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校长一定要“兼课”吗?

引自 镇西茶馆

李镇西:校长一定要“兼课”吗?

以前写过一篇谈校园称呼的小文章《请称校长为“老师”》,建议在学校里面,无论校长、主任还是一般教师,都互称“老师”比较好,因为都是教育者。我的用意在提倡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不要让“官本位”的观念在校园被强化。后来陆陆续续听到一些同行的不同意见。不止一位老师对我说,有的校长从不上课,包括给老师上课,哪里配称为“老师”呢?

应该说,我写那篇文章的时候还真没想到这点,谢谢这些老师的提醒,丰富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当时是从一般意义上说,作为学校的教育者都可以称作“老师”,当然包括校长。而这些老师之所以不赞成把校长称作“老师”,是因为某些校长不但不进课堂,甚至连学校教学都不了解不熟悉。对此,我完全同意。其实,对这样的“校长”(我加了引号),哪里仅仅是不配被称作“老师”呢?叫“校长"他也不配!同理类推,有的主任也不配叫“主任”。再推而广之,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种职业都存在“名不副实”的人,这样的人都不配他所在职业相应的称呼,比如不配叫做“医生”、不配叫做“警察”……任何尊称都有可能遇到个别“不配”的,比如过去彼此称“同志”,后来都认为“我怎么知道他是不是我的同志啊”,于是“先生”一词流行起来了;其实,尊称别人叫“先生”也有问题:“他的人品和学识配得上我叫他‘先生’吗?”甚至对某些人我们还说他不配叫做“人”呢!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校长把学生教师放在心上,平等对待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和孩子,就算被叫做“校长”,师生们也会在心中真诚地把他视为师长的,否则恰恰相反。今天的柬埔寨全称叫“柬埔寨王国”,可在波尔布特时代其国名曾经叫做“民主柬埔寨”,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讽刺。

好了,称校长为“老师”本来也只是我在我校的一个倡导,至于其他学校对校长怎么称呼,我表示尊重也只能尊重。对此不打算多说了。但是,“校长一定要上课才能被称作老师”这个观点,引发了我对“校长兼课”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这里我也简单谈谈。

我经常听有老师用魏书生老师作为标杆,去评判校长:“看人家魏书生,不但当了校长,甚至当了局长都还上课,当班主任,可我们的校长,从不上课,更别说当班主任了。”其实,说这话的老师忘记了一个前提,就是魏书生老师所谓“上课”和“当班主任”,都不是在传统意义按传统方法上课当班主任的,否则他根本不可能当局长同时担任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他能这样做,和他独特的智慧有关——对此这里不便展开多说。总之,魏书生老师兼课当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可复制的,也不宜推广。

坦率地说,我在校长九年期间也长期上课,有一段时间还当班主任——我这个班主任可不是“挂名”的,每天早晨甚至还和学生一起跑操呢!但我这个做法,也不值得“学习”,因为我有我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在于教育局为我配备了常务副校长,我不用像一般的校长那样,巨细无漏地操心学校事务,我只是宏观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具体事务都给副手了。我不是党员,也不管党务,我不会喝酒因此也不用去参加各种应酬。所以我就有充裕的时间进课堂,走向讲台;进班级,走进心灵。如果我也像一般校长那样累——现在的校长的确很累,那么我不可能长期上课,更不可能当班主任。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眼里,校长兼课似乎不仅仅显示其专业能力,而且好像还表明一种“道德高度”。我却在想,校长是不是一定就要兼课?我觉得不一定兼课。

我先解释三点,第一,我这里说的“兼课”特指按课表进教室给学生上课专业课,不包括偶尔给学生开讲座,也不包括校长给教师做培训。第二,我说的是“不一定兼课”,也就是说,如果校长一定要兼课,但以不耽误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未尝不可,但最好别兼,理由下面说。第三,这里说的“校长”指的是学校一把手校长。

