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兩位老夫婦帶領全家10口人……把它捐給博物館!

一架清末古床,凝聚著全家五六代人的情感。為了讓古床有個好的歸宿,4月9日上午,聊城東關街市民劉克讓和聶秀蘭兩位老夫婦帶領全家共計10口人來到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將家中珍藏已久的一架清末貼金架子古床,無償捐贈給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清義為劉克讓頒發了收藏證書。

聊城兩位老夫婦帶領全家10口人……把它捐給博物館!

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清義向劉克讓老人頒發收藏證書。

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已近耄耋之年的劉克讓和聶秀蘭夫婦捐贈的是一架“清末雕花木質架子床”,這架床長2.13米,寬1.3米,高2.13米,床冠上刻有仙鶴、梅花鹿、麒麟、馬和花朵等,床廂外側刻有麒麟,整個床古樸典雅。

聊城兩位老夫婦帶領全家10口人……把它捐給博物館!

劉冬介紹自家捐贈的百年古床。

劉克讓表示,這張古床是父母留下來的,據說是他的爺爺奶奶上世紀初、民國成立前置辦的,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六代人。整架床沒有一個釘子,全都是用鉚拼成的。從做工的精細程度上來看,這架床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底蘊。

聊城兩位老夫婦帶領全家10口人……把它捐給博物館!

東關街市民劉克讓、聶秀蘭全家10口人在捐贈的百年古床前留念。

“這是老輩子留下來的古東西,家裡幾代人都睡過這架床,孫子劉冬4歲開始睡這個古床,直到結婚前才離開這架床。因此,全家人對這架床非常有感情,所以,今天的捐贈儀式10口人都來了。”聶秀蘭表示,孫子結婚後,這架床一直存放到平房裡,現在都搬到樓房居住,也不好搬這架床,在家也不好存放,賣了再想看看它就沒機會了。全家人經過反覆商量了,決定將這架古床無償捐贈給運河博物館,這樣家人能隨時看看,同時也能讓遊客參觀,更能引起後人的自豪感。

捐贈儀式上,陳清義詳細介紹了社會捐贈文物的程序,捐贈與購買的區別等事項。陳清義說,隨著博物館的開放,有些市民開始意識到,家裡有點古東西,不願在家裡存放了,拿到市場上也賣不幾個錢,於是,就捐給國有博物館,這樣市民捐贈的文物會永遠在博物館收藏,自己捐贈的文物還能參加博物館的展覽,市民要想看到自己捐贈的這個文物時,可隨時到博物館能看到。據悉,僅2018年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接受來自社會捐贈的文物近300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