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稱它“江團魚”,渾身沒有鱗片,最大能長到30斤

我國各個水域面積豐富,因此魚兒的種類也非常多,特別是長江流域一帶,盛產各類淡水魚,其中不乏一些名貴而又稀有的淡水魚。到現在,很多長江淡水魚已經開始人工規模養殖,在市場上也極受人們歡迎。在我們四川一帶,有一種非常有名的魚兒,如今已經成為了我們當地的特產魚,四川本地人一般稱它“江團魚”。江團魚的肉質鮮美,並且渾身沒有鱗片,口感極佳,因此它的市場價價格也比較高,人工養殖的江團魚都能賣到30多一斤,而農村野生的江團魚則能賣到上百元一斤,可謂是魚中珍品。


四川人稱它“江團魚”,渾身沒有鱗片,最大能長到30斤


江團魚在我國的長江、淮河、遼河一帶都有分佈,在30多年前的時候,江團魚主要以野生存在,養殖的人較少。而在後來,野生的江團魚逐漸被人大規模捕撈,一度使得江團魚的數量極為稀少,人們這才開始人工養殖江團魚。和其他淡水魚一樣,江團魚對水質、環境的要求較高,養殖難度較高,特別是對農藥、氧氣含量較為敏感,一帶較低或者較高,就會造成江團魚的大量死亡。正是因為這點原因,儘管目前江團魚已經可以人工養殖,但其價格仍然不低。


四川人稱它“江團魚”,渾身沒有鱗片,最大能長到30斤


在我國,江團魚的食用歷史要追溯到宋朝,宋朝詩人蘇軾就專門為這種魚寫了一首詩,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詩中所寫到的魚兒就是今天的江團魚,江團魚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沒有鱗片,渾身都是肉,而且魚鰾肥厚,吃起來非常鮮美,也非常適合用來加工成魚肚。


四川人稱它“江團魚”,渾身沒有鱗片,最大能長到30斤


目前,人工養殖的江團魚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四川、貴州以及沿海一帶,這些地方的氣候條件適宜,加上汙染程度較少,非常適合用來養殖江團魚。和其他淡水魚類相比,江團魚的生長速度較快,如果是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兩年時間就能長到4斤左右,而野生的江團魚個頭一般較小,3斤的野生江團魚都非常少見了。在長江一帶,野生的江團魚能長到最大30斤左右,而我們日常食用的江團魚一般是2齡江團魚,其重量在2~3斤左右。


四川人稱它“江團魚”,渾身沒有鱗片,最大能長到30斤


其實不僅在四川,江團魚在上海、貴州一帶也很有名,不過不同地區的叫法不一樣。在我國上海一帶,人們一般稱江團魚為“鮰老鼠”或者稱為“習魚”。由於江團魚的肉質鮮美、多肉,在市場上一般用來燉湯或者做成烤魚。其實在宋朝時期,蘇軾就指明瞭江團魚的吃法:芽姜紫醋灸銀魚,雪碗擎來二尺餘,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純鱸。這裡的吃法其實就是燉湯,目前在南方一帶,紅燒江團魚在各地都有有名,在市場上價格也相對較高,相信不少人都吃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