从日常运行和宏观发展的角度讲,在一个学校,校长和教师都很重要,但各自的分工不一样,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且无法互相取代。就像一艘轮船,船长和船员各自的职责和作用不能互相取代。由于校长和教师担负的职责不一样,所以各自思考和忙碌的重点也不一样——校长关心的是学校发展大局,课程改革,教师提升,还有学校与上级以社会各部门的种种关系,等等;教师关心的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研究教材、研究孩子,等等。校长当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否则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成了空中楼阁,教师当然也应该关心学校的方向,否则他就是一个盲目的“知识搬运工”。但我说的是“主要”,是“侧重点”。总之,校长主要负责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这应该没有争议吧?一个老师如果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备课上课上,而整天想的是怎么把教育局关于“两学一做”的精神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有点滑稽了;同样,一个校长不把主要精力用于怎么在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将学校推向前进,却老是琢磨如何把《荷塘月色》上得更精彩,这不同样荒唐吗?

而且,就算你校长年富力强而精力充沛,可毕竟有那么的会需要参加,有那么多的事需要汇报,有那么多的领导需要接待,有那么多的“验收”需要应对,有那么多突如其来的“任务”需要完成……更别说还应该每天都找老师谈心,或听课。校长在完成了如此繁重的一切的同时,真的还能够静下心来备课吗?能够精心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吗?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富有个性的及时辅导吗?如果不能,这不是耽误学生吗?如果因为“校长工作”不能按课表时间上课而频频调课,甚至让老师代课,这对学生而言,客观上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啊!

当然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是熟悉教育教学,所以应该经常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和老师们一起研究课堂,研究教改,但这并非就一定要兼课。有人认为,校长在教学上一定要比教师强,否则你怎么指导老师呢?这话恐怕说绝对了。我认为,校长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内行,课堂教学能够比教师强当然更好——实际上我们很多校长正是靠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出色的教学质量而成长为校长的,但不一定所有校长的教学能力都非要和特级教师相当。校长岗位本身就有其专业性,这个专业性不完全是教学能力,而远比教学能力更丰富。如果校长在综合管理素养上称职,而可能(我说的是“可能”)在其中的“教学能力”上略低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我认为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校长。我说的是“略低于”就是想说,校长可以上课不如一名特级教师,但不能上不好课;他的教学能力不一定出类拔萃,但至少应该是一流水平。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上课肯定不如他手下的那么多特级教师,但他本人却不但是语文教育专家,而且是教育改革的专家。如果他也成天上课当班主任,会有今天的十一学校吗?打个也许不那么贴切的比方,到现在都还没什么知名度的朱志根肯定在游泳方面是内行,不,岂止是“内行”,应该说是专家,不然他怎么能指导出如今名满天下的游泳世界冠军孙杨呢?但去比赛朱志根肯定游不过孙杨。在学校,教师就是孙杨,校长就是朱志根。

也许有人会以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当校长同时兼课为例,来证明校长上课的必要性。但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和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了,同样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更符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实际来呈现。何况我们今天做校长已经不再“单纯”,校长承载了太多的非校长的义务。可以断言,如果苏霍姆林斯基来今天的中国当校长,恐怕无法胜任。别说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仅“校园安全”一事就会让他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其他,还“上课”呢!

我这里说的是一把手校长不一定兼课。那么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呢?我觉得应该兼课,因为“副校长”和“主任”的职责和校长还不同,而相对来说,精力也允许,因此应该兼课,何况现在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的副校长和主任都是兼课的。当然,如果个别学校情况特殊,副校长不兼课也是可以理解。对此,我就不多说了。

我完全理解并赞同有的老师所批评的现象,一些校长把校长当官做,自己不学无术,不管教学,不进课堂,连给教师做个培训都不会,只知道从外面请专家来给老师们做培训。这样的“校长”,无论做教师还是当校长,都是不配的。

2016年8月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