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草原也有少林寺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然後進攻佔據中原的金朝,戰亂迭起,生靈塗炭。全真教道長丘處機勸說成吉思汗敬天愛民,被成吉思汗尊為“神仙”,全真教的賦役也得以減免。

漠北草原也有少林寺

佛道兩教向來互爭雄長,如今道教捷足先登,佛教自然不甘落後。自唐武宗發動“會昌法難”後,佛教各派大衰,而禪宗一枝獨秀,成為佛教主體。禪宗高僧海雲法師在向蒙古傳教的過程中也見了成吉思汗,被尊為“大長老”,頗受皇室推崇。海雲法師胸懷寬廣,對儒教給予無私幫助,還對元世祖忽必烈說,只有求大儒才能安天下。在他的引領下,佛教弟子在朝中的影響力日益提升,雪庭福裕禪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福裕“才學博瞻,道德豐盈”,在海雲法師的舉薦下,於1242年受命為少林寺住持。當時少林寺因戰亂而損毀,福裕用了六年的時間修復寺院、發展經濟,捍衛了少林寺“禪宗祖庭”的地位。後來福裕奉命“總領釋教”,但他對禪宗的感情更深,於是在哈剌和林、燕薊、長安、太原、洛陽分立“五少林”,其中哈剌和林的少林寺被稱為“北少林”。從此少林寺正式出現在漠北草原,由福裕長期駐錫,眾多弟子也在此受戒。但福裕是否也將少林功夫帶到了漠北,史無明載,不好妄斷。

福裕不僅在蒙古帝國時期名聲顯赫,元朝建立後,其地位更是水漲船高。忽必烈將福裕封為“諸路釋教都總統”,尊為“少林寺長老雪庭福裕”,地位僅在帝師、國師之下,並請他主持元大都大萬壽禪寺(今北京潭柘寺)。1275年,福裕圓寂,弟子們在嵩山少林寺為他建了靈塔,規模空前,哀榮備至。

福裕極力促成了少林復興,被稱為“少林中興之祖”,由他一手建起的“五少林”卻逐漸破落,其中“北少林”的命運最為悲慘。元朝建立後,哈剌和林失去首都地位,但因是絲綢之路的樞紐,得以繼續繁榮。1368年,元朝滅亡,元皇室北遁,史稱北元,哈剌和林又成為北元的首都。1380年,明軍攻破哈剌和林,為顯示軍威而縱火焚城,足足燒了25日,百里之外紅光映天。這座經歷百年風雨的草原名城從此淪為斷壁殘垣,城裡的眾多佛寺也在大火中玉石俱焚,包括“北少林”。

雖遭此一劫,但哈剌和林畢竟還有遺址,若能保存至今,通過考古發掘,“北少林”的面目可能會更加清晰。然而,1586年,一位駐紮於漠北草原的蒙古首領大興土木,因缺少建築材料而從哈剌和林的遺址上就地取材。如此一來,漠北草原建起了金碧輝煌的額爾德尼召,但哈剌和林的遺址再難重現,與“北少林”相關的諸多傳奇也隨之湮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