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妹子,恁这石磨磨、白布过(滤)的酸浆豆腐醇香可口啊!”10月15日,在西峡县五里桥镇前营村白庙游玩的郑州市民李大妈说,“虽然我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我对农村生活非常眷恋。我想带些豆腐、猕猴桃回去,叫儿孙们也尝尝。”大妈津津有味的吃着蘸汁热豆腐,脸上洋溢着幸福。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白庙组是“一村一品”猕猴桃专业村。2017 年以来,白庙组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着力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建成了农耕文化街区、农耕用具展示区、游客互动体验区、农耕年华广场和农耕主题游园等,将农事情景雕塑、人文景观水系贯穿其中,让村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时代变迁。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与白庙一样具有浓浓民俗特色的美丽乡村在西峡不在少数。二郎坪镇湾潭旅游扶贫示范村、太平镇鱼库特色民宿村、东坪特色旅游村、老界岭房车营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画卷。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围绕打造“美在山水、乐在休闲、福在养生、悟在文化”的旅游形象定位,坚持“全域旅游、全境美丽、全县文明”的发展思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休闲旅游为支撑,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

突出规划引领,浚通旅游扶贫大通道

西峡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8%,是全省第一林业大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该县在编制《西峡县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西峡县定点扶贫规划》等配套文件和规划时,着重把发展全域旅游纳入其中,启动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动立体整合营销,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我县推进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规划‘多规合一’,实现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该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马俊如是说。

该县高标准编制了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等专项规划,突出山水观光、特色餐饮、山地避暑、农游采摘、民俗体验等五大主题,与脱贫攻坚和全域旅游同步谋划了丹水恐龙小镇、丁河猕猴桃小镇、双龙香菇小镇、太平镇避暑养生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打造了清凉小镇—东坪、乡土老家—中坪、奇异果乡—黄狮、特色民宿—鱼库等10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截止目前,该县已建成乡村旅游专业村21个,带动6个乡镇1.5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年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其中,东坪村、化山村已创成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太平镇创成省乡村旅游示范镇。

为拓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倍加效应,该县与栾川、嵩县缔结伏牛山全域旅游扶贫联盟,从总体规划、交通建设、公共服务、宣传营销、精准扶贫、人才交流等方面,消除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让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成为周边县脱贫攻坚的共同选择。

坚持产业为基,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

“旅游扶贫是典型的产业扶贫,是在有资源、有条件的乡村地区开展的造血式、普惠式扶贫,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关联性和带动性。”该县县长周华锋说,“我县坚持产业为基,以乡村旅游撬动全域旅游带动脱贫攻坚。”

该县依托开放建成的17个A级景区,或采取安置就业、提供摊位、入股分红等方式,或引导旅游企业在资源利用、企业用工用地上优先考虑扶贫对象,让贫困人口分享景区发展带来的“红利”。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该县打造的双龙镇化山村、太平镇东坪村和桦树盘村、二郎坪中坪村、丹水镇丹水村等旅游配套服务专业村,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其中,化山村在龙潭沟景区带动下,采取“景区+农户”模式,建成农家宾馆142家,覆盖农户近600人。同时,以扶贫小额贷款、土地流转、安排就业等方式,带动33户贫困户45人直接脱贫,化山村也由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全省十佳美丽乡村。

景区带动是扶贫龙头,产业支撑是扶贫重点。该县依托12.5万亩猕猴桃人工种植基地、22万亩标准化山茱萸基地和110个香菇种植专业村,建成标准化采摘基地173处,形成了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208国道旅游长廊三大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带,打造了孙沟村杏李,黄狮、简村和黄营猕猴桃等一批农业观光采摘旅游专业村,把全县3280户8063名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嵌入“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链条。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该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农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增收致富。重点打造了前营生态古村、鱼库特色民宿村、中坪月季生态园、湾潭农耕文化园等亮点,形成了老君洞紫荆花节、银树沟杜鹃花节等旅游节庆品牌。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同时,该县立足完善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拉长旅游扶贫产业链条,推行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模式,不断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丹水镇花海果香实业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起拥有千亩猕猴桃观光园,集休闲观光、餐饮住宿、垂钓采摘、林下经济为一体的农家乐,带动周边200多群众就业,其中贫困群众占三分之一以上。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该县还积极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开办旅游特产门店,进驻电商平台,销售猕猴桃、野蜂蜜、香菇等土特产。据统计,该县现有电子商务企业237家,规模以上企业41家,带动发展以家庭为依托的网店2500多家。去年“双11”西峡农产品销售突破1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县电子商务销售额1.6亿元,农产品出口2.7亿美元。

强化问题导向,增强旅游扶贫坚韧性

针对投入不足问题,该县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统筹各项资金使用,将专项扶贫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重点倾斜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用于外围道路、桥梁、水系、电力、绿化等建设。

三年来,该县累计投资85亿元,先后实施了道路升级、街区改造、游园建设、公厕提升、绿化亮化等130项重点工程。在农家宾馆群推广绿化、文化、标准化“三化入户”,对沿线进行综合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县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12个,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镇各5个,全国特色小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各1个。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为激发旅游企业帮扶热情,我们把参与旅游扶贫与A级景区创建和企业家政治待遇挂钩,不参与扶贫的景区不评A晋A,提名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景区负责人,提前征求扶贫部门意见。”据该县县委副书记张荣广介绍。

2014年以来,该县动员旅游景区与贫困村签订《村企对口帮扶协议》,建立旅游扶贫资金,帮扶打造“老界岭、老君洞,夏日避暑好去处”系列品牌的农家宾馆、养生小院。“对参与创建的农户每户支持3万元,是贫困户的支持6万元,用于宾馆小院环境和设施改造。”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对笔者说。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针对贫困群众脱贫动力不足问题,该县采取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持续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出台农家宾馆星级评定和税收奖励办法,每年举办特色餐饮大赛、服务技能大赛,定期举办接待礼仪、食品卫生等专题培训,带动全县发展农家宾馆近700家,有23家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西峡是旅游资源的高地,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化劣势为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5月18日,省旅游局局长姜继鼎在该县考察乡村旅游工作时这样评价。

注重统筹联动,彰显旅游扶贫好效果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乡村旅游与传统的景区旅游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已成为该县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好山好水西峡、宜居宜养西峡、创新创业西峡、活力魅力西峡”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避暑养生地、南阳老界岭”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7年该县接待游客68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6.7%。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在乡村旅游扶贫的带动下,该县创新推行的“5+”金融扶贫、“传树争做”扶智扶志、“五联四到户”等扶贫模式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该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位居南阳市非贫困县第一。

2017年,该县生产总值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1亿元,增长9.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00元,增长8.9%。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国家级荣誉11项,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等省级荣誉27项,一举创成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

西峡:“乡村游”铺就农民“致富路”

“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力争到2020年,实现‘十百千’目标。”周华锋说,建设10个特色旅游村、100个特色农业观光园、1000家特色农家宾馆(民宿),使全县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2万人,带动社会就业5万人以上,实现旅游年接待量850万人次,综合收入50亿元以上,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王洪强 张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