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贷”“黑财产”“软暴力”有官方解释了!浙江严打!

“恶势力”“套路贷”“黑财产”“软暴力”,这些源自民间、来自网络的名词,如今有了“官方指定”解释,成为法律术语。

昨天(4月9,全国扫黑办首次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会一口气公布了四份法律文件,从法律层面厘清了这4个概念——

“套路贷”“黑财产”“软暴力”有官方解释了!浙江严打!

1、恶势力:

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组织。


2、“套路贷”:

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3、“软暴力”:

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在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


4、处理“黑财产”:

司法机关在查明黑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事实并对黑恶势力成员依法定罪量刑的同时,要全面调查黑恶势力组织及其成员的财产状况,依法对涉案财产采取查询、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并根据查明的情况,依法作出处理。处理既包括对犯罪分子犯罪所得等的追缴、没收,也包括对被害人合法财产的依法返还。


“套路”一词曾被评为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而今,与网络、黑恶势力相结合的“套路”,成为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陷阱,一旦落入,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可能遭受严重侵害。这既与黑恶势力钻法律政策“空子”有关,也与受害人对“套路贷”等违法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清、遭遇“套路贷”等违法犯罪后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密切相关。

自称“低利息、无抵押、不扣车”贷款,却制订虚高借款合同;付息超期21分钟,就要求当事人支付“违约金”1.2万元……这是一个典型的“套路贷”团伙。

日前,该团伙的主犯来某、陈某杰,被杭州中级人民法院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等数罪并罚,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18年。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省始终坚持突出重点、主动出击,注重从新业态、新领域中发现新型黑恶犯罪,对“套路贷”新型黑恶势力犯罪开展集中打击。2018年3月,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制定了《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对“套路贷”犯罪坚持全链条全方位打击,并就“套路贷”的定性、共同犯罪认定、犯罪数额认定和涉案财物处理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重拳之下,一批“套路贷”黑恶团伙纷纷落网。杭州桐庐警方从一起租车纠纷入手,摧毁了盘踞当地的首个涉黑恶“套路贷”团伙;宁波组织开展“钱潮”“三江潮”系列集中收网行动6次,针对“二手车交易”“高利借贷”“套路贷”等黑恶犯罪新动向雷霆出击;湖州长兴警方对“车贷”领域开展了全行业、全链条、全环节摸排打击,将一个“套路贷”团伙一网打尽,7名被告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套路贷”违法犯罪手段多样,隐蔽性强。为此,我省打出协同治理“组合拳”。2018年11月,我省六部门出台《关于依法严厉打击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 强化民间借贷协同治理的会议纪要》,明确法院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进行重点管理,并每季度向公安、检察机关等协同治理单位通报情况。

在全国最早探索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台州法院,把近3年来在同一法院涉及民间借贷案件20件以上或在全市法院涉及30件以上,以及同一年度内在同一法院涉及10件以上或在全市法院涉及15件以上者,都纳入了“职业放贷人名录”,并进行分级预警。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甄别“职业放贷人”715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虚假诉讼、套路贷、诈骗等案件99件,涉案金额5340余万元。

根据安排,中央扫黑除恶第11督导组督导进驻时间原则上为1个月。督导进驻期间(2019年4月1日-4月30日)设立专门值班电话:0571-85890085,专门邮政信箱:杭州市A0706号邮政专用信箱。督导组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00-20∶00。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督导组职责,中央扫黑除恶第11督导组主要受理浙江省涉黑涉恶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导地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处理。

网友评论:套路贷不是贷,对这一根本尤其要认清!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打赢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扫黑除恶战役!

小浙君猜您喜欢

➤朋友圈发图一定要发满9张、反复做这些事……这些症状你有吗?

➤“砂霸”“水泥霸”……浙江“五个严禁”、29种涉黑形式,点进了解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浙江在线|作者:浙江法制报记者 陈佳妮 浙江在线记者 罗亚妮 通讯员 张文宝 龚婵婵等

“套路贷”“黑财产”“软暴力”有官方解释了!浙江严打!

纵横浙江 尽享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