據統計,該縣現有電子商務企業237家,規模以上企業41家,帶動發展以家庭為依託的網店2500多家。去年“雙11”西峽農產品銷售突破1億元。今年一季度,全縣電子商務銷售額1.6億元,農產品出口2.7億美元。

強化問題導向,增強旅遊扶貧堅韌性

針對投入不足問題,該縣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同時,統籌各項資金使用,將專項扶貧資金、涉農項目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重點傾斜於鄉村旅遊扶貧項目,用於外圍道路、橋樑、水系、電力、綠化等建設。

三年來,該縣累計投資85億元,先後實施了道路升級、街區改造、遊園建設、公廁提升、綠化亮化等130項重點工程。在農家賓館群推廣綠化、文化、標準化“三化入戶”,對沿線進行綜合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縣累計建成省級美麗鄉村試點村12個,全國文明村鎮、國家衛生鎮各5個,全國特色小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各1個。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為激發旅遊企業幫扶熱情,我們把參與旅遊扶貧與A級景區創建和企業家政治待遇掛鉤,不參與扶貧的景區不評A晉A,提名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景區負責人,提前徵求扶貧部門意見。”據該縣縣委副書記張榮廣介紹。

2014年以來,該縣動員旅遊景區與貧困村簽訂《村企對口幫扶協議》,建立旅遊扶貧資金,幫扶打造“老界嶺、老君洞,夏日避暑好去處”系列品牌的農家賓館、養生小院。“對參與創建的農戶每戶支持3萬元,是貧困戶的支持6萬元,用於賓館小院環境和設施改造。”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對筆者說。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針對貧困群眾脫貧動力不足問題,該縣採取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在持續加強技能培訓的同時,出臺農家賓館星級評定和稅收獎勵辦法,每年舉辦特色餐飲大賽、服務技能大賽,定期舉辦接待禮儀、食品衛生等專題培訓,帶動全縣發展農家賓館近700家,有23家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

“西峽是旅遊資源的高地,通過鄉村旅遊扶貧,化劣勢為優勢,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為脫貧攻堅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5月18日,省旅遊局局長姜繼鼎在該縣考察鄉村旅遊工作時這樣評價。

注重統籌聯動,彰顯旅遊扶貧好效果

經過多年來的持續努力,鄉村旅遊與傳統的景區旅遊互為補充、協調發展,已成為該縣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為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好山好水西峽、宜居宜養西峽、創新創業西峽、活力魅力西峽”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縣先後被評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全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避暑養生地、南陽老界嶺”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2017年該縣接待遊客681.5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3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2%和26.7%。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在鄉村旅遊扶貧的帶動下,該縣創新推行的“5+”金融扶貧、“傳樹爭做”扶智扶志、“五聯四到戶”等扶貧模式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扶貧辦的充分肯定,該縣脫貧攻堅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位居南陽市非貧困縣第一。

2017年,該縣生產總值增長8.9%;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4.1億元,增長9.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00元,增長8.9%。先後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等國家級榮譽11項,全省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評價先進縣等省級榮譽27項,一舉創成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受到習總書記親切接見。

西峽:“鄉村遊”鋪就農民“致富路”

“持續推進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力爭到2020年,實現‘十百千’目標。”周華鋒說,建設10個特色旅遊村、100個特色農業觀光園、1000家特色農家賓館(民宿),使全縣旅遊直接就業人員達到2萬人,帶動社會就業5萬人以上,實現旅遊年接待量850萬人次,綜合收入50億元以上,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王洪強 張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