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曾預言他活不過6歲,爺爺賣掉工廠陪伴,17歲的他令全家驚喜

最近幫媽看到這樣一篇新聞,百感交集:主人公叫徐立芃,今年17歲,剛出生5個月時被爺爺徐竹生髮現腿部無力,及時送到醫院檢查,最終醫生確診芃芃是脊髓肌肉萎縮,活不過6歲或者會導致終生癱瘓。

醫生曾預言他活不過6歲,爺爺賣掉工廠陪伴,17歲的他令全家驚喜

這個消息讓全家人都崩潰了,為了緩解兒子兒媳的壓力,徐竹生和老伴兒決定賣掉經營多年的工廠,專心陪著孫子成長。從此,爺爺一直耐心的幫孫子按摩、打聽偏方。為了讓孫子接受教育,55歲的徐竹生成為孫子和老師之間的知識紐帶。徐立芃在爺爺和老師的幫助下,順利通過中考,在高一期末考試中考取了全年級第一。接下來的計劃中,徐竹生決定和老伴兒一起陪孫子考大學,期盼能夠治癒孫子的疾病,徐立芃對爺爺奶奶的恩情一直銘記在心。

醫生曾預言他活不過6歲,爺爺賣掉工廠陪伴,17歲的他令全家驚喜

不知道大家看完後有什麼想法,其實幫媽注意到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在勸徐竹生放棄折騰,多讓孫子享受生活的樂趣。但是徐竹生都堅決的表示要堅持讓芃芃讀書,和孫子一起學習唱兒歌,向老師詢問難題,嚴格要求培養芃芃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很多人看到芃芃的成長會感到很震驚,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和命運作鬥爭,不斷的進步?幫媽覺得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來自於爺爺的不放棄。

如果說先天因素會影響人,那麼後天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更大。徐立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先天疾病的診斷、終生癱瘓的預言都集中在一個只有5個月大的孩子身上,真的可以說是生死由命。

醫生曾預言他活不過6歲,爺爺賣掉工廠陪伴,17歲的他令全家驚喜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忙於打拼工作,初為人父人母,很少能夠有完整的時間和耐心來陪伴孩子的成長。但是我們並不是說爸爸媽媽可以不管不顧,畢竟孩子是兩個人愛情的結晶,“夫妻本是同林鳥”,孩子是最寶貴的禮物。

而且幫媽一直認為,婚姻可能決定了兩個人能不能走在一起,而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則決定了兩個人能不能走的長遠,因為孩子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如果擔子兩頭的雙方有一方退縮,整個家庭也會失去原有的幸福和平衡。

幫媽經常聽到一些爸爸媽媽們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了孩子就迷失了自己,因為每天都只圍著孩子的生活而生活,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要考慮到孩子和整個家庭,逐漸會找不到原來的自己。

醫生曾預言他活不過6歲,爺爺賣掉工廠陪伴,17歲的他令全家驚喜

其實,這是一種適應的而且必經的旅程,或許這就是婚姻的本質——由自由的個體到負責任的整體。每個人都生活規則和束縛之中,家庭倫理、道德約束,而且正是因為這些得到和付出的過程,每個人的生命才顯得更有意義、更加絢麗多彩。

發明大王愛迪生曾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鑄成的。《傷仲永》和《范進中舉》的故事猶在耳邊,先天的挫折或優勢都不代表永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和小幸運,每個人出生時都握著撲克牌,形形色色,如何把這副牌打贏,如何笑到最後,都取決於自己。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成長,每個生命都能綻放自己的光彩,實現價值。無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什麼,都請不要輕言放棄,堅持一下,也許也會多一份希望。你覺得呢?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