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两年形成262个创新案例

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周年改革创新情况及成果”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2019年3月底,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0694户,其中企业数27457户,新增注册资本6024.32亿元。

9项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9年3月底,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0694户,其中企业数27457户(含外资企业347户),新增注册资本6024.32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25.14亿美元)。

2018年全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2649.79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3513.78亿元的75.41%,其中,进口1090.56亿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75.99%,出口1559.23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5.01%。

两年来,自贸试验区基本完成165项试点任务,正在持续深化,累计共形成创新案例262个,向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创新案例69个。其中,“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线上税银互动”等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表扬,18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企业注册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和全程电子化,让企业注册登记办理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同时,实现261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至自贸试验区办理。随着西安海关创新推进“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措施,2018年12月西安口岸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末压缩68.76%,出口压缩53.23%。

全面落实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36条措施,2018年全省新增的23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全部落户自贸试验区。2018年新吸引80家基金企业后,灞柳基金小镇入驻企业累计达到270家。自贸试验区成功获批“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成为全国第6个、西北地区唯一参与该试点的地区。6家银行为企业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31笔,累计支付金额14.63亿元。

19条全货运航线11条中欧班列干线

两年来,陕西着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运输走廊建设,西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获批,开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国内首条陆空联运跨境电商国际货运直飞航线。截至目前,国际航线达到67条;全货运航线达到19条。其中,国内全货运航线13条,国际全货运航线6条。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吨,同比增长20%,增幅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

中欧班列(西安)常态化开行西安至中亚五国、德国汉堡等11条干线,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7处海外仓,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2018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1235列、运送货物120.2万吨、货值17.2亿美元,分别是2017年的6.37倍、5.18倍和8.7倍,实际开行量、货运量、重载率均居全国第一。2018年,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

2018年在陕留学生人数较上年增长9.9%

随着陕西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目前已同4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7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了80多个合作项目,联合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丝绸之路职教联盟。2018年在陕留学生人数达到12816人,较上年增长9.9%。加强中医药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目前已培训外国中医短训生100名,培育国际型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492名,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的128名全日制留学生学习研究中医药学。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初显。落实《利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推介交流活动,向西北四省推荐45项创新实践案例,秦汉新城功能区与新疆博州阿拉山口市、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地区协同开放、创新发展。(西安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