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不谈恋爱好多年


《红楼梦》62回写宝玉和黛玉聊天,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有书君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贾府的衰败已有表象,林黛玉聪明剔透,又怎会不知?

《红楼梦》写尽了贾家的荣华富贵。宁国府荣国府钟鸣鼎食,日子红火。上上下下花钱如流水,钱从何而来?

这些钱其实大多来自贾家先祖的积累。贾家子侄又不事生产,只有消费,没有开源,也无节流。他们花钱如流水,钱只能越花越少!到后来,家中钱财是出的多、进的少,日益走向衰败。

贾府能有几多进项?林黛玉一清二楚。

她的几个舅舅,贾赦拿的是世袭的福利,但并没有多少用于补贴家用。贾政是唯一正常领薪水的,但也就是个五品官,又能有多少薪水?她的表哥贾琏,官是捐来的,没薪水可领。

贾府有几多开支?奢侈浪费,比上几辈收入丰盛时开支还大,可说是坐吃山空。林黛玉怎会看不明白!

可悲的是,由于对木石姻缘的期待,不食烟火的林妹妹也关心起经济,足见其爱而生忧矣。

2.作为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林黛玉必然具备较强的管家本事,只不过没有机会展现罢了。

林家是列侯之家,到林如海已经是第五代。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探花出身,任兰台寺大夫,又任巡盐御史。可以说林黛玉出身高贵,是侯门千金。

这样的大家族,自然十分重视对女儿的培养和教育。在林黛玉很小的时候,林如海就延请老师为其指点学业。

女孩子读书自然不会是为了科考,她们读书是为了长见识,看事情更加通透;她们学才艺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气质。

她们更是从小就被训练管家,学习人员管理、财产管理、收益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以便将来能够理家管财。

大家闺秀的林黛玉,可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管家的本领自然也十分了得,又怎会看不出贾府的入不敷出呢?

其实林如海把林黛玉送到贾家,也是因他誓不再娶,觉得黛玉无人教养,希望在贾家林黛玉能得到更好的教养。

3.管家婆王熙凤经常让林黛玉帮忙记帐,黛玉自然看出了苗头。

贾府管家主母凤姐,不识字算盘却打得精。可是贾府家大人多,尤其是修造大观园,采买经办迎来送往,多少账目啊,光凭记忆显然不行。

其老公贾琏虽然读书识字,可他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其丫鬟平儿虽伶俐,记帐却也帮不上忙;凤姐只好求姑娘们帮忙。

其中黛玉自然是最佳人选,她冰雪聪明,连琴谱都能识,记账算账自然不在话下。再说只是记个流水出纳帐,又不要现金流量表。

其它姑娘,宝钗湘云是外人;探春视王夫人亲生,不贴己;迎春惜春又尚小。再者,凤姐也有私心,黛玉是个局外人,是最好的人选。

黛玉不时帮凤姐记帐,自然会留意。她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早就看出了贾府的衰败。

4.明白贾府财政入不敷出的,又何止林黛玉一人。

其实贾家知道财政入不敷出的,又何止黛玉一人。除了管家的王熙凤,贾母也是明白的。

贾母是在清虚观打醮时,就已经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败的。只不过她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只想享受该享受的富贵,而不愿去想子孙后代的事。

宝玉其实也是看到这一真相的人,只不过他想活在自己的少年梦里,不愿意醒来。

探春迎春惜春也不少智,为什么就没看出来?其实不是没看出来,只是作者没写出来而已。

其他像贾政贾链王夫人,肯定多少知道一些,只不过事情还没有逼到眼前,只装不见罢了。

一部《红楼梦》,洋洋百万言,无一处是闲事。而贾府的入不敷出,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黛玉在贾府,既是客又是主子,对贾府的收支状况,她心里一清二楚。"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红楼梦里,宝玉就是个富贵闲人,从来不操心家事,不算计营生,对于探春在贾府管家的措施,他不懂事的一通埋怨,但黛玉却夸探春说她做得好,而且做的每件事都在分寸之间。黛玉才是真的明白人,而且对当家理政也是有一定的见识的。

