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票房35億暫影史第三,為啥說票房爆款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12天票房35億暫影史第三,為啥說票房爆款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春節檔上了8部新片,除了一騎絕塵的《流浪地球》以外,其他電影均未達預期,包括甯浩導演的《瘋狂的外星人》,網傳王寶強的公司28億保底發行,截止到發稿時,電影上映11天累計綜合票房約18.90億,預計落點在23億以內。

這個票房成績對於導演甯浩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也突破了甯浩之前電影的票房高度(《心花路放》票房11.69億),只是對於保底方而言,日子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好過!

12天票房35億暫影史第三,為啥說票房爆款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本來,我們預期的春節檔票房冠軍是《瘋狂的外星人》,一方面是喜劇元素,契合春節檔市場的需要,又是名導電影大咖等助陣;另一方面電影的笑點確實不少,但沒有想到,《流浪地球》飆得那麼狠,反殺同檔期所有大咖電影!

《流浪地球》先期因為片長等問題,排片佔比並不佔據優勢,在8部春節檔同檔競爭的電影中首日排片佔比僅排名第四,但因為首日上座率不錯,加之星爺的《新喜劇之王》口碑和上座率稍遜,次日的排片佔比反超後者,日票房排名第二、上座率排名第一;第三天,該片無論是排片佔比還是日票房以及上座率等重要市場指標均排名第一;第四天和第五天亦然,之後該片和第二名之間的距離也越拉越大!

或許,這就是市場的魔力!

昨天是《流浪地球》上映的第11天,票房超過33億,截止到發稿時,該片的累計綜合票房已經突破34億,超過《唐人街探案2》(33.97億)暫居影史票房第三名,今天突破35億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該片也是2019年首部票房突破30億的單片,預計該片票房落點將超50億。

對於這樣一部電影,其題材的開創性和突破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劇情而言別捧得太狠,當然也別踩到泥裡,理性看待、中肯評價才是王道!

關於這些市場現象,每一位業內人士抑或電影觀眾,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不再贅言。

12天票房35億暫影史第三,為啥說票房爆款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昨天,我們看到有新聞報道說,華誼兄弟王中軍在交流會上反思華誼時說,2019年開始他參與公司所有的電影項目,強化對電影業務的管控,且擁有一票否決權。

我們想就這一點談幾句我們的看法。2018年對於華誼兄弟而言,確實是不平靜的一年,作為曾經的行業龍頭,現在也確實面臨著不少後起之秀的挑戰,包括曾經的“去電影化”也讓其失去了龍頭寶座,但電影行業雖然經歷了一些風波,其整體向上的發展趨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電影市場依舊處於難得一遇的“黃金時代”,只不過,市場的多元化發展以及細分市場的垂直效應更加明顯和突出,曾經的很多套路,比如大IP+小鮮肉的模式已經逐漸被市場拋棄,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經逐漸形成。

王中軍強調對於電影業務的全面參與、強化管控和擁有一票否決權,無疑是選擇了一條可能更為正確的一種電影操作方式。

我們認為,做電影項目,和做其他行業、產品還不一樣,有些行業和產品市場有多大利潤有多少,賣多少產品賺多少利潤,你一算就算出來了;電影市場不一樣,任何一部電影的票房都是無法具體計算出來的,任何一個電影項目都是有風險的,也都是一種冒險,很多被看好的電影項目賠得一塌糊塗的比比皆是,很多不被看好的項目賺得盆滿缽滿的也不在少數。

於是,在操作電影項目的時候,有的公司是集體投票表決的機制,這樣的公司往往有自己的項目評估小組,針對一些項目進行打分評價,一人一票投票表決,什麼樣的項目未來預期好,什麼項目不看好,往往根據評估來決定是否投資某些電影項目;而有的公司則是老闆一票否決制,特別是業務能力強的老闆,往往因為一票否決權而成就了諸多的票房爆款電影。

12天票房35億暫影史第三,為啥說票房爆款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想起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痛失《泰囧》等爆款電影之後創業的經歷,不難發現,之後的北京文化一連出品併發行了諸如《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票房與口碑雙贏的多部電影,這些曾經並不被看好的項目,都成為了市場爆款,包括其保底發行的《戰狼2》等更是讓北京文化風生水起;一連搞這麼多爆款電影,想必公司在項目的操作方式上,一定不會是宋歌曾經遺憾《泰囧》時的模式。

我們始終認為,做電影項目,有時候需要的不是集體投票表決,而是“獨斷專行”;對於集體投票表決的機制來說,一旦項目成功了,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旦失敗了,集體擔責就相當於無人擔責;很多動輒上億的投資,讓拿著幾千塊錢工資的工作人員來集體表決,未必適用於電影行業;一人一票投出來的電影項目,多半都沒有好結果,所有人都能夠看得到的機會,那不叫機會,那叫隨大流;真正的機會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是需要投資智慧的。也不是說這樣的機會一定是成功的,但這樣成功的機會一定是留給少數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