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好書店要有“書店力”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國際出版週報 | 來源

樊文丨記者

方所書店得名於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的“定是常住,便成方所”。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書店,嚴格意義上是一個以當代生活審美為核心,涵蓋書籍、美學生活品、植物、服飾、展覽、文化講座與咖啡的公共文化空間。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自成立以來,方所書店以其獨有的特色和文化成為了城市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方所獲得過眾多榮譽,包括德國iFDesignAwards、“年度最佳購物場所設計獎”、日本GoodDesignAward設計大獎等,更在2015年被《AD》(美國版)評選為“全球最美15家書店”之一。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在今年倫敦書展的全球卓越獎的頒獎儀式上,方所獲評“全球年度最佳書店”,這是中國書店,也是亞洲書店首次獲此殊榮。這一獎項不僅是一個世界級的榮譽,也一個對於“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書店”的一次探索和肯定。

相關閱讀亞洲首家!方所獲倫敦書展“年度最佳書店”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成立僅八年的方所如何做到了如今的成績,什麼是真正的好書店,今天國際君就邀請到方所運營一部總監兼書店力研究所所長徐淑卿,分享她關於書店的思考。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徐淑卿

國際君:今年方所摘得了“書店獎”,這不僅是中國首次,也是亞洲首次。關於此次得獎,背後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徐淑卿:首先要提一下這個獎的背景,英國倫敦國際圖書展創立於1971年,它被譽為全球圖書業最重要的春季盛會,與每年秋季舉行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並駕齊驅。

2014年開始,倫敦書展設立了“國際圖書行業卓越獎”,這一獎項在2016年又特別設立了“年度最佳書店獎”,用來表彰一些英國以外的優秀獨立書店或連鎖書店。這個獎的評選是綜合評估一個書店的專業度,活動組織策劃能力、書籍陳列功底、員工專業素質、氛圍營造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結果。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方所不僅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家獲此榮譽的書店。這個獎會鞭策我們不斷進步,我們相信書店在促進當地文化方面發揮的作用,我們希望跟大家一起繼續傳播閱讀的樂趣,讓書店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間。

國際君:今年的“書店獎”頒獎典禮上有個重要話題是“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書店”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以及你如何理解“書店力”一詞。

徐淑卿:關於“什麼才是一個好書店”,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結合後面提到的關於“書店力”的理解,以及方所的定位一起談。

在今年倫敦書展的全球卓越獎的頒獎典禮現場,主辦方給方所的評價是這樣的:“摘得此項榮譽的書店在規模與理念上都相當驚人,廣泛多元的活動,出色的活動組織能力以及非凡的設計使其在所有書店中脫穎而出。他們代表了書店的未來。”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我們非常榮幸,我想,這段評價正是對“什麼是一個真正的好書店”的最好回答。這也說明他們充分肯定並且注意到了方所具有的一些優秀特質,比如方所圖書重視知識結構,以及我們會辦非常多的活動等,這也讓他們看到未來書店的發展可以是這樣的。

這些特質和我們過去提出並一直強調的“書店力”也是分不開的。“書店力”的概念,概括來講,力是一種力量,書店由之前靜態的、被動的圖書銷售場所,變成一個動態的、主動推動文化的空間,代表著一股文化力量。

首先,作為實體書店,最傳統、最基本的是一個圖書銷售場所,但是隨著時代發展、業態發展,書店融入越來越多的多元產品,形成場景化的閱讀體驗。

第二,書店正在從一個以圖書為主的銷售空間,變成一個城市的文化空間,舉辦多種講座、沙龍等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第三,希望在文學、藝術、戲劇等領域,書店能夠成為推動它們發展的一種積極力量。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國際君:對於實體書店“跨界經營”這一做法,一直以來爭議不斷,你如何看待這一做法?你認為在跨界過程中如何平衡“賣書”和“賣東西”?