黛玉从来不管家,但是她闲来一算就能够知道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宝玉生日一回,她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看似简单的一句闲聊,却足见黛玉当家理政的天赋和才能,以及对事物观察的缜密和细心。如果当初让黛玉一同管家的话,她也一定不逊于探春和宝钗。

黛玉从不管家,她对于当家管事的这些算计,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第一、黛玉自小在贾母身边教养,当家理政自然不在话下

黛玉自小在贾母身边长大,对于大家闺秀该学会的东西贾母一点都不会少教给黛玉,就像《知否》里盛家祖母对明兰的教育一样,对明兰不单单是娇养,而是各种技能都慢慢教给明兰,让她在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

贾母对黛玉的教育我们没有看到,但是从黛玉的母亲贾敏身上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二。贾敏做了林家主母很多年,不仅把林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而且还夫妻恩爱、妻贤子孝,这一切都是贾母教养的结果。

贾母从一开始的愿望就是让黛玉和宝玉在一起,那么教给黛玉当家理政的技能就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即便黛玉没有参与管家,可是黛玉闲来一算就能够知道贾府入不敷出,可见黛玉平时除了诗书,如何管家这些事应该也没少接触。

第五十五回,凤姐议论贾府的姑娘们“……再者林姑娘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主意,‘不干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王熙凤在和平儿讨论管家人选的时候就肯定了黛玉的才能,只是王夫人因为私心,贾母也因黛玉体弱多病,所以黛玉才并没有管家。


第二、黛玉观察入微,在贾府生活的小心翼翼

黛玉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她能够看到花鸟树木的悲伤,能够感受到贾府的人情冷暖,她如何会观察不到贾府的收入支出。贾府这么一个庞大的集团,虽然很复杂,但其实它的账目也并不难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如何会看不透其中的门道。

其实黛玉能够很容易明白贾府的收支状况,除了黛玉的观察入微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黛玉在贾府生活的小心翼翼。

黛玉曾经和宝钗说她在贾府的尴尬,她一个人寄居到贾府,所用的一切都和贾府的小姐是一样的,因为她看病已经惹起了很多事情了,实在不便再添熬燕窝粥的麻烦。

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其实这些话如果没有人传到黛玉耳内的话,黛玉不会无缘无故就想到这些。黛玉从未跟宝玉和贾母说起过这些,但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实在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一些爱挑事儿的人恐怕也会无意中把黛玉花销大的事传播出去,因此黛玉也自然会格外留心贾府中的这些收入开销的事宜。

且以黛玉的七窍玲珑心,即便众人不说,她寄人篱下,“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但她却不是这里的正经主子,她如何不去算计?生怕花销的多了,惹人厌烦。

黛玉不是只懂风花雪月的傻子,他能够在贾府这个漩涡中保持自我,没有任性沉迷其中,且以她的聪慧,如何感觉不到贾府流水似的往外花钱,但却收益甚微的事实呢?


第三、此时的贾府已经捉襟见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黛玉能够随便一算就知道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其实在贾府内部稍微有点心眼的人恐怕也都看得出,就像贾琏的奶妈赵嬷嬷,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

贾府虽然还是豪门公府的架子,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囊早就大不如前,贾府在外表光鲜,但内里早就不堪一击了。贾府的探春能感受到,因为发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警语,寄居其中的黛玉,自然也感受得到。

贾蓉的一句话很直接的点出了贾府的财政危机,贾蓉等忙笑道:“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可见贾府的入不敷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黛玉在贾府一方面是客,一方面又是主子,所以对贾府的收支状况,她心里是很清楚的。


少读红楼


要说林黛玉在大观园并不管家,如何得出贾府入不敷出,将后手不继的结论?


