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称它“江团鱼”,浑身没有鳞片,最大能长到30斤

我国各个水域面积丰富,因此鱼儿的种类也非常多,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盛产各类淡水鱼,其中不乏一些名贵而又稀有的淡水鱼。到现在,很多长江淡水鱼已经开始人工规模养殖,在市场上也极受人们欢迎。在我们四川一带,有一种非常有名的鱼儿,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地的特产鱼,四川本地人一般称它“江团鱼”。江团鱼的肉质鲜美,并且浑身没有鳞片,口感极佳,因此它的市场价价格也比较高,人工养殖的江团鱼都能卖到30多一斤,而农村野生的江团鱼则能卖到上百元一斤,可谓是鱼中珍品。


四川人称它“江团鱼”,浑身没有鳞片,最大能长到30斤


江团鱼在我国的长江、淮河、辽河一带都有分布,在30多年前的时候,江团鱼主要以野生存在,养殖的人较少。而在后来,野生的江团鱼逐渐被人大规模捕捞,一度使得江团鱼的数量极为稀少,人们这才开始人工养殖江团鱼。和其他淡水鱼一样,江团鱼对水质、环境的要求较高,养殖难度较高,特别是对农药、氧气含量较为敏感,一带较低或者较高,就会造成江团鱼的大量死亡。正是因为这点原因,尽管目前江团鱼已经可以人工养殖,但其价格仍然不低。


四川人称它“江团鱼”,浑身没有鳞片,最大能长到30斤


在我国,江团鱼的食用历史要追溯到宋朝,宋朝诗人苏轼就专门为这种鱼写了一首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诗中所写到的鱼儿就是今天的江团鱼,江团鱼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鳞片,浑身都是肉,而且鱼鳔肥厚,吃起来非常鲜美,也非常适合用来加工成鱼肚。


四川人称它“江团鱼”,浑身没有鳞片,最大能长到30斤


目前,人工养殖的江团鱼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四川、贵州以及沿海一带,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适宜,加上污染程度较少,非常适合用来养殖江团鱼。和其他淡水鱼类相比,江团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如果是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两年时间就能长到4斤左右,而野生的江团鱼个头一般较小,3斤的野生江团鱼都非常少见了。在长江一带,野生的江团鱼能长到最大30斤左右,而我们日常食用的江团鱼一般是2龄江团鱼,其重量在2~3斤左右。


四川人称它“江团鱼”,浑身没有鳞片,最大能长到30斤


其实不仅在四川,江团鱼在上海、贵州一带也很有名,不过不同地区的叫法不一样。在我国上海一带,人们一般称江团鱼为“鮰老鼠”或者称为“习鱼”。由于江团鱼的肉质鲜美、多肉,在市场上一般用来炖汤或者做成烤鱼。其实在宋朝时期,苏轼就指明了江团鱼的吃法:芽姜紫醋灸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纯鲈。这里的吃法其实就是炖汤,目前在南方一带,红烧江团鱼在各地都有有名,在市场上价格也相对较高,相信不少人都吃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