徐淑卿:方所自開業以來,消費者可以看到,我們有服飾、美學商品、咖啡,還有小方所的產品等等。對於過去認為書店就只是“賣圖書給人”,可能會覺得我們這樣做是把圖書的位置降低了。但我們並不這麼看,方所的定位是一個以當代生活審美為核心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它也是一個生活實驗空間。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過去我曾分享過,對一個實體的空間來說,我們一定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在一個實體的空間裡,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人的體驗和感受,我們會更多地關注在這個空間裡,消費者是不是能獲得即時性的驚喜或滿足,希望消費者能獲得更豐富的場景體驗。

以圖書為例,我們有非常整齊的圖書知識架構,我們非常重視脈絡和邏輯,希望透過我們的選書還有陳列的功力,把我們覺得很棒的書呈現出來。

同時人的生活裡並不會只有圖書,也會有其他的生活需求,比如,我們可能在看書的時候想要喝一杯咖啡,或者想在看書之餘跟朋友約在這裡碰面、聊天,所以我們給咖啡設計的符號就是一個冒號,代表這裡是一個對話的場所。事實上對話這件事情不只發生在咖啡區,圖書區也一樣的。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跟古今中外所有的作者以及知識在進行對話。

除了這些,我們還考慮到我們其他的生活需求,想要呈現出好的生活品質。尤其是在當下中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之後,我們應該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件事情也會成為我們的需求之一。服飾其實就可以放在這樣的脈絡之下。

所以對方所來說,跨界的經營是基於生活場域的豐富性去考慮的,它們彼此不是互相排斥的。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方所認為至少有幾件事情是網絡沒有辦法取代的:

第一,實體書店是傳播知識、表達審美的場所,是知識生產基地和文化事件的推動者。

第二,實體書店是一個和顧客共享的獨特空間和時間,在這裡實體書店可以和顧客共享品牌理念、價值觀,顧客會回饋它互聯網時代最稀有的人的專注時間和消費可能。

最後,實體書店還是一個會產生感動和故事的地方。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2018成都國際書店論壇

方所主辦、《國際出版週報》作為媒體合作伙伴

國際君:社交網絡的高速發展,製造了很多“網紅”實體店,引發人們爭相追捧。實體書店變身“網紅店”的可能性有多大?你如何看待互聯網對實體書店的影響?

徐淑卿:我們是這樣理解的:即使是一般稱之為“網紅店”的,可能也有品類不齊的問題。我們當然希望實體書店可以受到更多的重視,但我們希望人們來到這家店的時候,也許出於審美需要,大家會拍照,會去傳播,但我們更希望大家能夠靜下心來去體會閱讀這件事。事實上中國開了那麼多的書店,但是我們對閱讀的提升作用到底體現在了哪裡?這是一個很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如果說我們開了很多書店,讓大家願意在書店裡拍照,讓這裡成為大家的休閒場所,當然這未嘗不可,但要回到我們的目的來談。

方所:好书店要有“书店力”

我們始終不滿足於這樣,我們要做“書店力”,自然更願意看到的是藉由一個大家喜歡的空間、場所,使大家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圖書,好好閱讀一本書,成為一個真正的閱讀者。

所以我們希望能從“網紅店”到“閱讀者的店”。如果大家進來以後只是拍拍照就滿足了,那我覺得這對一家店或者對消費者本身來說都是很可惜的事情。

國際君:請你分享方所未來的發展規劃。

徐淑卿:方所目前在全國共有四家門店,分別在廣州、成都、重慶、青島,我們之後在西安、上海、北京也有開店計劃。每一處選址,都有對城市在地文化的調研和思考,所以其實也不存在開在大城市與理念不符的問題。

過去,方所的選址開在一座城市的市中心商圈,把書籍、文化展覽、藝術活動放在這些寸土寸金的地方,是希望大家在休閒購物的同時,能養成閱讀書籍、看展覽、欣賞藝術的習慣,享受更豐富的生活方式。

未來,方所也會在更多城市尋找合適的地點,方所的拓展,不只是簡單的複製繁衍,而是在複合生活文化空間的概念下,根植於當地的文化土壤,生長而成的具有在地文化樣貌的有機生命體。

書店正在從一個以圖書為主的銷售空間,變成一個城市的文化空間,通過傳遞閱讀能量改變城市景觀,改造城市的面貌,這是方所現在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荒島圖書館

是分佈於全亞洲700多家咖啡館、青旅等

創新空間的社區圖書館

和我們一起相信閱讀,共建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