正如鸳鸯丫环拿钥匙,当家不作主,凤姐泼辣能干管家有一套,却有一项无能,便是不识字,会算小九九理财,但记不了账。

也许有人奇怪,这凤姐大字不识,为何芦雪庵吃鹿肉行酒令,她能开出"一夜北风紧"的好词头来?与刘姥姥村妪粗人也能乱对,毕竟凤姐虽不读书在诗礼之家耳濡目染,看戏听文也能记得几句雅词的。至于记账之事,可真真难为她了。



就好比为什么古人当官,为什么要请师爷门客?饱读诗书之人,圣人的道德文章滚瓜烂熟,行政事务尚可,可即便小小的县令,也要管钱粮经济,各种刑事民事案件司法审判等各项任务,县府编制有限,县令又不是通才,个个狄仁杰式的多才多艺,所以门下养人帮忙,单单那点薪水便往往不济了。

闲话少说,回过头来讲凤姐不识字,当了几年家算盘打得精,可家大人多,尤其修造大观园,采买经办,丧事生日迎来送往多少账目,光凭记忆如何拎得清?何况还要向董事长贾母负责随时汇报?贾琏读书识字,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平儿也帮不上忙,所以要找姑娘们帮忙了。



找谁呢?黛玉当然最佳人选,冰雪聪明,连琴谱都能识的,记账算账自然不在话下。贾宝玉说家里有琴和谱,可只有老爷门下一老清客才识弹过一回。贾家重男轻女,以女孩儿做诗也是闲逸之事,唯德不求有才。黛玉无师自通,记个流水出纳帐还不容易,又不要出现金流量表。

再者宝钗外人,湘云不常在,探春视王夫人亲生,迎惜尚小,凤姐也有私心,黛玉这个局外人是最好人选。要晓得哪个民企老总,不找信任之人做出纳?



而书中凤黛关系密切,虽没明写此事,但写了凤姐也曾求湘云代劳之事。而目邢夫人劝鸳鸯那回,凤姐半道下车,说平儿找林姑娘有事求她,大约也是有的。黛玉不时帮凤姐记帐,自然留意记下了。

所以虽不管家通过帮凤姐记帐,黛玉对宝玉说闲时算了算,进得少出得多,当然加上敏感如她,耳闻亲见了吃穿用度的变化,认识到贾家财务赤字,显出衰败之相来了。


由于对木石姻缘的期待,不食烟火的林妹妹也关心起经济,可见其爱而生忧之心矣。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林黛玉很多人将她想成不食人间烟火气的仙女,其实林妹妹从来都在人间,不但会出口“放屁”“嚼蛆”,连贾宝玉不屑为之的管家之道,林黛玉一样深谙其道,并且时常为贾家计算,对贾家现状深表忧虑。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她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六十三回,林黛玉出口就说出贾家最大的奢侈浪费问题,认为贾家早都应该省俭度日。林黛玉提到一点:“心里每常闲了,替她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这一句话就暴露了三个问题。

第一,林黛玉经常替贾家算账

作为深闺中女子,林黛玉却关注贾家的收支,显然,林黛玉对管家一道有心得,有见识。古代女子并非一味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她们同样面临出嫁夫家管家的命运。做为全面培养的综合素质,管家是女子的必修课。嫁为人妇,第一时间就要渐渐接手婆婆手中管家权力。母亲一定会在女儿出嫁前培训女儿管家能力。薛宝钗,贾探春也能证明,一旦她们出家,很快适应婆家管家生活。

