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李彥六和大山“較勁”:修一條好走的路,日子越過越好

盤州市雙鳳鎮松林居委會的村民李彥六今年70歲了,從小就在大山的“肚子”裡瘋跑著長大,這些年,他扛起了鋤頭修路、護路,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他給記者講述了和大山“較勁”的故事——

我叫李彥六,今年70歲,家住盤州市雙鳳鎮松林居委。今天我要講述的,是我和修路、護路的故事。

我是土生土長的松林人,從小就在大山的“肚子”裡瘋跑著長大。小的時候玩心重,除了覺得上學的山路不怎麼好走,倒也沒覺得路不通有什麼不方便的。

直到我漸漸成年,在砍柴、放牛、趕場的泥濘山路上跌跌撞撞了不知道多少次以後,我才逐漸感受到了有一條好走的路,是一件多麼好的事。

70歲的李彥六和大山“較勁”:修一條好走的路,日子越過越好

新房子前的堡坎,是李彥六一點一點修起來的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黃瑤攝

1996年,我揹著拿著挖地的鋤頭、開鑿用的鋼鍬開始了漫長的修路過程。

原本想著是一件挺簡單的事,只需要把路面拓寬、清理平整就可以了。但實際幹下來卻發現,有的地方連腳都站不穩,更別說挖路了。

我轉念一想,既然路面本身不夠寬,我就拿石頭來把它墊寬一些。

要知道,這片我最熟悉的大山裡,石頭是最多的了。

我又開始每天揹著背篼,上山去開鑿石塊。運氣好的話,遇到斜坡還可以讓石塊沿著山路滾下來,但更多的時候,都要用背篼背下山。

這些年下來,光背篼就背爛了五六十個。

就這樣農忙時種地、農閒時修路的過了一年多,通往家門口的一百多米、一尺多寬的毛毛路,終於是修好了。

路通那天,住在附近的鄰居們都樂壞了。但是我的家人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也是,家裡所有的積蓄和我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修路上,卻忘記了,原本要蓋的新房子,在我挖了一個地基之後,就再也沒有動過。我甚至寧願買兩塊多錢的臭肉來填肚子,都要省下錢來修路。

2007年,我又一次和大山“較上了勁”。這一次我要修的,是我家土地邊的幾個小堤壩。

我們村海拔落差大,樹子也不多。每到汛期的時候,百姓家的土地時常會被沖垮,辛苦種下去的莊稼也隨著雨水被沖走。

我就想著,要是能修幾個小型的、涵洞什麼的,讓奔流而下的雨水能緩衝幾下,我們的土地就不會遭殃了。

說幹就幹。我拿著這幾年存下來的低保錢、種包穀的錢、在外打工的錢開始修壩。

因為要花錢買水泥、砂漿來加固,我只能修一點,然後出去打一段時間零工,再回來修。

就這樣,四個不大的堤壩、涵洞,我整整修了三年。

完工的那一天,我長長舒了一口氣,點上了一杆葉子菸,默默地流下淚來。

這些年,家人一直不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折騰,也一直勸我不要再繼續下去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路不通,建新房用的材料就拉不進來,我們種的東西也運不出去,賣不了錢,就只能一輩子這麼受窮。

幸運的是,我的付出也沒有白費。

2016年,在民政救助加新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幫助下,村裡人共同出力幫我建好了新房子;盤州市殘聯下鄉便民服務期間,也為我妻子辦理好了第二代殘疾人證,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我自己也按月領到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金。

2018年,村裡又把護路的工作交給了我,每年能有五千塊錢的收入。

所以我常說,只要能咬牙堅持,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你們說呢?

講述人 李彥六

文字整理 黃瑤 魏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