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專訪:我眼中的東方管理哲學

稻盛和夫专访:我眼中的东方管理哲学

稻盛和夫专访:我眼中的东方管理哲学

企業家很多,但擁有哲學頭腦的企業家很少,稻盛和夫卻一身而二任;理想主義者很多,但能將理想化為現實的人很少,稻盛和夫又完美地結合了二者。是什麼造就了稻盛和夫身上的經營奇蹟?

他在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京瓷成立第一年即實現了贏利,此後的50年更是年年贏利,從未虧損。

52歲時,他創辦KDDI(目前是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兩家公司都曾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企業。

2010年,78歲高齡的他,又臨危受命,以零薪資,不帶一兵一卒,接掌日航CEO帥印。

他,就是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先生。

究竟是什麼造就了稻盛和夫身上的經營奇蹟?本刊編輯採訪了稻盛和夫,希望通過探究老先生的東方管理思想,從中尋找管理的真諦。

稻盛和夫的回答很簡單:無他,不過是在做任何經營決策時,都依據了“

作為人,何為正確”的判斷原則。

他認為,要用“利他之心”去經營企業,利他之心就是一顆正確的心。在做出決策的時候,企業經營者要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作為一個人是不是應該這樣做?這樣的問題,在經營者的心裡要反覆自問,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出各種決定。他的這種“從心出發”的經營哲學源自他濃厚的東方思想背景——他對中國的儒、釋、道文化的深刻認知。

稻盛和夫的經營實踐同樣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他的一些做法與西方管理界截然相反。

稻盛和夫专访:我眼中的东方管理哲学

與制度相比

他更重視人心

在稻盛和夫看來,不管機制多麼健全,規範多麼嚴密,方法多麼細緻,居心不良的經營者還是不可能杜絕。

監管與反監管之間不過是一種善惡的智力競賽,如果不改變人的道德觀念,同類不法事件肯定還會繼續發生。所以,關鍵是經營者的“心”,必須徹底改變這顆“心”本身才行

與物質激勵相比

他更重視精神獎勵

在稻盛和夫看來,日本民族是一個同質的民族,擁有強烈的“隨大流”的中庸意識,所以人們對於差距很大的報酬和待遇有時也會產生很大的牴觸心理。

如果日本企業也採用歐美風格的成果主義,一開始因為“只要努力就能拿到更多的獎金”,組織看起來生機勃勃,但是過不了幾年,就會因為怨恨和嫉妒而人心渙散,企業經營也不可能獲得好成績。

所以,在阿米巴制度中,他給予員工更多的是精神獎勵

與股東利益相比

他更重視員工利益

在稻盛和夫看來,企業經營的目的既不是“圓技術者之夢”,更不是“肥經營者一己之私慾”,而是對員工及其家屬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負責

他把京瓷公司的經營目的定義為“在追求全體員工的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

正是出於保護員工和保護企業的理由,稻盛和夫在京瓷中儲備了大量現金來應付可能出現的蕭條,而不是一味聽從歐美投資家的要求去提高ROE的水平。

與才能相比

他更重視人的品行

稻盛和夫並不推崇才子,在他看來,優秀的人才如果錯誤地使用了才智,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假如沒有才能,反而想不到那些壞點子。

此外,擁有才智的人,也容易陷入利己主義,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經營高層就會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違法行為。所以,他認為,在選拔人才之時,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觀察他的品格。

稻盛和夫专访:我眼中的东方管理哲学

在西方管理學大行其道的時候,稻盛和夫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東方之路,他以自己輝煌的實踐證明了:他的東方式管理思想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大智慧。

採訪者:王海傑,《商業評論》前高級編輯。

本內容有刪節

原文《稻盛和夫談東方管理哲學》

刊登在《商業評論》2010年9月號

稻盛和夫专访:我眼中的东方管理哲学

4月22日,《商業評論》戰略發佈會

報名入口現已開啟

點擊 下圖 或 “閱讀原文” 即刻參與

* 報名需經《商業評論》審核,僅限15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