林黛玉虽然不能参与贾家管家,但这方面并非没有教她,而此人显然是王熙凤。


第二,林黛玉对荣国府的进出账非常熟悉。

林黛玉为什么会对荣国府的账目如此清晰?我认为与林黛玉经常看荣国府的账本有关。

荣国府王熙凤管家,问题是王熙凤不太识字,她认字是个过程,这期间有一些账目的梳拢和汇总,平儿也帮不了她。她信不过别人必然找帮手。林黛玉是她最好的帮手。

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二十五回王熙凤这没头没尾一句话成了无头公案,王熙凤到底求林黛玉做什么,还要送过来,也没问林黛玉到底能不能。林黛玉也没细问,足见二人之间有默契,都知道是什么。我认为是账本无疑,王熙凤一段时间就会将荣国府账本送给林黛玉,请她帮忙查疏补漏,林黛玉也因此对贾家的进出账目非常清晰。


第三,林黛玉常替荣国府算账

林黛玉无父无母,没人培养她管家之道,贾母也不可能手把手教授。作为最疼的外孙女,不可能不为她打算。所以贾母只需要稍微在王熙凤面前透露一点意思。比方王熙凤说起某个账目不太清,贾母只需说,让你林妹妹帮忙看看。王熙凤的冰雪聪明如何不明白,自然会安排给林黛玉看账本。林黛玉一来二去清楚荣国府进出账,能算出贾家出的多入得少就不意外了!

王熙凤对林黛玉管家才能深表认可,与有管家经验的薛宝钗、贾探春并列,就是清楚林黛玉有能力,有经验管家。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她。

林黛玉看过荣国府账本的事,王夫人一定会知道。她也明白贾母有让林黛玉尽早熟悉的意思。可问题是她并不同意“宝黛姻缘”,那么反抗的对策是林黛玉能看账本,薛宝钗就可以“管家”,五十五回后薛宝钗外人参与荣国府管家,明显是针对林黛玉看账本行为。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林黛玉本身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女儿 他的父亲林如海家祖上也是世袭贵胄,父亲又通过科举当了巡盐御史,就算林黛玉不是特别被教育这方面的知识,多多少少也会有多关注。

而贾家的入不敷出是已经摆在台面上的事情了。历朝历代涉及到钱,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四个字罢了。开源的问题我觉得在第五十三回里说的就很明白了。贾府一年收入的来源,一是皇帝恩赐,但是这点钱就是一点意思,贾府上下心里都很有数。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贾珍因问尤氏:“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尤氏道:“今儿我打发蓉儿关去了。”贾珍道:“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送过去置办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咱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有体面;又是‘沾恩赐福’。除咱们这么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要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真正皇恩浩荡,想得周到!”尤氏道:“正是这话。

贾家主要的收入,是下面各个庄子一年收成上交的孝敬。红楼梦里只写了黑山村乌进孝这一支,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贾府的收入和预期已是大不相符。贾珍原指望能有五千两,结果就两千五百两而已。

“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金安并公子小姐金安。新春大喜大福,荣贵平安,加官进禄,万事如意。”贾珍笑道:“庄家人有些意思。”贾蓉也忙笑道:“别看文法,只取个吉利儿罢。”一面忙展开单子看时,只见上面写着:“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百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担。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担。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外门下孝敬哥儿玩意儿:活鹿两对。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贾珍皱眉道:“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银子来。这够做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潦,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叫别过年了!”

为什么收成不好,是因为天灾。

贾珍道:“你走了几日?”乌进孝道:“回爷的话: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的很,耽搁了几日。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日子有限,怕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贾珍道:“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我才看那单子上,今年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来了。”乌进孝忙进前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接连着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六日。九月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二三百里地方,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

开源是结果就是如此,这点钱哪够贾府一年的收支呢?节流部分其他答主都说的很详尽了。贾府上下,从主子到奴婢,光月钱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平时还有各种节日各种应酬。更重要的是,应付皇帝的需求。

凤姐笑道:“果然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偏的没赶上!”赵嬷嬷道:“嗳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俗语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凤姐道:“我常听见我们太爷说,也是这样的。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样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虽然都是拿皇帝的银子用到皇帝身上,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那时候皇帝可能与你家有旧,让你尽力补全就是了,新皇帝上位呢?

