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筆記︱關於音樂啟蒙的那些事兒04

學完了兒童音樂啟蒙的課程總覺得收穫不少,可是如果僅僅停留在“感覺還不錯”、“說得真好”、“要是早點聽到這個課程就好了”……這種階段,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早或晚還是會把今天好不容易get到的一點點收穫再還回去,到最後就像從沒聽過課程一樣。所以還是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行動才是最好的收穫。

先梳理一下Eric現在的情況:每週四晚上口才課,週六上午樂高課,週六晚上如果有平衡車活動的話就要去參加,週日下午街舞課,還打算每週末看一個電影;平時晚上要親子閱讀、下圍棋、玩洪恩識字、打非洲鼓、聽睡前故事。

除了興趣班要求他沒有特殊情況必須堅持上課外,其餘的活動都由他自己決定,並沒有一味逼著他必須完成多少任務,其實養成了習慣之後很多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做。

關於音樂方面的啟蒙其實Eric小的時候也進行過,比如每天給他聽音樂、唱兒歌,上學期的時候還教他學會了《國歌》、《歌唱祖國》、《軍中綠花》等等歌曲,不過對音樂的啟蒙並沒有很好地堅持下來,直到前不久打算在家親子學習非洲鼓。

在學鼓的過程中我發現,Eric的節奏感不是很強,其實老師的講解,甚至樂譜他都能理解、看懂,但一到打鼓的時候就亂了,所以現在對非洲鼓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因為對他來說打鼓“太難了”、“打不好”。

通過課程的學習,我不再糾結於Eric想不想學、能不能堅持學的問題,而更關注作為家長的我們,自己的功課做沒做好,家庭氛圍建立地怎樣。

“任何樂器都值得堅持學下去”,我相信課程裡說的沒錯。每當Eric看到視頻裡的小朋友熟練用非洲鼓打《小跳蛙》時,他的眼裡充滿了羨慕,其實他不知道,雖然練習起來有些困難,但只要堅持他也可以。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愛練琴”,雖然無法考證是不是過於絕對,但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Eric不想練鼓,我想首先要有良好的家庭氛圍,每天我和寶媽堅持打鼓,就算他並不想打,但一定也會受到我們的感染,“沒有堅持不下去的學生,只有堅持不下去的家長”,我和寶媽要堅持下去,就算Eric始終不感冒,我們今後的家庭生活也會因非洲鼓而有所不同。

接下來還要補補課,讓Eric多聽、多接觸不同的音樂,比如鋼琴曲、輕音樂、長笛等各種樂器的演奏,電影、動漫的主題曲、插曲,甚至是遊戲的背景音樂,邊聽邊描繪腦海中的畫面,鼓勵他多表達。如果有機會,帶他多去看看話劇、音樂會,絕對很嗨皮。

再就是帶他接觸不同的樂器,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演奏,讓他自己發現內心喜歡的,如果想學習就再好不過了,當然,這是後話。

音樂啟蒙要放下功利心,教會他學會欣賞音樂、享受樂器足矣,我想音樂的薰陶一定會讓他今後的成長受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