可见贾家,开源没有开成,节流也没有省下来。而贾府一小家,何尝不是影射了国家一大家呢。乌进孝是贾府的家奴,贾家何尝不是皇帝的家奴。当家奴的可以亏着自己,补着主子,但是总有力有未逮的一天。王熙凤是个裱糊匠,但是大厦将倾之时,裱糊匠还能力挽狂澜嘛?

所以一切的一切,封建制度的根本问题是制度落后罢了,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力被束缚,无论如何改革小修小补,最后都是老百姓遭罪。


周天无极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书香之家,父亲既为巡盐御史,母亲又是真正的金枝玉叶,耳濡目染中,琴棋书画皆通,连佛家的参禅都有几分心得,当家理财及驾驭下人更不在话下。


林黛玉聪敏机灵,不到十岁进贾府,待人接物已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至十五岁更玲珑剔透,加上贾母从旁调教,越发诸事不惑了。



就像凤姐泼辣能干管家,虽大字不识,也受家族优雅之风气影响。


因此芦雪庵吃鹿肉行酒令,她开出"一夜北风紧"的好词头来。


而林黛玉的管家能力,得到过凤姐的好评:“宝姑娘和林姑娘她两个倒好……”林黛玉识字能记账,比凤姐全靠记忆更厉害一层了。


凤姐不识字,当家算盘打得精,可家大人多事杂,尤其修造大观园等多少账目,光凭记忆哪够?


何况还要向董事长贾母负责随时汇报?


贾琏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平儿也帮不上忙,所以要找姑娘们帮忙了。


找谁呢?


黛玉当然最佳人选,冰雪聪明,连琴谱都能识的。



再者宝钗外人,湘云不常在,探春视同王夫人亲生,迎惜尚小,凤姐也有私心,黛玉这体弱的局外人是最好人选。


毕竟哪个老总,不找信任之人做出纳?


第二十五回,凤姐亲口对黛玉说:“我明日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除了此事,凤姐再难有事相求。


而书中凤黛关系密切,虽没明写此事,提到邢夫人劝鸳鸯那回,凤姐半道下车,说平儿找林姑娘有事求她,大约也是有的。


黛玉不时帮凤姐记帐,自然留意心中有数。


所以虽不管家通过帮凤姐记帐,黛玉对宝玉说闲时算了算,进得少出得多。


敏感如她,一叶落而知秋,耳闻亲见了吃穿用度的变化,认识到贾家的财务赤字,显出衰败之相来了。


因木石前盟来还泪,不食烟火的林妹妹也关心起经济,也是因爱生忧之心矣。


幸生


黛玉不管家,但是心中有算计。整个贾府的多数人,都只知贾府势大,后台又硬,不仅有王爷撑腰还有贵妃撑腰,自然可以随意挥霍,不怕哪天银子短缺。可是林黛玉深居闺房,却比那些出出入入的大男人更有见地。黛玉和宝玉闲聊探春管家时说:“我虽不管家,但是每日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节省,必致后手不接。”所以黛玉在闲暇的时候就凭简单的所见所闻,就能知道贾府中整个财政情况的大致情况,已经很不简单了,也说明了黛玉若走心管家治家一事,定然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让人们看到她的另一面。

林黛玉作为小姐,在没有管家的时候就能一语道破探春改革的必要,能够随心一看一算,就能看出贾府症结所在,这早就已经超出了府中上下一干人等的眼界。再加上贾母或是王夫人、凤姐的随时提点,聪慧过人的林黛玉定能够胜任宝二奶奶,不一定就比薛宝钗管家治家的能力差。作者没有浓墨重彩的描述林黛玉这方面的才能,只通过几方面给出了提示,不是因为林黛玉能力不足,而是在作者看来林黛玉的重点并不在此。


Koko乐


林黛玉确实不管家,但是,不管家的人并不等于不会算账。作者在这里再一次表现了黛玉的聪明。黛玉不仅善诗文、工女红,且会“打算盘”,她在心里一合计,就知道贾家的进出必是出的多进的少了。

作者一方面在表明黛玉聪明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细节中透露这个家必败的原因。“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就跟前面冷了兴说的“安富享贵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对上号了。

这说明黛玉平常虽然不管事,但她是个有心人。倘若真有一天由她来管事,她也是能挑得起这个担子的,她并非那种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王夫人不选择她,一定也不是因为她不能干这样的理由。

另外,通过林黛玉的口说出这样的话来,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府里的媳妇姑娘们当中,林黛玉是最不食人间烟火的那一个,她既不用像宝钗那样要顾及自家的生意,时时刻刻替哥哥和妈妈着想,早把薛家的算盘噼里啪啦打得铮铮响,也不用像史湘云那样出个门还要惦记着带上女红活来干(用袭人的话来说,黛玉是“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为生计而操劳,更不用像探春那样直接走到管家的前线,而对各种人事和尖锐的矛盾,亲身体会当家的难处。

可是,就是像林黛玉这样什么心都不用操的人,都能看出贾家存在的问题,心里一算计,就知道贾家问题的严重,那么在其他人的眼中,贾家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贾家所面临的危机。

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看似目无下尘,实际上黛玉懂世故但是不世故。黛玉聪明绝顶,从小接受了父母严格的教育,后来贾母又把黛玉当成荣国府孙媳妇进行培养,所以黛玉的管家能力非常强。

黛玉尽管不管家,但是黛玉冷眼旁观贾府的收入与支出,也算出了贾府“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那么林黛玉为何有如此能力呢?

第一,父母的培养。

林黛玉的父亲是林如海,母亲是贾敏。这两个人是人中龙凤,他们夫妻二人只有黛玉一个女儿,又见黛玉聪明绝顶,所以把黛玉当儿子养。儿子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因此黛玉的父母教会了黛玉齐家的本领。

第二,老师的培养。

林黛玉的老师是贾雨村,贾雨村是公认的才子。他是进士出身,林如海有告诉他把黛玉当儿子培养,因此贾雨村教给黛玉的东西一定日后可以立身扬名的知识。管家能力仅仅是小小的一部分。黛玉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黛玉学习的知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她学习一年等于其他人学习两三年的时间。

第三,贾母的悉心教养。

贾母接黛玉进贾府的目的就是让黛玉嫁给宝玉,因此贾母把黛玉当成荣国府女接班人来培养。

贾母的本事人人敬服,她调教出来的丫头,都是出类拔萃的。黛玉是贾母最心爱的女儿留下的唯一骨血,因此贾母对黛玉的培养更加上心。管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为了让黛玉成为荣国府合格的当家主母,贾母一定对黛玉倾注了很多心血。 黛玉不负贾母的期望,她闲来没事,就算一算贾府的收支情况,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四,黛玉新比比干多一窍,她敏感,心细如发,对于贾府的管理情况尽收眼底。很容易算出贾府的收支不平衡。对于探春的管理,黛玉是赞赏的。


润杨阆苑


提示个细节:黛玉跟凤姐,互动是极频繁的。

鸳鸯抗婚哪一回,凤姐叫平儿躲出去,借口就是去林姑娘“有事(麻)烦她”,去林姑娘那里了。

凤姐说“天天烦他,也不知什么事。”

话虽是说给邢夫人听,两下里来往密切必定是真的。

当太太是死人啊。

凤姐“偷”老太太的东西去当,太太都知道。

谁跟凤姐来往的多和少,太太大体有数。

凤姐也会想到这一点。

凤姐可是管家,平儿是副总管。林姑娘其实是客,毫不干涉贾府内务。我是说:林姑娘一不会抱怨,二不会嚼舌,不用避讳她。平日里大概花销,黛玉知道,一点不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